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學教育及MBA發展已歷30年,特別在最近的5年中,國內各商學院積極反思和改革MBA教育,如——與大學平臺融合、課程形式改變、結合產業、創業創新、引入前沿知識、推動國際教學資源互換、向MBA學生提供實踐機會和職業發展路徑等等。
中國MBA教育已從原來單向度的集中於管理領域的教育,集群式向多元化教育模式發展,尤其是,它正在成為中國產業經濟的人才孵化器。
來源 | 經理人傳媒旗下《經理人》雜誌
■文/MBAChina 《經理人》
無懼疫情影響,無懼「黑天鵝」頻仍。
剛剛過去的2020年,國內MBA教育依然保持著良好的增長態勢。不完全統計,2020年的碩士研究生報考人數達到約341萬人,對比2019年,同比增長達17.59%,其中的MBA教育項目報考人數則接近22萬①——這一持續熱度,從2017年算起,至今已連續保持了四個年度。
如果將MBA教育看成是一個市場,其基礎就在企業數量。當企業數量不斷增加,特別是新興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的大量出現,必然倒逼企業管理人、職業經理人(含旨在尋求管理、創業創新為職業方向的研究生)尋求新知識、新技術、新思維、新管理,而最好的方式就是,重歸大學課堂。
無疑,MBA是一個合適的教育項目的選項——它,一方面滿足了企業管理人、職業經理人的需求,另一方面文憑的含金量較高,另外還有該項目背後的組織、學生、創業、創新、技術、融資等等資源。當然,相比EMBA高昂的價格而言,學費可能僅為前者的一半不到。
根據統計,我國2019年的新登記市場主體2377萬戶,日均新登記企業2萬戶,活躍度70%左右,年末市場主體總數達1.2億戶。去年雖然一度受疫情影響,但隨後出現了一波反彈:當年2月新增的13.9萬戶刷新了2014年2月以來的新低,但是最後在當年的3〜4月新註冊企業數量則分別升至67.86萬戶和83.03萬戶——4月份的這一數據甚至創造了歷史②。
當然,企業規模數量僅代表全民創業的熱度,而「國家高新企業」數量則代表企業的質量,並影響中國科創和經濟的發展。
以國家高新企業數量在2016年至2020年增加數量為維度,2016年為44209戶,其後呈增長態勢,2017-2019年,分別為62668戶、77106戶、185808戶,而即使受疫情影響,2020年出現了-36.91%增長,為117225戶,但也遠大於2018年的水平③(數據來源:高企認定工作網)。
合計2016年-2020年數據,五年中,國內共增加超48.70萬戶的國家高新企業。
超1.2億戶企業、超48.70萬戶新增的國家高新企業,商學教育所面對的,可是一個龐大的教育硬需求市場。而教與學這對矛盾統一體,如何有效共處,影響到中國商學乃至中國產業經濟的健康發展。
作為商學教育的核心——國內的各商學院,特別是MBA項目,不僅承擔著如何為企業輸送人才、鍛造人才的使命,同時,自身也將因時代急速轉換,需要不斷的教育反思、教育改革。
作為長期為中國商學院帶來服務價值的MBAChina,以及長期研究中國商學院發展的《經理人》,自去年首次聯合發布相關商學院榜單暨研究報告之後,今年迎來了第2屆。
●關於榜單。我們結合各自優勢,值中國MBA教育30周年之際,以市場數據為基礎,綜合品牌、師資、學科能力、招生情況、課程管理、學生評價等維度,通過評選活動,推出一組年度中國商學院暨MBA項目系列的榜單:《2020年度中國商學院MBA項目TOP100》《2020年度中國商學院最佳金融MBA項目TOP10》《2020年度中國商學院最佳中外合作碩士項目》《2020年度中國商學院最具特色MBA項目(排名不分先後)》以及《2020年度中國商學院最佳校友組織(排名不分先後)》《2020年度中國商學院卓越運營(排名不分先後)》《2020年度中國商學院校友卓越領導(排名不分先後)》《2020年度中國商學院最佳CIO(排名不分先後)》和《2020年度中國商學院十大最受歡迎教授(排名不分先後)》等相關的組織和個人獎項。
評選活動自2020年5月啟動,至2020年12月結束,歷時8個月。通過對各商學院及其MBA項目進行發函調研、通過掌握的數據基礎資源、通過對第三方問詢調研、通過專家評議等多個環節,進入初步入圍評審到最終評審的嚴密流程。
在此期間,我們不僅追蹤到年度內商學市場——特別是MBA教育市場的變化情況,同時也對各商學院及MBA教育項目的變化情況進行全面調研。
當下的MBA教育市場情況和趨勢,不僅繼續深化擴容、開放、多元化、信息化、特色化、中小化、中西部崛起、人才孵化器發展和改革,還增加了包括科技、垂直行業、垂直專業化教育以及自身教育改革的新內容。
●關於報告。在今年發布系列榜單的同時,MBAChina和《經理人》聯手將評選過程中調研取得的各項數據、情況、結果進行梳理、總結,並首次推出一份聯合市場數據調研報告(詳見《MBA教育供需不平衡亟待解決——中國商學教育暨MBA市場2020》。
從TOP50升級為TOP100
本屆的評選,供候選的名單樣本更為豐富,這和國內MBA教育市場連續規模化擴容有關,基於此,本屆的榜單總量由上屆的TOP50升級為TOP100。
重點看本屆TOP100中的前十佳:
獲本屆TOP100第一至第三名的MBA教育項目,依然是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以下均採用簡稱)。
獲本屆TOP100第四至第十名的MBA教育項目,分別為浙江大學管理學院和復旦大學管理學院(並列第四名)、中山大學管理學院、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廈門大學管理學院、南京大學商學院、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西安交通大學管理學院(以下均採用簡稱)。
其中,浙大管院、西安交大管院有明顯的升幅。浙大管院由上屆的第六名,升至本屆第四名,而西安交大管院則由上屆的第十一名,升至本屆第十名。
本屆TOP100中的前十佳,主要得益於在自身品牌投入與影響、工商學科能力、師資配備和實力、招生數量與質量、課程管理與創新、學生實踐實效等六大核心指標方面,獲得較高的評選分值。而高分值的背後,則是這些商學院暨MBA項目中,在教育管理和運營方面,展現出的優秀能力。
接下來,分別以清華經管、上海交大安泰、北大光華、浙大管院、西安交大管院等5家為例——
●清華經管。清華MBA項目一直引領國內MBA的發展,全國MBA教育指導委員會秘書處就設於清華經管學院。
近年來,清華MBA重點在其四大教育模塊中,展現其適應時代的商學教育需求。
SPOC在線課程。清華經管融合最新的信息技術和教育資源,推出基於新信息技術的群組教學模式課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簡稱SPOC)。SPOC課程在傳統的MOOC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基礎上增加了學生群組學習、教師全勤主導和以案例討論為主的課堂對話。可以說,清華MBA的SPOC課程對促進國內MBA項目變革具有重大影響。
全球視野/提供中外學習基地。清華MBA項目的學生可以申請與國外知名院校合作的雙學位項目,在達到兩個學校的畢業標準後可獲得兩個學校的學位。清華-MIT全球MBA項目的學生在入學後的第二學期申請,然後第三學期開始到合作院校學習一年。
創業創新。清華大學面向各院系在讀研究生提供了一系列創業創新機會。如「清華大學學生創新力提升項目」,該項目由清華大學研究生院、清華x-lab(清華x-空間,是清華大學創意創新創業教育平臺)共同設計組織和實施。
與大學融合。清華經管依託清華綜合性大學的優勢,通過與大學融合,培養複合型管理人才,為清華MBA學生打開了廣闊的學習空間。現在清華大學千餘門的研究生課程向清華MBA學生開放。
●上海交大安泰。近年來,在創業創新、國際化視野、職業發展方面,上海交大安泰力求在適應時代的商學教育需求方面為學生帶來現實價值。
關於創業創新。主要涉及相關課程及行動。在課程方面,上海交大安泰在MBA在校生中開設《創新精神與創業管理》選修課程,兼顧培養職業經理人和創業者的需求,培養MBA學生創新思維,發展基本的創新管理知識,以及外部資源獲取技能。課程整合了戰略、營銷、財務、人力資源、營運管理等基礎應用知識,並通過創業計劃的設計來獲取創業實踐的機會。
此外,為幫助MBA學生創業創新,從課堂走向實踐,上海交大安泰每年組織「中國MBA創業大賽」,該賽現已成為全國MBA的著名賽事,每年包括來自中國香港、中國臺灣和中國大陸著名MBA商學院的上百支創業團隊報名參賽。通過比賽,參賽者能取得如此收穫:參加一次實兵演習,現場獲得專家指點;整合創業資源,體驗創業團隊管理;更多接觸天使和風險投資人的機會。
關於國際視野。上海交大安泰每年都與四到五所國際優秀院校籤訂交換合同。近三年,項目共接收來自美國、英國、法國、澳大利亞、捷克、日本、加拿大、中國香港、德國、紐西蘭等國家和地區交流生上百人。除了提供高質量的課程學習機會,交大安泰努力為國際學生提供最佳的交流體驗。
關於職業發展。上海交大安泰以服務學院全體學生(包括在校本科生、研究生、MBA等)和用人單位為宗旨,加強校企聯合,構建學生素養與技能拓展及職業生涯發展的平臺,指導學生職業發展規劃,並為用人單位提供學生資料推薦、查詢等全程的人員招聘服務,協助企業找到適合其發展的優秀人才。
●北大光華。從招生,到實踐和實操角度,北大光華MBA注重MBA教育的現實價值。
招生方面。北大光華MBA啟動了一項「X計劃」,針對即將畢業的本科生開設,考察申請人的綜合素質,選拔具有培養潛質的優秀年輕人進入光華MBA項目。申請人在通過「X計劃」獲得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MBA保送資格後,在工作年限達到教育部規定的MBA報考最低年限的基礎上,參加筆試並達到當年入學要求,將被錄取為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MBA項目全日制班的學生。該計劃旨在提供5年的長期追蹤式培養,開啟職業智慧,規劃職業生涯,幫助優秀年輕人早日實現職業理想。
實踐方面。北大光華MBA整合實踐項目作為全日制MBA學生必修課程,是一項具有社會公益性質的商業教育合作項目,旨在通過企業和學校聯合打造的實踐平臺,不僅解決企業實際問題,同時提升學生管理能力。作為體驗式課程,整合實踐學生小組在教授的帶領下,深入企業執行具體商業項目,提出改進建議和解決方案,並最終向企業提交諮詢報告。每個項目都是由企業根據自身需求設計提供的真實課題,旨在解決企業當前存在的實際商業問題。
實操方面。北大光華MBA設置了一項叫做「企業行」的項目,主要是面對日益複雜的國內外經濟環境,以及日益增長的可持續發展需求,重視商學教育當中理論與實踐的結合。2020年,北大光華MBA「企業行」全面升級,切實將MBA項目「從企業中來,到企業中去」這一獨有特色融入到活動當中,為MBA學生、校友及教授三方打造共同的學習和實踐全方位平臺。
●浙大管院。就MBA教育,浙大管院明確將其定義為:「一個覆蓋多個學科與行業領域的學習項目,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創新創業精神、卓越領導能力和高度社會責任感的中高級管理人才和創業型人才」。
基於浙大管院MBA項目教育中的各項優勢,篩選以下三個特色項目做分享:
創新班。值得一提的是「MBA新動力班」,該項目是圍繞在浙大管院的「商學+」在深化和升級面向產業的管理課程,提升學員職業素養的同時,還增加了基於科技洞見和文化修養的課程內容,以此來提升學員的領袖氣質。同時,發揮浙江大學綜合性高校優勢,通過行動學習、創業加速、創新實踐等方法,在沉浸式環境中,使其視野格局、執行能力、資源網絡得到全面提升。
實戰鍛鍊。浙大管院MBA教育中心每年選拔若干具有強烈創新能力與創業精神的MBA學生及校友赴矽谷參與創業實踐與創業加速訓練,展開為期兩周的矽谷創業實驗室暑期實習,零距離體驗、參與矽谷創業項目及考察矽谷創新創業生態系統。由此,讓MBA學生獲得創業創新的實戰知識和經驗積累。
職業機會。浙大管院MBA教育中心對於MBA學生的職業發展方面,配置了體系化的服務,如職業測評和簡歷匯總、獵頭見面會、MBA精英專場招聘會、HR面對面、職業能力培訓系列講座等等。由此,浙大管院MBA教育中心加速、有效地向社會輸送MBA人才。
●西安交大管院。地處西部經濟區域的西安交大管院,於2018年提出國際化3.0戰略,即讓管理教育走出國門,邁向世界。此後,學院在境外聯合辦學,與名企名校合作定製化培養高層次管理人才等方面已取得顯著進展。
2018年10月,西安交通大學與米蘭理工大學管理學院籤署合作備忘錄,建立戰略合作關係;2019年1月,雙方籤署學生MBA學生交換協議;2020年6月,雙方籤署聯合共建「管理工程與創新研究中心」,通過教師互訪、學生訪學、科研合作等形式深入推動合作;2019年10月,西安交通大學與塞爾維亞諾維薩德大學開展境外聯合辦學項目China-Serbia iMBA program(中塞國際工商管理碩士項目)正式啟動並開課。
2020年3月,與法國SKEMA商學院聯合開展中外合作辦學的創業與創新(大數據與人工智慧管理)碩士學位項目,已獲教育部批准,該項目將在南非與斯坦陵布希大學管理學院聯合開展。
西安交大管院開創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管理教育國際化路徑。
以上十佳,只是《2020年度中國商學院MBA項目TOP100》最佳表現中的冰山一角,中國商學暨MBA教育的健康、持續發展,依靠的是全國各商學院和MBA項目教育的共同努力和智慧。
金融MBA:應時而生!
作為MBA教育項目中的重要專業方向——金融類MBA,只要有辦學條件的商學院,均會積極推出。
和去年相比,榮獲本屆中國商學院最佳金融MBA項目的TOP10,發生了變化。除了去年前四名中的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清華-康奈爾雙學位金融MBA、長江商學院金融MBA、哈爾濱工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金融科技MBA、廈門大學管理學院金融MBA保持原有地位之外,另一些原排名第5-10的金融MBA項目,有著不同程度的升序,以及出現了兩張「新面孔」。
其中,湖南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金融科技MBA由去年的第六,上升一位,至本屆的第五位之外,呈較大升位的則為東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Fordham國際金融MBA(以下簡稱「東南Fordham國際金融MBA」),該項目由去年的第十位升至本屆的第七位。
而值得關注的是,電子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網際網路金融與財務MBA(以下簡稱「電子科大網際網路金融與財務MBA」)、華東師範大學金融與投資管理MBA首度進入TOP10(以下簡稱「華師大金融與投資管理MBA」),並分別迅速佔據本屆第六、第八位。
這裡,主要例舉東南Fordham國際金融MBA,以及兩家新入榜的金融MBA項目。
●東南Fordham國際金融MBA。該項目系東南大學經管與福特漢姆大學加貝利商學院自2011年達成合作,培養「國際金融專業碩士(Master of Science in Global Finance)」,接受該校入學1年以上的MBA學員(包括畢業生)申請入讀。該項目不設置任何語言門檻,其主修10門課程,認可MBA學習階段4門課程成績,入學者只需再修6門課程並取得相應的績點後即可獲得福特漢姆大學國際金融專業碩士學位。截止目前,已有7批30多位MBA學員前往Fordham University深造,並全部獲得國際金融專業碩士學位。
●電子科大網際網路金融與財務MBA。網際網路金融興起,對傳統的金融與財務產生了巨大影響。在此背景之下,電子科大網際網路金融與財務MBA項目依託學校深厚的網際網路、大數據、信息技術以及金融和財務的學科背景和師資力量,全力打造網際網路時代企業高層財務管理人才和金融機構管理精英的平臺。
●華師大金融與投資管理MBA。該項目系華師大經管學部,為滿足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蓬勃發展對上市公司證券事務管理人才的巨大需求特別設置。在教學方面,依託華師大多學科交叉平臺,引入上海上市公司協會豐富的上市公司資源,合作培養具有上市公司治理素養、多層次資本市場運作能力、複雜問題綜合處理技巧的三類高層次複合型管理人才:董事會秘書、證券事務代表和投資總監管理崗位的人員。
中外合作MBA:引進跨國教育資源
和去年相比,本屆中外合作MBA項目的最終數量,由10家擴至30家,這主要與中國MBA教育市場的開放性有關。進入國內市場的中外合作MBA項目的增加,一方面極大補充了國內MBA教育資源不足的問題,同時也使得國內MBA教育市場成為了競爭性市場。
本屆中外合作MBA項目榜單的最終結果,和去年相比,具有更大的名次跌宕起伏的變動性。限於篇幅,詳細描述不再展開,僅以廈門大學管理學院OneMBA項目(以下簡稱「廈大OneMBA」)、中國人民大學國際MBA-新加坡國立大學房地產雙學位項目(以下簡稱「人大MBA-新加坡國立大學房地產項目」)為例:
●廈大OneMBA。該項目由廈門大學管理學院、荷蘭伊拉斯姆斯大學鹿特丹管理學院、墨西哥蒙特雷科技大學EGADE商學院、巴西聖保羅FGV工商管理學院等國際頂尖商學院聯合發起。這是專為來自亞、歐和南北美洲的傑出管理人員而設的國際工商管理碩士課程,至今已開設16年。
其核心特色之一為「獨特跨國導師模式」。課程全方位呈現了包含發達國家及新興經濟體內的多文化環境下的最優商業解決方案。海外站學習期間,國際師資親臨授課指導:日常課程教學過程中,國際導師交叉指導核心課程,在國際導師的指導下,各國學生交叉組成國際學習小組,通過遠程協作共同完成案例分析及項目報告。
●人大MBA-新加坡國立大學房地產項目。該項目由人大與新加坡國立大學共同招生和教學,課程採用全英文。學生第一年在人大修讀工商管理碩士(IMBA)科目,第二年在新國大修讀房地產理學碩士(MSRE)科目,並在兩年中完成包括MBA畢業論文在內的所有學習,後由兩所大學分別頒發MBA和MSc.Real Estate雙碩士學位。
該項目能為市場提供急需的高端人才,藉以更好地服務像北京這樣火爆的房地產市場,更能拓展學生的國際化視野,以及專業技能上的提升。
特色MBA項目:「因專制宜」
和去年相比,本屆特色MBA項目的最終數量,由35個擴至48個,這主要得益於部分MBA項目進一步利用本大學的學科資源,研究和開發出了與MBA結合的全新的工商管理教育項目。
限於篇幅,詳細描述不再展開,僅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大數據與商業分析方向MBA項目(以下簡稱「北航大數據與商業分析方向MBA」)、中國地質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珠寶商務管理MBA項目(以下簡稱「地質大學珠寶商務MBA」)為例:
●北航大數據與商業分析方向MBA。北航以「大數據與商業分析方向是學生感興趣的領域」為基礎,通過疊加商業知識、數理編程,從數據分析出發,以決策優化來創造價值的新興專業,實現大數據的商業應用為培養課程,開設包括大數據與商務智能、大數據金融、大數據消費者行為分析等在內的11門課程,打造出一個全新的「MBA+大數據」教育模式。
●地質大學珠寶商務MBA。基於珠寶學科優勢,地質大學經管學院突出其以培養珠寶公司高級經理和珠寶投資者為目標的特點,開設了包括珠寶市場分析、珠寶學基本知識、珠寶鑑賞與評級、珠寶收藏、珠寶投資、珠寶文化、珠寶企業經營管理等課程在內的MBA項目,致力於培養複合型、實踐型、創新型和具有國際化視野的高層次管理人才,打造出「MBA+珠寶(專業)」的教育模式。
本屆各榜單,無一不體現中國商學教育的「MBA教育+」理念和模式,有些反映的是「MBA教育+趨勢」「MBA教育+科技」「MBA教育+金融」「MBA教育+國際」「MBA教育+未來」,另有些則反映的是「MBA教育+專業」「MBA教育+產業」「MBA教育+行業」等等。
國內的MBA教育,已經逐漸擺脫了「傳統教育思維」,對於MBA教育的使命、目的越來越清晰,越來越務實於市場所需、行業所需、企業所需。假以時日,通過這樣的培養,我們的MBA人才將有助於中國產業經濟的質量和發展提升。
最後,值得一說的是,本屆出現的系列榜單成績,依靠的是各商學院內的各個職能組織,以及院長、教授和分管教育項目運營的管理人——正是他們,為企業管理人、職業經理人(也同時包含含旨在尋求管理、創業創新為職業方向的研究生)在新知識、新技術、新思維、新管理等知識需求方面,提供了最佳方案和服務。
註: ①數據來源於MBAChina
②數據來源於國家統計網
③ 數據來源於高企認定工作網
附文:
《2020年度中國商學院MBA項目TOP100》暨系列榜調研說明
整個評選活動自2020年5月開始啟動,至2020年12月結束,歷時8個月。通過對各商學院及其MBA項目進行發函調研、通過掌握的數據基礎資源、通過對第三方問詢調研、通過專家評議等多個環節,進入初步入圍評審,最終評審等嚴密流程,推出包括《2020年度中國商學院MBA項目TOP100》《2020年度中國商學院最佳金融MBA項目TOP10》《2020年度中國商學院最佳中外合作碩士項目》《2020年度中國商學院最具特色MBA項目(排名不分先後)》等核心主榜,以及《2020年度中國商學院最佳校友組織(排名不分先後)》《2020年度中國商學院卓越運營(排名不分先後)》《2020年度中國商學院校友卓越領導(排名不分先後)》《2020年度中國商學院最佳CIO(排名不分先後)》和《2020年度中國商學院十大最受歡迎教授(排名不分先後)》等相關的組織和個人獎項等系列榜單。
1. 排行榜及調研情況
本年度排行調查主要從商學院MBA和MBA學生兩個方面著手,同時也調查了學生對MBA項目的看法。其中,MBA項目方面,調查項目師資、教學管理、招生情況、學科能力、課程體系、品牌力、信息化等;MBA學員方面,調查學生對在在讀、已讀MBA項目中的總結、意見。
眾多MBA項目對於MBAChina、《經理人》聯合項目組秉持的獨立、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均有高度認可,受邀MBA項目均積極參與填寫問卷,協助調研。對積極配合的MBA項目,MBAChina、《經理人》聯合項目組均對其問卷進行獨立核實,確保真實完整。對不積極配合的MBA項目,MBAChina、《經理人》聯合項目組也開展獨立的第三方調查,包括匿名電話訪問、數據搜集、校友問詢等方式。
2. 評選原則和指標及其權重
評選原則為:一、對於國內合法開辦MBA教育的項目,均被納入榜單評選範圍;二、本校專職師資低於總師資數量33%以下的MBA項目,不納入榜單評選範圍;三、課程體系及科目照搬西方,且缺乏創新和革新的MBA項目,不納入榜單評選範圍;四、市場口碑欠佳、受到行政處罰的MBA項目,不納入榜單評選範圍;五、收費標準與MBA項目提供的課程教育價值嚴重不匹配的,不納入榜單評選範圍;六、招生不足及運營停滯的MBA項目,不納入榜單評選範圍。
指標及其權重:設定為6個大項指標以及所轄8個細項指標。6個大項的權重分別為:師資25%、招生25%、工商學科能力30%、品牌影響力15%、課程管理25%、信息化管理25%、學生評價15%;下轄細項主要是分別為:課程管理中的商業思想30%、課程創新20%、多科融合25%、學科前瞻25%;學生評價中的綜合效用25%、商業實踐20%、職業發展30%、個人價值實現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