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騰訊沒有夢想呢?眼中有未來者就是夢想家啊。5月23日至24日,2018騰訊「雲+未來」峰會將在廣州舉行。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5月16日騰訊發布了2018年一季報後,美媒CNN評論稱,騰訊已經是站在了社交媒體媒體鏈「頂端」的企業,所以,他們眼中的未來值得關注。
「用雲量」為客戶使用包括伺服器、存儲產品、資料庫、IDC帶寬等數十種IaaS服務項目;雲安全、大數據與AI等十多種PaaS服務項目;以及域名、金融雲、中間件等十多種SaaS服務項目在內的標準化後加權平均的總和指標。峰會上發布《用雲量與數字經濟發展報告(2018)》數據顯示,中國內雲計算市場處於爆發增長期。2017年下半年全國「用雲量」總量較上半年環比增長66.5%,年化增長率133.1%。2018年第一季度增速再上臺階,較去年同期同比增長138.6%。「用雲量」已經成為衡量數字經濟發展熱度的重要風向標,就像在工業時代用用電量、耗電量衡量一個地方經濟發展指標一樣。未來雲上的日子,都市從業者們見面的談資可以是:「你們家(公司)是在哪朵雲上啊?」「啊,今天我們家(公司)又換了朵雲」……「智聯網」騰訊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馬化騰表示,騰訊將圍繞人、物、服務建設「人聯網」、「物聯網」、「智聯網」三張網。未來騰訊在雲、邊、端將藉助「超級大腦」形成靈活調配資源的智能智聯網。通過與合作夥伴構建「智聯網」,幫助各行各業建立自己的超級大腦,讓AI(人工智慧)像智能作業系統般無處不在。不過,查詢發現,「智聯網」並非首次提出,此前,一些汽車廠商已經提出了各自的智聯網汽車或概念車。2016年10月,《中國製造2025》頒布了智能網聯汽車路線圖,拉開了汽車智聯網時代的序幕。此前,阿里雲總裁胡曉明也曾表示,為應對物聯網帶來的新挑戰,阿里雲將在2018年戰略投入「邊緣計算」這一新興的技術領域,打造全世界第一朵「無處不在的雲」,將物聯網推向智聯網。IoT、AI和雲計算被阿里認為是驅動生產力革命「三駕馬車」——IoT就像神經網絡,連接數據,將物數位化;AI讓連接獲得智能,擁有大腦;智能的背後是計算能力,像心臟一樣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超級大腦超級大腦可以看作是讓AI無處不在的智能作業系統。從前,騰訊連接的是人和人,如今要聯繫人和物,以及企業和政府,最終,幫助各行各業建立『超級大腦』,一個讓人工智慧無處不在的智能作業系統。藉助超級大腦,打破信息孤島,靈活調配資源。」馬化騰說。據其介紹,騰訊推出的超級大腦可以理解為針對行業的幾大解決方案平臺,包括城市超級大腦、醫療行業超級大腦、工業超級大腦、零售超級大腦、金融超級大腦這五大方向。嗯,通俗來理解,超級大腦就是」共享大腦「了,同行業間藉此實現數據、資源和信息的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