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2010年7月自考
涉外經濟法試題
課程代碼:00099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涉外經濟法具有自己特定的調整對象,那就是( )
A.經濟管理關係 B.經濟合作關係
C.經濟管理關係和經濟合作關係 D.涉外經濟管理關係和涉外經濟合作關係
2.作為我國涉外經濟法的基本原則之一的「平等互利」是指( )
A.涉外經濟法律關係主體在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B.在分配經濟利益上做到等價有償
C.中外當事人在任何具體的涉外經濟交往上利益均等
D.中外當事人具有平等的申訴權利
3.下列選項不符合進口貨物許可制度對外商投資企業的規定的是( )
A.中外合資企業的合同範圍內,作為投資的機器設備和物料不必申領許可證
B.中外合資企業生產出口所需的進口設備和原材料免領進口許可證
C.上述貨物進口時,海關憑批准文件和進出口合同查驗放行
D.出口產品改為內銷,需經過批准但不必補領進口許可證
4.海關在發現出口商品與出口許可證不符或無許可證時,應該( )
A.抓住市場機會,可先出口後辦證
B.追究出口企業負責人刑事責任
C.督促有關單位補辦出口許可證或糾正差錯後,予以放行
D.沒收貨物,並處以罰款
5.《對外貿易法》規定國務院對外經濟貿易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依法制定、調整並公布限制或者禁止進出口的貨物、技術目錄,對於在目錄以外的貨物和技術( )
A.可以禁止或者限制其進出口
B.不得禁止或者限制其出口,但可禁止其進口
C.可由國務院對外經濟貿易主管部門臨時決定限制或者禁止其進出口
D.經國務院批准,可以在法定範圍內依法臨時限制或禁止其進出口
6.我國在國際服務貿易方面根據所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協定中所作的承諾,給予其他締約方、參加方市場準入和( )
A.超國民待遇 B.對等待遇
C.次國民待遇 D.國民待遇
7.目前統一領導管理全國對外貿易的國家機關是( )
A.全國人大 B.商務部
C.對外經貿部 D.國家經貿委
8.我國發展出口貿易的工作重點是( )
A.增加原材料、初級產品的出口
B.追求出口額的增長
C.改善出口商品結構,提高出口商品質量
D.通過出口數量的絕對優勢來佔領國際市場
9.某外國石油勘探技術專家受聘於國內某一大型石油公司指導油田的勘探與開發,這一情形屬於( )
A.技術進出口貿易 B.國際服務貿易
C.人口的自然流動,不屬於貿易 D.貨物進出口貿易
10.直接投資是指投資者對在東道國投資設立的企業應享有( )
A.經營管理權 B.股權
C.控制權 D.經營管理權和控制權
11.一國政府為支持本國出口,對本國出口以利息補貼並提供擔保的措施稱為( )
A.政府信貸 B.銀行信貸
C.出口信貸 D.國際機構信貸
12.對國際投資進行保護的最直接、最廣泛的法律方式是( )
A.資本輸入國國內法提供的保護 B.資本輸出國國內法提供的保護
C.兩國政府間雙邊投資保護協定 D.多國籤訂關於保護國際投資的公約
13.中外合資經營企業的最高權力機構是( )
A.股東大會 B.董事會
C.總經理 D.管理委員會
14.中外合資經營企業稅後利潤中可向投資人分配的利潤,其分配依據是( )
A.投資人的實際出資比例 B.合同預定比例
C.董事會的決議 D.總經理的決定
15.關於合營企業的利潤分配,有:(1)支付各項賠償金、違約金、滯納金、罰息、罰款;(2)向投資人分配利潤;(3)彌補企業以前年度虧損;(4)提取儲備基金、企業發展基金和職工獎勵及福利基金。下面順序正確的是( )
A.(4)(1)(2)(3) B.(1)(3)(4)(2)
C.(3)(1)(2)(4) D.(1)(4)(3)(2)
16.下列關於外商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的申請和審批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發起人達成設立公司的協議後,必須由所有的發起人辦理設立公司的申請手續
B.申請人必須提供招股說明書
C.發起人提交的各項文件必須用中文書寫
D.國務院要在45天內決定是否批准外商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17.下列關於補償貿易,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補償貿易帶有易貨貿易的特點
B.補償貿易包含技術引進的內容
C.補償貿易不含信貸性質,對進口方壓力較輕
D.補償貿易是將商品、技術與資金相結合的貿易方式
18.在涉外租賃的租期內,設備的所有權屬於( )
A.承租人 B.供貨人
C.出租人 D.承租人或出租人
19.我國享有在對外合作海區內進行石油勘探、開發、生產和銷售的專營權的是( )
A.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 B.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
C.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 D.中國新興石油公司
20.在合同約定的時間和地域範圍內,被許可方獨佔對該專利的實施權,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任何人(包括專利權人自己)均不得在此期間和地域範圍內以合同約定的方式實施該專利,此種許可證屬於( )
A.獨佔許可證 B.獨家許可證
C.普通許可證 D.分許可證
21.下列關於涉外專利申請和轉讓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我國《專利法》允許我國法人或自然人向外國人轉讓專利申請權,但禁止轉讓專利權
B.關係到國家安全和利益的技術,應及時的向外國提出專利申請,以獲得外國法律的保護
C.對於能夠使得出口產品受到外國法律保護的情況,應該積極的向外國提出專利申請
D.個人專利屬於自身研究成果,其向外申請專利不需經國務院主管部門同意
22.屬於商檢機構進出口鑑定業務的範圍的選項是( )
A.對出口食品的衛生檢驗
B.對出口危險貨物包裝容器的性能鑑定和使用鑑定
C.對有關國際條文規定須經商檢機構檢驗的進出口商品的檢驗
D.進出口商品的質量、數量、重量、包裝鑑定
23.進出境運輸工具是指用以載運人員、貨物、物品進出境的( )
A.各種船舶、車輛、航空器 B.各種船舶、車輛
C.車輛、航空器和馱畜 D.各種船舶、車輛、航空器和馱畜
24.依據《商業銀行法》的規定,商業銀行的組織形式,組織機構適用下列哪部法律或條例的規定?( )
A.《商業銀行法》 B.《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C.《外資金融機構管理條例》 D.《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25.外資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為( )
A.5% B.8%
C.10% D.20%
26.下列選項中,屬於資本項目的是( )
A.貿易收支 B.勞務收支
C.證券投資 D.單方面轉移
27.在增值稅的徵收項目中,下列項目中適用17%增值稅率的有( )
A.銷售糧食、食用植物油 B.銷售地圖、報紙、雜誌
C.提供應稅勞務 D.銷售飼料、化肥、農藥、農機、農膜
28.若外國當事人需要委託律師代理訴訟,則( )
A.可委託當事人所在國律師出庭進行訴訟
B.可同時委託法院所在國律師和外國律師,兩者可同時出庭進行訴訟
C.只能委託法院所在國律師出庭進行訴訟
D.可委託除當事人所在國律師和法院所在地律師之外的第三國律師出庭訴訟
29.我國和一些大陸法系的國家採取的司法協助( )
A.是廣義的司法協助 B.是狹義的司法協助
C.僅包含一般司法協助 D.僅包含特殊司法協助
30.對於一方當事人不履行仲裁裁決的,則( )
A.對方當事人可以向被申請人財產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申請執行
B.對方當事人可以向做出裁決的仲裁機構申請執行
C.對方當事人可向被申請人住所或者財產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起訴
D.對方當事人只能放棄仲裁協議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號內。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31.能成為涉外經濟法律關係客體的是( )
A.物質資料 B.運輸行為
C.專利 D.商標
E.票據
3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按貿易活動的地域分類,對外貿易可分為直接貿易和間接貿易
B.按貿易對象的形態分類,對外貿易可分為有形貿易和無形貿易
C.按貿易雙方有無第三國參與分類,對外貿易可分為雙邊貿易和多邊貿易
D.按支付手段分類,對外貿易可分為易貨貿易和現匯貿易
E.按貿易對象的形態分類,對外貿易可分為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
33.下列說法符合我國對外貿易的基本原則的是( )
A.取消外貿企業的自主經營權,實行國家統一經營以遵循統一的對外貿易制度的原則
B.批准一些企業經營本企業產品的出口業務以調動外貿生產企業發展對外貿易的積極性
C.在平等互利原則的基礎上促進與發展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關係
D.給予任何國家最惠國待遇
E.為調動地方的積極性,應該允許地方自行制定對外貿易法律
34.合營企業合營各方的出資方式包括( )
A.貨幣出資 B.機器設備作價出資
C.中方以場地使用權作價出資
D.專利權作價出資 E.商標權作價出資
35.下列關於其他直接投資方式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是指除舉辦企業之外的外商直接投資方式
B.不僅僅是純粹的資金融通
C.其他直接投資方式具有靈活性、綜合性的特點
D.與外商舉辦企業的投資方式具有共同性,同屬於直接投資的範疇
E.包括加工裝配、補償貿易、涉外租賃、合作開發自然資源及外商投資開發經營成片土地等
三、名詞解釋(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
36.涉外經濟法律關係
37.涉外投資法
38.外匯管理
39.海關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6分,共18分)
40.簡述在我國傾銷中正常價值的確定。
41.簡述外商投資企業法的作用。
42.簡述裁定撤銷裁決的幾種情況。
五、論述題(本大題15分)
43.試述涉外稅法的構成要素。
六、案例分析題(本大題共15分)
44.案情Ⅰ:20世紀70年代末,我國S工廠借鑑日本A公司的專利生產了一種新產品,產品用於國內銷售。擁有該產品專利的日本A公司發現S工廠在使用該公司的專利發明,但該公司並未對我國S工廠使用該種產品提出異議。
案情Ⅱ: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隨著S工廠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S工廠生產的該產品在國內銷售的同時,也開始進入國際市場。在這種情況下,日本A公司致電我國S工廠,向S工廠提出警告,指出S工廠出口其專利產品是一種侵權行為,應立即停止出口並賠償其經濟損失。經過調查發現,日本A公司的該項發明已經在日本、美國、法國、英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取得專利,我國S工廠生產銷售的產品有部分出口上述國家和地區。
問:(1)案情Ⅰ中,我國S工廠生產銷售該種產品的行為是否構成專利侵權,為什麼?
(2)案情Ⅱ中,我國S工廠生產銷售該種產品的行為是否構成專利侵權,為什麼?
(3)我國專利法規定的不構成侵權的情形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