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西遊記》的緣故,很多人對黎山老母並不陌生。這位神話傳說中的女仙,又被稱之為「驪山老母」,據說是因為她常年居住在驪山,所以人們將其尊稱為驪山老母,比如《漢書》中就有這樣一句話:「驪山女亦為天子,遂以為女仙,尊曰老母」。
根據古書上記載,這位黎山老母是戎胥軒的妻子,至於這位戎胥軒是誰呢?按照史書上的說法,戎胥軒是商朝貴族,嬴姓,後來他的八世孫成為了秦國的開國君主。
從這層意義上說,戎胥軒也就是秦始皇的先祖,黎山老母作為戎胥軒的原配妻子,也就意味著她也是秦始皇的先祖。因為類似的原因,秦國的歷代王陵,自秦昭襄王開始,一直到秦始皇,都選擇建立在驪山之上,而驪山也成為秦國的皇家陵園。
相傳,黎山老母在其丈夫去世後,就選擇來到驪山西繡嶺第二峰上修煉,並時常救助當地的百姓,等到老母仙逝之後,人們便將其葬於驪山之陽 (今陝西藍田縣境內),以為紀念,後人逐漸改稱曰老母殿。
本來,在唐朝之前,黎山老母雖然被人所供奉,但還屬於是人的範疇,但等到唐朝之後,她就開始被民間供奉為神。
有人說她是女媧娘娘的化身,因為根據神話中記載,驪山本就是女媧鍊石補天之座騎奉命所化成的,黎山老母居住的地方,恰好也是女媧的道場。
比如宋代《長安志》中曾寫道:」驪山有女媧治處,今驪山老母殿即其處。」因為類似的原因,當時很多人認為黎山老母是女媧的另外一個身份,兩人其實是同一個人。
也有人說,黎山老母是鬥姆元君的化身,比如《驪山老母玄妙真經》記載:「老母乃鬥姆所化,為上八洞古仙女也。鬥姆者,乃先天元始陰神,因其形相象徵道體,故又稱先天道姆天尊。」
在漢語裡,「鬥」的意思是星鬥,「姆」是母親的意思,合起來的意思就是諸多星星的母親,所以她的地位很尊貴。另外根據神話中記載,元始天尊白天用「先天陽炁」化生出了玉皇大帝,晚上則用「先天陰炁」化生出了鬥姆元君。
從這層意義上說,如果黎山老母真的是鬥姆元君的化身,那她的地位相當於和玉皇大帝是同一個等級。當然,如果黎山老母是女媧娘娘的化身,那她的地位就更不得了,因為女媧娘娘屬於和元始天尊同一個級別的人物,是神話中僅次於鴻鈞老祖的二號人物。
綜上所述,不管是秦始皇的祖先,還是女媧娘娘的化身,又或是鬥姆元君的化身,都足以證明黎山老母的地位和輩分非常之高,至少和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太上老君和如來佛祖是同一個級別的人物。
也因為類似的原因,在《西遊記》中,黎山老母出場時,還需由觀音菩薩親自去請下山。
關鍵是,接下來的四聖試禪心中,黎山老母與觀音、文殊、普賢三位菩薩化身為人時,三位菩薩都身為女兒,唯獨黎山老母化身為母親,由此也能看出她們間的地位和輩分高低。
至於黎山老母的徒弟,比較有名的一共有四位:
第一位是戰國時期的醜女鍾無豔,後來他成為齊國的王后,並輔佐齊王做了一番事業;
第二位是唐朝的巾幗英雄樊梨花,據傳樊梨花從黎山老母那裡學會了撒豆成兵和移山倒海的聖通,後來下山輔佐薛丁山平定西北邊亂,並與薛丁山結為連理。
第三位是唐朝大詩人李白,據說那個教導李白鐵杵磨成針的老婦,正是黎山老母所化,為的就是點化李白;至於最後一位,則是宋朝著名的楊門女將穆桂英,也就是楊宗保的妻子!
除了這四人之位,據說還有兩位也有可能是黎山老母的徒弟:第一位的名字叫做白素貞,也就是《新白娘子傳奇》中的白娘子,在清代《雷峰塔傳奇》、《雷鋒寶卷》中記載白娘子曾自稱師從於驪山老母,但當白猿童子要白蛇與黎山老母對質時,白蛇卻不敢了,因此不知她的話是真是假。
第二位就是祝英臺,據說祝英臺殉情之後,被黎山老母救了起來,並將其收為徒弟;只不過,因為祝英臺這個編造得太離譜,所以沒有多少人願意相信這個故事,其知名度也並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