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凌晨2時許,日本世界遺產衝繩首裡城跡深夜發生大火。據日媒消息,正殿、南殿、北殿均起火,正殿和北殿被完全燒毀,二層房頂崩塌,整體建築面目全非。那霸市消防局隨即出動20臺消防車,但火勢截至當地5時仍未得到控制,預示著又一座世界文化遺產離我們而去,去哪裡都要趁早。
衝繩最早是獨立的琉球王國,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水路之便,成為鄰近國家的貿易樞紐。到了19世紀末年, 琉球國被 鹿兒島的薩摩藩收復。明治維新之後的1879年, 琉球國被併入日本 ,同年設衝繩縣。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為美國佔領。直到1972年, 美國向日本歸還琉球群島的施政權。可見衝繩的歷史也是坎坷,目前仍舊成為了美日同盟的利益犧牲品。
乘坐軌道交通到坐到最後一站首裡站下來,步行十分鐘左右就能抵達首裡城。沿著龍潭向上,遙望首裡城是一座修建在山坡上的宮殿群。首裡城建成於公元14世紀末,而琉球王國,直到公元1429年,也就是15世紀才建立,正所謂「先有首裡城,後有琉球國」。
首裡城是琉球歷代國王的居住地,是琉球王國的政治中心,也是琉球王國興亡歷史的見證者。走到山坡上,青灰色的歓會門是首裡城的正門,是一座在首裡城外廓石牆之間的堅固大門,也是進入城內的入口。歓會門的名字含義為歡迎中國皇帝的使者「冊封使」等訪客。
首裡城真跡已在二戰期間被燒毀,現今所見為1992年重建。以戰後殘留的原型為樣板,依唐朝風格建築建造。首裡城融合了中日及衝繩島的建築特色,並在2000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收錄為世界文化遺產。
直到走到威嚴的首裡城大殿之前,這裡仿佛是都是免費景點,沒有售票廳也沒有檢票員。而實際上,首裡城的精髓也並不在大殿本身,而在其外圍真正的古城遺蹟,一處處城門,一座座石碑,都有可能歷經了百年風雨的洗禮。
通過修葺一新的奉神門是通往御庭,也就是正殿前的最後一道城門。威嚴的石獅子腳踩繡球,無論神行,都與我大天朝的石獅子極其形似。正殿有鮮明的琉球風格,糅合了中國和日本傳統建築的特點,形態宏偉,色彩鮮豔。
正殿的正面我去的時候還在修復中,這裡需要購買門票才可以進入,成人票是820日元。買票後要從南殿脫鞋進入參觀。正殿內外都是以大紅色為基調的木結構建築,可以看出是結合了中日兩方的文化元素,其形形色色的裝飾和雕刻精美絕倫。同樣是曾經帝王的居所,我們的故宮就顯得宏偉大氣富麗堂皇,而琉球的則顯得清幽低調了多,兩者各有特色。
進入正殿參觀需要脫鞋,工作人員會為遊客提供潔淨的加厚袋子盛裝鞋子,並在完成參觀後在出口回收。正殿及南北殿的絕大部分區域均禁止攝影與攝像,只在少數展廳可以。步入其中,可以看到關於琉球歷史文化的文物展覽,以及圖片文字的實物介紹,可以了解琉球王朝曾經的日常生活以及宮廷儀式等。
正殿是整個琉球群島上最大的木結構建築,正殿二樓正中是國王御座,是琉球國王處理公事和舉行重要議事的地方,御座上方牌匾寫著「 中山世土」四個金字,落款則是「康熙二十一年秋八月」。是我大清康熙皇帝所賜。南殿用來接待薩摩的藝人,北殿則用來接待來自中國的冊封使臣。步入這座紅色的宮殿形房子,裡面處處保留著當初琉球國與清朝政府來往的痕跡,康熙皇帝的「中山世土」、雍正皇帝的「輯瑞球陽」,乾隆皇帝的「永祚瀛壖」匾額,看的我唏噓不已。殿內還有穿著琉球古國服飾的工作人員,就感覺真的是穿越到了琉球王國一樣。
首裡城命運坎坷。1923年的首裡市議會通過了拆除首裡城的決議,後經交涉,才涉險保留,並在1925年定為國寶級文物,然而終於還是沒能在二戰中倖免。正殿的一層稱之為下庫裡,是國王處理執行政務和主持儀式的場所。中央華麗的部分被稱為「御差床」,是執行政務和主持儀式時國王起駕的御座,御座左右是國王子孫就坐的「平御差床」。
正殿廣場前,很多日本高中生在這裡擺拍留念,衝繩幾乎是日本高中休學旅行的熱門目的地,素有「日本夏威夷」的稱號,可想而知日本人對夏威夷有著獨特的情節。
可惜,首裡城如今離我們遠去 ,這又是人類文化歷史上的一個重大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