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學院首席面試官:抄近路的亞裔學生,成功背後代價沉重

2020-12-16 騰訊網

許多研究顯示,儘管取得了高水平的學業成績,亞裔美國學生的心理調節能力卻表現糟糕。父母對學業成績的過分關注會造成年輕人的焦慮,父母對情緒健康的漠不關心,也顯著地與抑鬱相關聯。本文作者蔣佩蓉,是麻省理工學院中國首席面試官,她對美國亞裔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做了深入的分析,也給熱衷於規劃孩子的學習和生活的亞裔虎爸虎媽敲響了一記警鐘。

外表成功,內心可能早已心灰意冷

心理學研究中曾發現一個現象:酗酒者的孩子長大後,往往會和酗酒者結婚;父母離異的孩子,成人後的婚姻也容易破裂;受父母虐待的孩子,日後也會有虐待行為。

表面看來,誰不想培養出一個14歲就能實現母親的夢想——在紐約卡耐基音樂廳演奏的孩子?但問題恰恰出在這裡:這是誰的夢想?這又是誰的人生?

我們做父母的都曾有過機會去實現自己的夢想,無論結果如何,機會只有一次,而我們已經用掉了那次機會。而通過孩子來實現自己未曾實現的夢想,這對孩子是不公平的。他們是如此弱小,又是如此地信任我們,需要我們用極大的愛意和耐心教會他們了解自己的夢想何在。

心理學家認為,感覺自己可愛是兒童健康成長的核心。對於毫無經驗的兒童而言,那種看重表現的、有條件的愛,不但毒害他們的心靈,還不斷吸吮他們生命的活力。那些個性強的孩子會極力反抗,而那些天性順從的孩子只得按下心中的不快,去滿足父母和他人的期望,實現他人代為設計的人生。於是,他們變得鬱鬱寡歡或感到迷失,不知道自己的使命和生命的意義,他們永遠都會感到自己做得不夠完美。

這種失落感或空虛感在梅德林·萊文博士(Madeline Levine)的作品《特權的代價》中有細緻描繪。作者是一位出色的臨床心理學家,在過去25年裡一直在幫助那些出現問題的青少年,克裡斯蒂娜·盧(Christine Lu,著名投資人)對這種失落感也作過令人心碎的敘述。儘管如此,更多的人卻是默默的忍受者,他們不敢說出自己的感受,因為那樣做就好像是觸犯了天條,冒犯了自己的父母,背叛了父母的養育之恩和不惜一切代價的付出。這些人外表看來是如此的成功,而內心深處卻可能早已心灰意冷,抑鬱和自殺的念頭常常折磨著他們。

許多研究顯示,儘管取得了高水平的學業成績,亞裔美國學生的心理調節能力卻表現糟糕。父母對學業成績的過分關注會造成年輕人的抑鬱和焦慮。

基於對成功的不同理解和定義,有些人會認為獲得美國常青藤大學的學位、贏得高收入或者顯赫的身份就是成功。而另一些人則認為,獲得個人的幸福感、滿足感、有良好的自我調節能力、精神健康、社會關係良好才算作成功。

然而,很多研究顯示,兒童不經過交友、一塊兒玩耍等社會化過程,將來很可能產生臨床上的焦慮情緒。通過玩耍,兒童開始學會如何表達自己、解決問題、處理人際間的差異等問題。

圖片來自Harvard Medical School

抄近道的虎媽

蘇珊·宋是「亞裔美國人社會參與促進會」(Asian American for Community Involvement)的醫學主任和青少年心理醫師,她分別就讀於哈佛大學醫學院、史丹福大學醫學院,以及加州大學兒童心理創傷研究所。她指出,儘管「虎媽」的觀念——通過在某些事情上的卓越表現而建立孩子的自信心——是正確的,然而通過情感虐待和刻薄的言語方法,只能背離她的初衷。一個在經常受到情感傷害的環境裡長大的兒童,成人後很可能會出現人格障礙。

據蘇珊·宋透露,她在診所裡曾接待過許多的亞裔青少年,其中一些孩子在學業上非常出色,卻存在著自殺傾向。一些研究顯示,許多亞裔青少年都特別容易受到抑鬱症的青睞,他們成績優秀,還不斷地參加各種各樣的課後班,但在發展自我認知和自尊時常常陷入困境。在考慮可能的結果時,他們思路僵化——要麼成為一個哈佛打造的律師,要麼失敗落魄地奔赴「黃泉」。更成問題的是,他們往往病態地抵制外人(非家庭成員)給予的幫助,他們的父母不讓孩子去看專業的心理醫師,想將所有的問題都保持在家庭範圍內。

許多研究顯示,儘管取得了高水平的學業成績,亞裔美國學生的心理調節能力卻表現糟糕。父母對學業成績的過分關注會造成年輕人的抑鬱和焦慮,父母對情緒健康的漠不關心,也顯著地與抑鬱相關聯。這裡再提供一些亞裔美國人的自殺數據:

15歲—24歲的亞裔美國婦女是所有種族中自殺率最高的;

據報導,1996年至2006年的10年間,美國康奈爾大學共有21個學生自殺,其中亞裔美國學生13人,其比例高達61.9%。

1964年至2000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是亞裔比例較高的大學,其本科生的自殺人數是同期美國校園平均自殺人數的3倍,其比例是每10萬人21.2人對每10萬人7.5人,此期間美國的平均自殺比例是每10萬人11.7人。

蘇珊·宋指出,許多人認為亞洲人是安靜而努力工作的,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沒有心理疾患。大量的青年人承受著嚴重的抑鬱和自殺念頭的折磨,他們感到自己毫無價值,沒有能力處理好生活的壓力、現實問題或者人際關係,而這些都直接與他們的父母以學業成功作為愛的前提條件有關。父母只有幫助孩子培養自我認知的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幫他們建立起堅韌的品格,並以此作為追求學業和事業成功的基礎,才能使孩子成長為一個人生與事業都獲得成功的成年人,而這一切其實與人種無關。

每個孩子都需要一個過程去尋找自己,去發現自己的渴望與動機,並把這些內化為人格的力量。這個過程是漫長而必須的,而「虎媽」恰於此處抄了近道。

2011年1月20日,美國《時代周刊》刊登了安妮·墨菲·保羅(Annie Murphy Paul)的文章,她引用了《一個軟骨頭民族》(A Nation Of Wimps)一書中的觀點,以支持「虎媽」的育兒方式。她認為,這種教養方式有助於增進孩子的自我掌控的體驗,從而培養自信、樂觀、果斷等健康的心理感覺。可是,書中所說的「自我掌控的體驗」與「虎媽」所倡導的方法存在著巨大的不同,自我掌控的體驗應該源於孩子自己,而非他們的父母。

當絲毫不給孩子空間進行選擇練習時,孩子不可能體驗到自我掌控。孩子應該學會自己進行選擇,無論他們是選擇克服心中的恐懼迎接挑戰,還是選擇接受失敗並從失敗中汲取教訓,只有這些選擇是他們自己作出的,才能真正產生自信和掌控的感覺。當他們只會俯首帖耳、聽命他人時,所能感受到的往往是無望和失落。每個孩子都需要一個過程去尋找自己,去發現自己的渴望與動機,並把這些內化為人格的力量。這個過程是漫長而必須的,而「虎媽」恰於此處抄了近道。

專制開不出不一樣的花

梅德林·萊文曾在其令人信服的作品《特權的代價》一書中,討論了自我的概念,以及為什麼自我對於一個成人健康發展是如此的重要。她在書中指出:

孩子需要不斷地變得獨立,有能力調動自己內在的力量作為前進的動力。發育良好的自我感覺對一個人至關重要,因為在難以避免的缺乏外界支持時,自我感覺不僅是心靈舒適的港灣,而且是指引人生道路的內在羅盤。生活從不完美,但一種健康良好的自我感覺可以讓生活變得有趣、美滿和可以管理。在鼓勵孩子完成從依賴成人到依靠自己的轉變時,如果家長態度猶豫,孩子的自我發育往往會陷入困境。幹預自我感覺的發育過程是危險的,父母對學業成績的過分追求,會擠壓孩子內心對尋求自我管理的努力。當所有的成年人都逼迫孩子成為一個擅於社交、精於競爭、注重表現的完美「自我」時,孩子很難成為一個充滿自信感的自我。這種逼迫可能會鞭策一些孩子達到更高的水平,但更為重要的是,它令大多數孩子依賴成性、情緒壓抑、感到自己是殘缺不全的。

梅德林·萊文強調指出,父母常常逼迫孩子表現卓越,但他們卻恰恰忽視了培養傑出孩子的過程。「傑出」並不等同於學業成績、獎盃、地位或者他人的認同,儘管這些都是很重要的因素,但它們本身與一個人的心理是否健康沒有關係。從一個心理學家的角度看,傑出的孩子是那些自信、博愛、正直以及富於創造性的孩子。理解了什麼是健康的自我感覺,意味著我們願意透過表面現象,而用多種尺度來評價孩子是否取得了進步——他們是否感到有力量?他們是否有掌控自己命運的感覺?他們能否與他人建立持久、深摯的友誼?他們是否有自己的愛好和興趣?他們是否珍惜和接納自己?他們是否知道如何照顧自己?這些至關重要的品質是孩子們健康成長所必需的。

梅德林·萊文指出,「自我效能感」對青少年的成長相當重要。自我效能感不同於自尊,是指相信自己能夠對周邊的世界產生影響。當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很高時,他會發現很容易按自己的意願行事,從而產生一種個人的控制感。孩子越多地感到可以有效地實施控制,他便越能有效率地採取行動,而父母的焦慮心情、過分保護、過分關心、過分幹預都會導致孩子自我效能感和自治能力的喪失。

自我效能感在孩子青春期時變得極其重要,因為這時的孩子開始面對許多成年人的問題,比如:友誼、戀愛、志趣、獨立。青春期少年日益需要在健康的或者有害的行為活動中作出選擇,能否成功地處理這些問題,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兒時所養成的堅定的自我管理的能力。那些感到無法擁有自己生活的孩子,那些情感、思想和行動過多地受到外界幹預的孩子,他們都容易受到他人的操控。

專制的父母容易採取軍事化的管理方式,他們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下級,父母發號施令,孩子遵命照辦,如此而已。這種方法通常在孩子青春期會導致嚴重的問題,孩子要麼激烈地反抗,要麼導致心理崩潰。這樣的孩子通常是缺乏自尊感和社交技巧,並且患抑鬱症的風險很高。

對於每一個中國式家教法所創造的奇蹟,我們都要耐心等待後續章節的展開,作者在談論她的方法是如何成功的,而我們拭目以待,看這成功能持續多久。

Christine Lu, 著名投資人

圖片來自Forbes

克裡斯蒂娜·盧對於「虎媽」蔡美兒中國式育兒方式的評價,得到了最為熱烈的回應,她的故事為那些用專制方式育兒的父母敲響了警鐘。她曾通過網絡留言這樣敘述:

曾嫉妒地宣稱,我的大姐「令所有亞裔父母的春夢成真」(請原諒我的粗俗,因為它真的道出了我對大姐曾懷有的憤恨)。她一直成績優異,五年級時還跳了級。她的SAT考了滿分,又是校遊泳隊的主力,並能彈一手好鋼琴,還是學生幹部,於是便被哈佛大學提早錄取(各高校為了爭取最優秀的學生們而比其他申請者更提早錄取的一個過程)。在重返哈佛讀MBA之前,她在波士頓顧問集團獲得了一個駐香港的職位。她拿著6位數的薪金,同一個博士談婚論嫁,置辦了家產,結了婚……

婚後一個月,她自殺了,年僅30歲。暗中忍受了兩年抑鬱症的折磨後,她給汽車排氣口接上塑料管,塞進了車窗,她坐了下來,致命的一氧化碳在車庫裡瀰漫,那是她在舊金山的新家,她死在了那裡。下班回家的丈夫發現了她,儀錶盤上貼著一張便箋,上面是她的遺言,她道了歉,並說愛每一個人。

對於每一個中國式家教法所創造的奇蹟,我們都要耐心等待後續章節的展開,作者在談論她的方法是如何成功,而我們拭目以待,看這成功能持續多久。

每個孩子都是一顆寶貴的種子,它將要長成一棵什麼樣的樹,我們有時並不知道。目前我們教育的風氣是,只允許果園裡面長蘋果樹,而且要求園丁們(教師和父母)要挑選最高的蘋果樹,然後淘汰所有不夠高的樹苗,狠心地把它們砍掉了。最後,大家又開始抱怨:為什麼果園裡長不出其他水果?

一粒種子是有無限潛能的,但是它的成長需要良好的土壤、陽光、水,還有用心的耕耘和施肥。如果土壤太剛硬,壓力太大,園丁再怎麼期待也難以讓種子發芽結果。目前我們的大環境是「有毒」的,因為它是一個高壓力、低肯定、高批評的環境,是高緊張和高恐懼的環境。作為園丁,教育者目前最需要做的是為這種風氣「解毒」,保護好種子,為它保留一塊足夠營養的小天地。

相關焦點

  • 麻省理工學院零錄取內陸學生,史丹福大學取消大陸面試,真的嗎?
    美國擁有豐富的教學資源和世界名校,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史丹福大學等都是世界一流名校,因此同學們向往來這些名校就讀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近日有人卻爆出了麻省理工學院和史丹福大學區別對待中國內陸的學生,因為麻省理工學院零錄取中國內陸學生,史丹福大學也取消了大陸的面試。這到底是獠牙暴露,還是斷章取義,到底是真是假呢?
  • 怎樣申請麻省理工學院
    麻省理工學院將申請劃分為兩個等級:定量從1到10定性從5到10(我曾經問過為什麼不定性從1到10,我被告知,對於要做的事情,任何人低於5的都是「沒有意義的」)定量是基於學生能夠滿足在麻省理工學院的總體要求,能夠在四年內順利完成學業拿到畢業證書,主要看學生的高中的排名,GPA(如果可用),成績單,考試成績,推薦信等。
  • 招生官對話 | 麻省理工學院:一旦被錄取,不用愁學費
    以下內容來自於2018年美國之音推出【對話名校招生官】系列視頻節目。 美國之音記者走訪美國的20所大學,通過和各高校招生官的訪談,讓留美黨儘可能直觀的了解每所學校的特點和文化,以及入學申請的相關要求。對廣大學子至今仍具有借鑑意義,藤門君特此摘選整理,誠意推薦。
  • 麻省理工零錄取中國學生,斯坦福取消中國內地生面試
    三名華人學者被開除,科研交流籤證被拒,Nature長文深度剖析背後深意。反轉?又有3名華人學者遭美調查,但被免予處罰,貝勒大學醫學院(BCM)和麻省理工學院(MIT)相繼發聲。根據麻省理工學院在2019年12月中旬公布的提前錄取榜單,在來自全球的9600位申請者中,707人成功獲得提前錄取,2483人被拒絕,剩下6182人處於等待次輪的常規申請階段。從公布的名單看,麻省理工學院招收的707名幸運兒來自全球各地,從北美洲阿拉斯加到非洲辛巴威的486個高中,目前並無一人來自中國內地高中,名單中有5名中國籍學生,但他們全部來自美國高中。
  • 麻省理工學院究竟喜歡錄取什麼樣的學生
    美國學校雖然擁有豐富的教學資源,以及為世人所稱道的教學質量,但其申請難度也讓大部分的學生感到頭疼,尤其是像麻省理工學院這樣的美國頂尖名校不但申請難度高,而且其錄取率還有逐年下降的趨勢。那麼麻省理工學院究竟喜歡錄取什麼樣的學生呢?接下來就和立思辰留學雲一起來了解下麻省理工學院錄取要求,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麻省理工0錄取中國學生, 斯坦福取消大陸面試!
    日前,美國頂尖名校麻省理工學院(MIT)公布了提前錄取榜單,雖然校方並未公布新生的國籍背景,但細心的媒體在研究名單後卻發現了一個「令人震驚」的事實:在今年EA輪次錄取的707位新生中科研交流籤證被拒,Nature長文深度剖析背後深意反轉?又有3名華人學者遭美調查,但被免予處罰,貝勒醫學院(BCM)和麻省理工(MIT)相繼發聲如今,中美博弈逐漸白熱化,一個事實是,中美之間科研及學術交流的實質性影響已經產生。
  • 麻省理工零錄取中國學生,斯坦福取消大陸面試
    來源:沉默的青銅時代日前,美國頂尖名校麻省理工學院(MIT)公布了提前錄取榜單
  • 麻省理工大學零錄取中國學生,斯坦福取消大陸面試
    日前,美國頂尖名校麻省理工學院(MIT)公布了提前錄取榜單,雖然校方並未公布新生的國籍背景,但細心的媒體在研究名單後卻發現了一個「令人震驚」的事實:在今年EA輪次錄取的707位新生中,沒有一位來自中國內地的高中生,號稱「考試專家「的內地學霸們這次全軍覆沒……
  • 讓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史丹福大學爭著錄取的女孩,原來是這樣的
    ,當時她正申請就讀麻省理工學院。最後,麻省理工學院輸給了史丹福大學,因為除了全額學費獎學金之外,斯坦福還給她提供了額外的獎學金。你準備好放下你自己關於何謂「好生活」或「成功」的先入之見,並幫助你的孩子過一種更幸福的生活了嗎?有時候,做這樣的決定意味著你或你的孩子將踏上「少有人走的路」,而且還可能因此失去別人的尊敬,甚至失去以往的好名望。不過,最終,與那些刻板地按照傳統的看法追求成功的人相比,你的孩子將收穫更多的自由和幸福。
  • 名校解讀|麻省理工學院
    雖說美國理工強校眾多,但大家在挑選時,就必定繞不開這所代表學校:麻省理工學院(MIT)。畢竟,麻省理工是當今世界上最富盛名的理工科大學,《紐約時報》筆下「全美最有聲望的學校」。麻省理工學院位於美國麻薩諸塞州波士頓都市區劍橋市,主校區依查爾斯河而建。
  • 名校解讀|麻省理工學院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麻省理工學院創立於1861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麻省理工學院藉由美國國防科技研究需要而迅速崛起;在二戰和冷戰期間,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對計算機、雷達以及慣性導航系統等科技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麻省理工學院素以頂尖的工程學和計算機科學而著名,擁有林肯實驗室(MIT Lincoln Lab)和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MIT Media Lab)。
  • 麻省理工學院 | 美國名校申請的基石!
    報名(非留言區)名額:5~8人(面試結果而定)要求:在校學生,不限年級、學校、專業時間:第一期 2021年3月1日~2021年5月31日第二期·2021年5月15日~2021年7月15日第三期·2021年6月10日~2021年8月10日第四期·2021年7月10日~2021年9月10日第五期
  • 0錄取:麻省理工未錄中國學生,斯坦福取消大陸學生面試.....這意味著什麼?
    來源:沉默的青銅時代日前,美國頂尖名校麻省理工學院科研交流籤證被拒,Nature長文深度剖析背後深意反轉?又有3名華人學者遭美調查,但被免予處罰,貝勒醫學院(BCM)和麻省理工(MIT)相繼發聲如今,中美博弈逐漸白熱化,一個事實是,中美之間科研及學術交流的實質性影響已經產生。
  • 麻省理工零錄取中國學生,斯坦福取消大陸面試…
    日前,美國頂尖名校麻省理工學院(MIT)公布了提前錄取榜單,雖然校方並未公布新生的國籍背景,但細心的媒體在研究名單後卻發現了一個
  • 麻省理工學院錄取分數線需要多少
    麻省理工學院錄取材料本科錄取材料:麻省理工學院通過學校申請系統(MyMIT)申請,不通過Common Application申請。立思辰留學雲介紹,學生申請時無需指定自己的專業與學院,學生一般讀完大二才需要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專業。
  • 麻省理工0錄取中國學生,斯坦福取消大陸面試…
    日前,美國頂尖名校麻省理工學院(MIT)公布了提前錄取榜單,雖然校方並未公布新生的國籍背景,但細心的媒體在研究名單後卻發現了一個
  • 麻省理工學院斯隆商學院
    麻省理工學院斯隆商學院前身是麻省理工學院1895年班的Alfred P.
  • 麻省理工學院:「手腦並用 創新世界」!
    麻省理工學院位於美國麻薩諸塞州波士頓劍橋區,佔地面積168英畝(68.0公頃),吉祥物是海狸(Beaver),NCAA運動隊綽號是工程師(Engineers),校訓是「手腦並用 創新世界」(Mens et Manus),英文翻譯是:Mind and Hand,在2013US NEWS美國大學最新排名中居第
  • 麻省理工零錄取中國學生,斯坦福取消大陸面試,教育部宣布:終止與英美澳加等高校的合作!
    日前,美國頂尖名校麻省理工學院(MIT)公布了提前錄取榜單,雖然校方並未公布新生的國籍背景,但細心的媒體在研究名單後卻發現了一個「令人震驚
  • 麻省理工零錄取中國學生,斯坦福取消中國大陸面試!
    麻省理工零錄取中國學生,斯坦福取消中國大陸面試!根據MIT在12月中旬公布的提前錄取榜單,在來自全球的9600位申請者中,707人成功獲得提前錄取,2483人被拒絕,剩下6182人處於等待次輪的常規申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