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聞網5月10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陳丹 見習記者 陳尚言 通訊員 陳宇娟)「五一」假期,50歲的張先生聽說平潭海域爆發「藍眼淚」,便開車去「追淚」。誰知在海邊熬了一整夜的他,半邊臉麻了,嘴巴也歪了,口水不自主地從口角流出,到醫院一看,得知是「周圍性面癱」。
露營熬夜吹海風
男子晨起成面癱
「聽說『藍眼淚』在深夜最明顯、最漂亮,所以選擇在海邊露營。」張先生說,「追淚」那晚,他很興奮,熬了一整夜,吹了一夜的海風,誰知道第二天起床的時候臉不對勁了:半邊臉麻了,嘴巴也歪了,口水不自主地從口角流出,說話漏風,眼睛也閉不上了。
張先生以為自己中風了,趕緊驅車回福州,到福建省級機關醫院就診。該院神經內科的黃鴻旗副主任醫師接診後,認為他是熬夜加上吹海風受涼後引起的「周圍性面癱」,給予相應治療後,張先生的臉部漸漸好轉。
黃醫生說,周圍性面癱又稱Bell麻痺或面神經炎,為面神經管內面神經的非特異性炎症引起的周圍性面肌癱瘓。臨床表現為:口角歪斜,閉眼困難,眼睛不靈活,流眼淚;皺額時一側額紋消失;患側嘴角流口水,不能鼓氣,不能吹哨,吃飯堵塞患側齒頰間隙,臉部麻木不聽使喚。此外,部分人可伴有味覺喪失、聽覺過敏、患側乳突部疼痛、耳廓和外耳道感覺減退、外耳道或鼓膜皰疹等。
周圍性面癱與中樞性面癱(多為腦中風引起)的區別是,中樞性面癱症狀比較輕,沒有閉眼、皺眉、皺額困難,可伴有伸舌歪斜、偏側肢體麻木無力等其他神經缺損症狀。
黃醫生表示,該病任何年齡均可發病,男女發病率相近,絕大多數為一側性。
旅遊要勞逸結合
注意頭面部保暖
如何預防周圍性面癱呢?黃醫生表示,突然降溫的季節,尤其是風大的日子,外出要注意頭面部的保暖,可戴口罩、帽子,避免冷風直吹。夏天不要貪涼,避免空調或風扇直吹面部。
過度疲勞也是引起面癱的原因之一,張先生就是因為熬夜後免疫力下降,加上面部吹海風受涼引起面癱。所以,旅遊時要勞逸結合,避免過度疲勞,避免熬夜,避免受涼。
黃醫生提醒,得了面癱不要驚慌,應儘早到神經內科專科檢查治療,千萬不要拖,越早治療效果越好。特別是糖尿病、老年患者恢復比較困難,3個月後為後遺症期,此後治療效果就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