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病前的張孟黎(左)
「與文明同行·建設國際化區域性生態城市」主題演講比賽一等獎、「銘記感恩奮進,弘揚勞模精神」主題演講比賽一等獎、「爭當敬業先鋒,獻計雨城發展」主題演講比賽一等獎、雨城區首屆小學語文課朗讀比賽一等獎、2015年第二屆中小學班主任專業能力大賽小學組一等獎……這一張張榮譽證書,無不體現著一位教師出眾的才華。
她就是雅安外國語實驗小學一位才華橫溢,有著濃厚教育情懷的優秀教師——張孟黎。可讓人痛心的是,張孟黎正遭受著病魔的侵害襲,而讓人感到欣慰的是,在教師節來臨之際,來自四面八方的愛心人士正在解囊相助,為張孟黎送上最強有力的援助和最美好的節日祝福。
突然襲來的病魔
患病前的張孟黎正在給學生上課
現年42歲的張孟黎是語文老師,長期擔任畢業班班主任。
今年3月下旬的一天,上完網課,張孟黎忙裡抽閒到醫院體檢,發現血常規異常。隨即,她到市醫院複查,經骨髓穿刺,確診為急性髓系白血病。
「聞此噩耗,我們接受不了,都哭了,她卻很平靜。」作為張孟黎的同事、好友,老師何秋月記得,確診病情那天,醫生不肯直面告訴張孟黎,但她卻鎮靜地對醫生說,不管啥病,她都能面對。當得知是白血病時,好友何秋月、李麗達抱著張孟黎哭了,可她卻說:為了年邁的雙親,為了年幼的女兒,她必須堅強;為了自己心愛的學生、為了自己熱愛的事業,她一定要戰勝病魔,重回三尺講臺。
隨著病情加重,張孟黎轉入成都西部戰區總醫院血液科治療。半年來,她經歷四次化療,噁心嘔吐、味覺盡失、高燒振顫、肺部感染、細菌性敗血症、嚴重心率過速、全身遍布出血點……她堅強地挺過一道道生死關。期間,張孟黎流過兩次淚,一次是想著自己是家中獨生女,70多歲的父親身患口腔癌也需長期化療,身體虛弱得要人照顧,卻還拖著病體為她四處奔波;另一次,是她想到無法照顧相依為命的女兒,又難捨朝夕相處的學生,無法看著他們畢業。而今,雖然有時連接電話的力氣都沒有,但她憑「早日重返校園」的堅強信念,正拼盡全力與病魔抗爭著。
傾心傾情系教學
在雅安外國語實驗小學教職員工心中,張孟黎不僅才華橫溢,而且敬業又富有愛心。
張孟黎愛好廣泛,擅長寫作、攝影、主持、演講,在她從教21年時間裡,參與的各類演講比賽中,總能獲得第一名;她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尤其家庭困難的學生、單親家庭的學生,她傾注了更多的關愛,與他們談心,出錢為其買校服、學習用品,把他們請到家裡做好吃的飯菜、邀約他們爬山、做遊戲……她勤奮敬業,既是班主任,又是學校辦公室主任,每當教育系統有大型活動,總是由她主持,因此,她經常加班熬夜,少有時間陪伴父母和女兒。
去年暑假,張孟黎與幾位朋友約好出國旅遊,機票、酒店均預訂妥當,可臨行前,作為市中小學班主任名師工作坊成員,張孟黎得知要編寫成果手冊,她果斷取消旅行,留在雅安認真完成工作坊的任務。
何秋月說,張孟黎有許多機會到更好的崗位工作,她卻選擇堅守,因為她熱愛教育事業,靜心教書育人。
化療期間,張孟黎含淚給她學生寫了一封長信,她在信中寫到:老師對你們充滿著歉意,在你們最需要我的時候,我卻不能在你們身邊,不能教你們知識,不能和你們一起並肩學習,就為這個,我大哭了一場……孩子們,今天的我,更加珍惜這美好的世界,更加堅定了和病魔抗爭的信念,你們呢?準備好為自己更美好的明天而努力了嗎……孩子們,我們在不同的戰場上戰鬥,但我相信,只要我們相信自己,並願意為之付出,我們就一定能擁抱彼此更明亮的那道曙光……
張孟黎在化療期間寫給學生的信
病魔無情人間有愛
據醫院介紹,張孟黎的病靠化療無法治癒,治本之策是造血幹細胞移植,但她抗體太高,移植風險較大,目前正在邊化療邊降抗體,等待排倉移植。經醫生初步估算,實施造血幹細胞移植及後續排異治療需要兩三年時間,治療費高達兩三百萬元,如此巨額費用,對於張孟黎這樣的家庭,無疑是天文數字。
生命的精彩在於「生」,世界的精彩在於「愛」。面對高昂的治療費用,在第36個教師節來臨之際,學校向老師、家長及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發出募捐倡議,希望通過這種方式,為張孟黎送上最強有力的援助和最美好的節日祝福。
涓涓細流匯聚成海,病魔無情人間有愛。募捐小組組長趙方亮、成員何秋月、李豔美在接受採訪時說,她們沒有想到,為張孟黎募捐的倡議一發出,便得到各地愛心人士的積極響應和解囊相助。何秋月說,9月3日晚發出募捐倡議,很快她就接到首筆來自雲南愛心人士的500元捐款。這名愛心人士在電話中說,張孟黎老師就像自己曾經的班主任老師一樣,可敬可愛,學生需要這樣優秀的老師;而一名初為人母的愛心人士在電話中,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後在這樣優秀的老師班裡讀書,自己家境不寬裕,只能拿出200元以表心意……截至9月7日中午,何秋月、李豔美、趙方亮三位負責接收捐款的老師,共計收到來自學生、家長以及社會愛心人士捐款101155.99元……目前,為張孟黎捐款的活動仍在繼續。
據了解,雅安外國語實驗小學還將組織全校師生為張老師募捐,而她帶過的上一屆學生的家長們也在到處奔走,多方籌集愛心捐款……病魔無情,人間有愛,社會的溫暖和真情,將是一劑最好的良藥,化為無窮的動力,支撐著張孟黎勇敢前行。
記者:彭加權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