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每到大學新生入學季,我都十分羨慕那些有幸享受到國家高考政策,能考進正規大學學習的同學們。對於我這個上世紀五十年代出生的人來說,能夠成為正規大學畢業生是我一輩子都難圓的夢。」全國政協委員、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原駐會副主任凌振國在與一位即將入學的大學新生促膝長談時,回憶起自己的學生時代。
1973年,17歲的凌振國中斷了高中學習,踏入工作崗位。之後幾經曲折,邊工作邊利用晚上和周末時間學習,憑藉自身努力完成了高中、大專、本科和研究生的學習。「我覺得我還是對得起『學生』二字的」,凌振國很珍惜並感恩那段求知若渴的時光,也更加羨慕現在的大學生們能夠在最燦爛的年華無憂無慮集中精力地學習。
如今看著眼前這朵即將入學的「後浪」,凌振國有太多的話想說,故特別撰文,通過中國網政協頻道(議庫平臺)向剛剛開啟大學生活的年輕人們捎去祝福和殷殷期盼。凌振國說,此去路上定不會輕歌曼舞,往往是荊棘叢生。要學會在艱苦奮鬥中摸爬滾打,在社會實踐中體察世間冷暖。2020年經歷新冠肺炎疫情磨難,校園生活能迅速恢復如常實屬不易,青年人更要珍惜黃金年華和時代機遇,心繫家國,到新時代新天地中去,去奔湧,去磅礴。
全文如下:
立鴻鵠志 做奮鬥者
努力成為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寫在2020年大學新生開學之際
即將邁入國家高等學府的大學生同學們,經過努力學習,取得了很優異的成績,成為一代青年學生中的驕子。我要為新大學生們慶賀,送去祝福。你們趕上了中華民族正在走向偉大復興的大好時光,趕上了中國人民正在走向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大好時期,趕上了新時代青年大學生學習實踐、創業創造、建功立業的最佳發展時期,有多少人為此羨慕不已,並對新大學生們寄予無限希望。
不等揚鞭自奮蹄。正值新生開學季,大學生朋友可曾想過,今後幾年的大學時光該如何度。我個人以為,在步入大學校門之時,首先要思考的是:我是因為什麼才能走進大學,我為什麼要上大學,又怎樣上大學,如何上好大學,大學畢業之後想往哪兒去,去從事什麼事業,等等。「機遇只會光顧那些有準備的人」,這句話很值得記取和踐行。同學們面對新學習、新生活,需儘快調整好狀態,切勿再觀望、再猶豫、再等待、再依賴,當迅速對自己的大學生涯作出合適、合理、合時、合己的務實有效安排。
激發青春歲月奮進的潛能。青年大學生們處在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應自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並武裝頭腦,不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大學新生們,無論是在大學小課堂還是社會大課堂,都要彰顯新時代新一代大學生「立鴻鵠志、做奮鬥者」的新形象,切不要使青春歲月像無舵之舟漂泊不定。
在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從大學開學的第一天起,就要立志做一個政治上保持清醒,在大是大非面前成為一個有信仰、講信仰的新生;做一個有深厚家國情懷、心繫民族命運、與時代共進的新生;做一個有創新精神、辯證思維和有理想信念夢想的新生;做一個有寬廣的知識,有國際、歷史視野和善於深思考、善比較、明事理的新生;做一個校內校外、線上線下言行一致,傳遞正能量,始終嚴格自律的新生;做一個正人格、有人格和敬師重教尊友、具有親和力,有擔當、有責任感、有作為的新生。
「只爭朝夕,不負韶華」。從大學開學典禮到大學畢業,其實光陰似箭。「青春虛度無所成,白首銜悲亦何及。」面對即將開始的新的學習任務,要切實「增強學習緊迫感,如饑似渴、孜孜不倦學習」,自我加壓、勤奮刻苦,在學習中增長知識、錘鍊品格。摒棄浮躁、潛心學業、勤於鑽研,在科研實驗和社會實踐中增長才幹、練就本領,力求通過幾年的發奮學習,對自己的專業基礎與未來事業發展和人生理想進行一個系統規劃,將來能以真才實學更好地服務人民、報效國家。
錘鍊品德修為,注重立德修身。只有打牢道德根基,才能使人生道路走得更正、更遠。今天,新一代大學生更應該踐行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覺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風,著力培養可愛的、有魅力、有同情心、能包容的道德情感和道德個性,實現正向價值傳遞,使人生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
在信息網絡社會中,既要學會用好網絡,又要恪守正道,不被網絡所綁縛;既要掌握多方信息,又要明辨是非,不盲目跟風;既要保持定力,嚴守規矩,又要誠實勤勞,不投機取巧。
要培養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不因一時的順意得寵而樂極生悲,也不因一處的失辱挫折而氣餒悲觀,對待失誤、批評甚至失意、疾病等,切不可一蹶不振。要知道,大學生活照例會有酸甜苦辣鹹,學習奮鬥的道路不會一帆風順,更不會輕歌曼舞,往往是荊棘叢生、充滿坎坷。要學會在艱苦奮鬥中摸爬滾打,在社會實踐中體察世間冷暖、民生民情,從中體悟「人生真諦、生命價值、事業方向」,創造真正屬於自己的人生精彩。要擠出時間學點哲學、用好哲學,學會哲學思維,從大學時期就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更加注重自主學習研修。大學學習與高考前的學習大相逕庭。以前的老師授課內容大多是以課本知識為主,而到了大學,老師除了講授一些課本知識外,還會講授國內國際最新的相關學科知識、科研成果及老師的實驗成果等。同時,還會推薦許多閱讀書籍和論文,供大學生自主學習研修。據一些學得好、有經驗的學哥學姐介紹,大學作業和研究論文中越是體現出自主學習研修情況,並能廣泛引用課堂外學到的科研及論文等成果,其作業和論文就越能獲取好分、好評。所以,大學生的學習,要更加注重培養自身的科學精神、創新思維、問題意識、鑽研能力,儘快學會通過先自主查閱文獻、積累資料、尋找解題答案,更多掌握利用課堂上老師沒講過的知識點解決作業中的難題,善於在和老師及同學的探討中做好習題、完成好作業,在邊學邊摸索邊適應中儘快熟練自如地掌握好大學生學習受教、求學解惑的方法。
作為新時代青年大學生,要通過文獻綜述、科研實驗、撰寫論文等學習學術實踐,把學習與科研、理論與實踐、全面掌握與重點深入、研究中國與借鑑外國、個人鑽研與集體研討等五個方面緊密結合起來,不斷提升自己課外課下的讀書能力、研究能力、寫作能力、翻譯能力,使自己的綜合素質、能力水平有明顯提高。
下定決心,把自己鍛鍊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新時代的一名大學生,要善於把自己的知識學習與心系黨的命運、國家的命運、民族的命運、人民的福祉緊密聯繫起來。青年大學生學習知識是第一任務,但絕不是唯一任務。建議青年大學生認真閱讀掌握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國家《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該規劃從10個領域提出了青年的具體發展目標。今天的校園裡,有黨、團組織,有青聯、學生會組織,還有文化、體育、藝術等社團組織,以及許多社會公益性組織等,建議新生入學後,有選擇地參加到各組織、各團隊中去,鍛鍊提高自己的組織協調、團結合作、語言表達、社會交往、調研調查、歌舞表演、音美書畫、強身健體等多方面能力。還可通過參加諸如「振興杯」「挑戰杯」「美麗中國·青春行動」等社會實踐、公益志願等活動,在不同平臺展現新時代青年大學生的青春風採。勉勵自己更多地了解社會、接觸實際、親近人民,深刻學習疫情防控一線的青春擔當、脫貧攻堅戰場的青春奉獻、打贏三大攻堅戰的青春力量、勇於開拓創新的青春智慧,踐行弘揚「西遷精神」,踏著新時代前進的步伐,到新時代新天地中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盡職擔當、建功立業。
加強疫情防控,注重強身健體,防止餐飲浪費。這屆新大學生入學之際,與往年相比,還有兩個顯著不同之處。其一,是要積極面對新冠疫情防控。希望同學們珍惜生命健康,嚴格遵守各項防疫規定,既做好自身防控,注重體育鍛鍊、增強體質,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又要積極參加學校組織開展的防控工作,儘量少去或者不去人員密集場所聚集、聚會、聚餐,為確保同學們所在學校都能「零感染」做出自己的努力。
其二,近期,全黨全社會正在大力宣傳貫徹落實習總書記關於制止餐飲浪費行為的重要指示精神,各高校也都在積極行動,引導大學生培養勤儉節約美德,倡導開展「光碟行動」,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良好氛圍。希望新大學生們入校後,自覺響應號召,從自己做起,拒絕舌尖上的浪費,讓生活與節約相伴,主動加入「光碟」監督員志願者行列,為共建節約型綠色校園貢獻力量。
正確處理好學習與交友關係。大學生正處於青春發育時期,男女之間產生愛慕之情是人之常情。在這方面,高考前家長、學校管理要求很嚴,走進大學,缺少了家人、老師的時常提醒,定要把控好。對愛戀既不能厭惡躲避視如虎,又不能脫韁放肆、無所顧忌,也不能草率行事、閃電婚戀,更不能信奉「性自由」而一發不可收拾,墜入愛潭,荒廢學業。
要正確處理好學習與戀愛、愛情與友情、喜歡與愛慕、關愛與情愛、情意與情物、早談與晚交、夥伴與伴侶、分別與分手等8個關係。切記切忌,談戀愛需四戒:一戒為了情戀而不惜重金貴物奉送,到頭來落得財物愛情時光三空空;二戒一時頭腦衝動,經受不住甜言蜜語,隨意以身相許;三戒過於看重金錢、地位、相貌、門當戶對;四戒一頭熱、單相思,單方面把自己困鎖在自劃的愛圈裡走不出來。大學生談戀愛,要談出講究、談出修養、談出文化、談出高雅、談出情調;大學生求愛情,要求得有時代感、獲得感、幸福感、高質量,堅持人品為要、愛情為基、伴侶為實,防止愛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