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千人海裡,幸好遇見你。
點擊右上角「關注」,你的心事有我願意聽。
俗話說,「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旦夕禍福。」人生誰都不能總是順順利利,開開心心,總有心情不好或者遇到難事的時候。在遇到這些事的時候,人的心情或者悲傷,或者沮喪,亦或是憤怒。
據醫學專家研究發現,人的負面情緒,如果長時期得不到釋放,就會引起身體一些器官的病變,對人的身體健康極為不利。所以,無論有什麼負面情緒,最好不要長時間壓抑在心裡,應該找適合自己的方式去宣洩和釋放掉。
而找朋友傾訴,就是其中的最為方便的方式,通過傾訴,得到朋友的關心和安慰,不但釋放了情緒,也加深了彼此的友情。但是作為傾聽者一方的朋友來說,如何安慰來向你傾訴的人,也是一門學問。
即使不懂得安慰的藝術,與人交往,這種安慰人的話最好別說,只會顯得你情商低。這樣的話,可能不但起不到安慰的作用,反而會引起朋友對你的不滿。
01
「別想太多了」
這句話最常聽,其實這句話在安慰別人時,根本不起任何作用。聽上去好像你是要阻止對方說下去,或者是不同意對方的某些想法和觀點。這是一種看似是安慰,實則更像是命令,要求對方終止說下去的做法。
設身處地的想想,你在給別人訴說你的煩惱和憂愁時,別人聽完或者聽到一半,就來句「別想太多了」,你會是什麼心理感受?會不會在心裡想「我沒有想太多啊」,或者是感覺前面自己的一堆傾訴都白說了。
因為訴說者從你這裡想得到的,不是你這句話。他或者是有訴求,希望你能給他出點有效的主意,幫助他走出困境,或者是想通過對你傾訴,得到你的同情、安慰,希望你能在心理上和他產生共鳴,能體會到他的心情。
他可不是來讓你判斷,他是不是想法太多,該不該想才來找你的。這種概括總結式,外加否定式的安慰,雖然可能也是出於好心,但是帶給對方的,可能是對你的失望,覺得自己找錯了傾訴對象。
02
「你以為就你慘」
別人是向你來傾訴,尋求安慰來的。作為一個傾聽者,或者充當心理疏導作用的朋友,如果在聽了別人的傾訴後,從你口裡冒出這樣一句話「你以為就你慘」,會讓對方瞬間對你產生牴觸情緒,不但不會念你的好,可能還會在心裡責怪你。
對方不是來向你賣慘的,這個根本要素你要明白。誠然,這個世界上可能多的是悲慘的人,但是這些人和來向你傾訴的人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繫。
這種毫無意義的比較,不能起到勵志和激勵對方的作用,只會讓對方在聽了你的這句話後,有一種「我是不是太矯情」的自責心理,或者是感覺你根本不想幫他什麼。
他從你這裡沒有得到什麼有用的心理安慰,反而聽到的感覺,像是你的教訓和責怪,是對他抗壓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的否定,而對方心裡是不需要你對他的評判的。
03
「你自己看著辦吧」
不客氣的說,這是一句廢話。想想,對方是找你傾訴或者有事求助你,在對方跟你說了一大堆話後,你就一句「你自己看著辦吧」,事實上跟沒說一樣。
如果對方自己有主意,能想得通、想得開,那他何必冒著自己隱私被你知道的危險來找你?對方找你,肯定是因為,第一,你值得信任,第二,覺得你有這個能力幫助到他,即使是尋求精神上的解脫。
但是,你這句話,完全像是推卸,雖然安慰對方,並不是你的責任和義務,但是人家找到你,你這樣說顯然是你對他不負責任,只會讓對方感到對你失望,以後有什麼煩心事,再不會給你說了。
04
所以說,人際交往中,別用這些話安慰人,反而會遭人記恨。
心理學上有一個詞叫「共情」,簡單的說就是能設身處地的理解對方,感受對方的心理狀態,和對方產生心理上的共鳴。「共情」,可以說是人的一種本能,但也是一種能力。
在別人找你傾訴的時候,如果不知道說什麼話來安慰,但是你在心理上能和對方共情,建立心理聯繫,這也是很好的。
不會說,就認真地聽,表達自己能理解,能感受到他的情緒,或者可以用詢問式徵求對方的意見「你看你需要我怎樣幫助你?」讓對方感受到你是真的想幫他。
甚至可以用一個真誠的擁抱,來表示你對他的同情都可以,都可以讓對方的情緒得到釋放或者緩解,最起碼心理多少會好受點。
但是,不管你使用什麼方式,你要記住,別用這三句話安慰別人,不然顯得太沒水平,也不要去否定對方,很多事情根本沒有誰對誰錯,不要把自己當判官,對方需要的是你的安慰、理解甚至支持,不是想讓你打擊和批判他的。
.END.
作者:雪落無塵,作家,情感諮詢師。遇到任何情感困擾,都可以發私信給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