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關於電視劇《向陽而生》當晚播出劇情的一條微博熱搜,讓我的心情十分複雜:
#熊頓病情加重#
看過白百何主演的電影《滾蛋吧!腫瘤君》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女主角熊頓是一個積極抗癌的漫畫家,而這部《向陽而生》正是這個故事的電視劇版。
那為何一個劇情相關的熱搜,會讓包括我在內的很多網友們,都覺得充滿了不適感呢?
因為熊頓的故事都是由真人真事改編的,而熊頓本人早已於2012年11月16日去世了。
所以我想,但凡稍微有點共情能力,並且了解熊頓抗癌故事的網友,看到這種消費已故人士的熱搜詞條都會感到生氣吧,更何況還是在她離世8周年的日子……
作為一部有珠玉在前的翻拍劇,《向陽而生》的關注度雖然不高,但質量和口碑其實都挺好。
豆瓣評分有7.4分,罕見的與電影版持平了,在爛片扎堆的現在算是很不錯的成績。
而劇版熊頓的扮演者蔣欣,也是頂著非常大的壓力出演的這部劇,因為很多觀眾會拿她和白百何做比較,覺得她的身形略微豐滿,不太像一個癌症晚期的患者。
所以為了更加客觀,Gigi我專門去看了一下劇,當看到她演的熊頓頭髮越掉越多、蒼白的嘴唇毫無血色時,真心再次被這個故事給催淚到了……
但也因此讓我感到更加生氣,這樣一部故事、劇情、演員演技都很不錯的電視劇,為什麼要去買這種沒底線的熱搜啊?
甚至不僅僅是作為觀眾的我們,包括一些影視劇行業的業內人士也看不下去了。
著名編劇史航更是在微博上直接開罵:
「你們的宣發是我今年看到的最不堪的營銷,你們玷汙了與你們合作的所有人,也傷害著熊頓和她的親友。」
然而就在這樣一條仗義直言的微博下,我卻還看到了另一種聲音:
「把故事拍成電視劇,人家熊頓父母可是籤合同收錢了的,人家父母都沒說什麼,你跟著蹭什麼熱度?」
怎麼說呢,其實我挺開心故事能被再次翻拍,因為熊頓雖然離開了,但熊頓的父母還要生活下去,他們需要生活來源,我想這也是會熊頓所希望的。
可合同是冰冷的,人心卻不該是冷漠的啊……
- 原型熊頓的漫畫《滾蛋吧!腫瘤君》
就在一個月前,白百何也曾因「熊頓」上過一次熱搜。
因為有與熊頓爸爸認識的網友曝光,原來在2015年演完《滾蛋吧!腫瘤君》後,白百何便一直默默的替熊頓盡孝至今。每次逢年過節,她都會給熊頓爸媽寄禮物,還常常抽空陪老人家吃飯。
甚至,在聽說熊頓爸媽一直瞞著90歲的熊頓奶奶,謊稱熊頓沒有去世,只是去美國了之後。
她便立刻資助熊頓的父母去美國了,一來讓老兩口出去散散心,二來是幫他們向奶奶圓這個善意的謊言。
這一消息爆上熱搜後,也照例有鍵盤俠出來開槓:不過是戲子在作秀罷了!
由於爭議的聲音越來越大,不願意看到白百何受委屈的熊頓爸爸,這才在微博上寫下長文回應:
「我們互加了微信、電話,所以就有了經常的聯繫。她給我寄了無數次的營養品,讓我們保重身體、注意休息,有事要與她說。」「16年她主動提出,讓我們去國外走走,並安排我們去美國遊玩了一個月,並為我們精心安排了舒適的行程,花了她不小的錢。」「幾年來,我們每次去北京她再忙也抽時間陪我吃飯,中秋國慶節也早早地給我們寄來月餅和梨子,她不但是銀幕上的好女兒,也是現實生活當中的好女兒。」
熊爸的微博沒有頭像,將近400字的長文裡也有很多錯字漏字,我甚至可以想像出一個頭髮花白的老人,對著手機打下這些字的情形……
如果不是真的感情好,真的把彼此當作了家人,又怎麼會如此急切的出面維護她呢?
而對於白百何來說,她曾有無數次藉機炒作「洗白」的機會,比如在她被誤認為出軌遭全網罵的時候,比如在她事業陷入全面停擺的時候,比如她因離婚風波備受爭議的時候,比如在她新電影需要做宣傳的時候……
但她沒有這樣做,她始終保持著沉默,因為「熊頓」不僅僅是一個角色或者IP。
對比之下,這次《向陽而生》劇方的宣發人員,在那麼多可以選擇的話題關鍵詞裡,選擇了一種最搏人眼球,卻也最沒有底線的方式,只能說明一件事:
在利益與流量面前,個別營銷人員拋棄了生而為人最基本的同理心!
當然了,也有人說或許是劇方的無心之過。
畢竟用劇情製造話題熱度,是現在電視劇營銷的基本手段,只是這次涉及到了已經過世的真人原型,所以才會顯得有些敏感。
那既然說到這裡,我就更想要吐槽了!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現在的電視劇不僅喜歡買熱搜,還全都是不帶劇名、沒頭沒尾、莫名其妙的關鍵詞。
比如最近被大家瘋狂吐槽的《如意芳霏》,女主角鞠婧禕飾演的角色叫傅容,而光是與「傅容」相關的熱搜詞條居然就高達20多條,真是天天變著法兒炒作啊!
有無聊到令人翻白眼的:傅容哭了、傅容吃醋、傅容復仇、傅容相親、傅容入獄……
還有用刺激字眼博眼球的:傅容被活埋、傅容給肅王換血、肅王強吻傅容……
於是,一部口碑爛到大家都不想去看的片子,硬是讓網友們被迫在熱搜上看完了所有劇情,但看完還是一臉懵逼:傅容到底是誰啊?
不僅爛片如此,包括一些口碑不錯的好劇,也同樣不可避免的被「熱搜化」。
比如年度熱門劇《三十而已》,22天連續轟炸了160+熱搜,也就是說平均每天要上7條的節奏。
但這麼多熱搜看下來,其實也就這幾類:罵渣女的、罵渣男的、心疼顧佳的、心疼王漫妮的、討論太太圈和愛馬仕的……話題都很犀利,用詞也很尖銳。
雖然熱度是有了,Gigi我也跟著蹭了一大波的文章選題可以寫,但我必須得承認的一點是:在《三十而已》大結局的那天,我是真的鬆了一口氣啊!
太累了!跟著熱搜追劇的日子實在是太累了!
甚至還讓我出現了一種逆反心理,在那之後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我都不想看到與《三十而已》相關的東西。
於是我問了幾位朋友,發現她們也有類似的感受:
「以前追劇是種休閒享受,我想看啥就看啥,現在追個劇跟打仗似的,一打開微博就是各種熱搜和片段,總覺得有種被迫吃屎的感覺,太煩了太煩了!」
「說句實話,《三十而已》、《以家人之名》還有早一點的《都挺好》,其實我一集都沒有看過,但裡面的劇情和人物我全都知道,因為熱搜上都有啊!」
「說白了就是快餐式追劇,我已經好久沒有完完整整的看過一部劇了,都是跟著抖音和熱搜看完的,而且這些劇情真的很老套,都是被熱搜刻意挑起的階級矛盾、刻意渲染的年齡焦慮。」
其實,「電視劇熱搜化」就是一種被動的「倍速追劇」,劇方將他們挑選好的話題、片段強硬的塞到你眼前,根本不給你選擇和思考的餘地。
而播放器的倍速功能,本來就是一個極具爭議的存在。
好萊塢就曾經集體抵制過Netflix推出「倍速」功能,因為他們認為這種播放形式會破壞觀影體驗,時間久了會讓觀眾養成不好的觀影習慣,更會降低影視劇從業者的專業水平,直言這是在「毀掉藝術作品」。
毫無疑問,熱搜化追劇能夠比倍速追劇更快的毀掉一部作品。
比如,最近在熱搜上瘋狂刷存在感的「蕭燕燕」,也就是唐嫣的復出大作《燕雲臺》,就算買再多熱搜,也擋不住觀眾們給它一星差評,並且收視率撲街。
所以真的感覺特別好笑,現在的電視劇集數越來越長,動不動就50集、60集,可是劇情卻越來越簡單,往往十幾條熱搜就足以概括全部了。
也讓我特別懷念那些小時候看過的劇,比如《武林外傳》,還有前面提到的史航寫的《鐵齒銅牙紀曉嵐》,裡面的細節與伏筆多到至今仍令人回味無窮。
而出現這樣的現象,所有國產電視劇的從業人員都應該好好反思一下。
過分依賴熱搜帶來的熱度,忽略了內容的可看性和創作的意義,將影視劇打造成一種快消品,是否真的有利於這個行業的發展?
尤其是一些無底線、無下限、無三觀的營銷方式,比如電影《喜寶》宣傳期營銷的詞條 #郭採潔大胸寶# 這種,為了一時熱度而去傷害劇情或者演員本身,是否又是一種捨本逐末呢?
最後,Gigi還是想對個別電視劇的宣發人員說一句:
不要只盯著KPI,不要被數據和流量衝昏頭腦,不要覺得「黑紅」也是紅。
營銷也應該是有道德底線的,而整個行業的墮落就是從一次次的急功近利開始的。
圖片來源 / 網絡
責任編輯 / 如花
編輯 / jojo
關注我,每天更新千萬女性都愛看的時尚星聞
有態度有思想——與你一起分享全球好物好玩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