相信父母在得知自己要成為爸爸或媽媽後,內心肯定會激動十分,甚至會手足無措,畢竟是小寶寶是那麼的可愛,那麼的招人喜歡。
但當你數著與寶寶見面的日子時,卻被產檢醫生告知「胎兒畸形」的,那請問大家是流下來還是留下來?
英國有一對父母,媽媽在懷孕三個月的時候,被查出肚子裡的寶寶非常不健康,出現了脊柱裂、染色體異常的情況,更關鍵的是寶寶大腦發育不完全,也意味著寶寶「沒有大腦」。
這個寶寶就算出生了,也要面臨著聽不到、看不見、無法吃飯和講話,也就是說寶寶能生存下來的機會很渺茫,所以醫生勸了這對父母五次,建議他們將寶寶拿掉。
但這對父母並沒有聽從醫生的勸告,堅決要生下這個「無腦男嬰」。
當時夫妻倆認為,首先他們想給肚子裡的寶寶一個活下來的機會,其次是兩人年紀也大了,有個寶寶不容易,而且兩人很樂觀,所以決定將寶寶生下來。
寶寶出生後,被醫生診斷為腦部只有正常的2%,所以會很快的離開這個世界。但父母並沒有放棄寶寶,給他取了個名字,叫諾亞。
從諾亞出生後,父母就花了很多錢和時間在照顧諾亞,還從英國遠赴澳大利亞接受各種治療。三年過去了,諾亞經過治療以後,恢復得很好。
諾亞去醫院複查,發現原來的只有2%的腦子已經長成了80%,可以說諾亞的腦子長出了一大半!醫生也稱:「這是個醫學奇蹟!」
如今的諾亞已經七歲了,他能聽到、能看見、可以自主進食、還能說話,甚至還可以玩衝浪!但就是走路需要輪椅,不過父母堅信,不久的將來,小諾亞一定可以學會走路的!
我們也祝願小諾亞,有朝一日可以像一個正常人一樣生活,希望小諾亞早日成功。看到小諾亞的故事,真是太勵志了,但其實並不是每個家庭、每個孩子都能如此幸運。
但如果有一天準媽媽也被告知這個不幸的消息後,不管準媽媽是「流」還是「留」,在決定前,一定要先把這幾件事做好,在做決定。
1)多檢查幾家醫院
相信準媽媽在做產檢的時候,都會有固定的醫院,比如喜歡去熟悉的醫院、較方便的醫院、或者著名的醫院,當準媽媽被檢查出胎兒有畸形,就瞬間傻掉了,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在這裡,提醒各位準媽媽,最好多去幾家醫院進行檢查,並確診,這樣數據會更靠譜一些。
2)多聽聽醫生建議
當胎兒被檢查出存在畸形後,準媽媽最好也要多聽一聽醫生的建議,因為醫生給出的建議,一定是根據綜合方面以及權益利弊,從而進行考慮的。
當發現胎兒是哪一方面畸形的時候,醫院就會讓準媽媽與相關科室的醫生進行討論,最後給準媽媽一個建議。
3)考慮胎兒畸形的程度
其實提起胎兒畸形,我們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少腿缺胳膊,但這只是我們的一貫想法,要知道胎兒畸形並不等於就被判了死刑,畸形的程度也是不一樣的。
比如胎兒只是輕微的畸形,通過後天的手術,能夠很大程度的恢復成正常人,並且後天手術的成功率很大,且醫藥費是正常家庭所能承受的。這種情況,準媽媽是可以考慮將寶寶留下。
但如果孩子的畸形很難被治癒,或者沒辦法支付昂貴的醫療費,或者孩子畸形沒辦法改變,而當父母老了以後,孩子很容易就被歧視,這種情況,父母也要考慮到。
歡迎討論
當被告知「胎兒畸形」的,那請問大家是流下來還是留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