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亞兒童視覺藝術實驗班第一期學員董蕎菲的創作過程及作品微展,第二期實驗班即將開始,文末點擊「閱讀全文」,了解相關招募信息。
歐亞兒童視覺藝術 實驗班第一期學員
——董蕎菲
藝術教育是人類社會一種重要的文化教育活動,挾多種效能惠及人類,故雖歷經嬗變,卻始終顯其勃勃生命力。它以獨特的方式展示和完善了人的精神和身體,同時,其自身也在這一過程中發展和完善。藝術教育與人及社會形成了彼此助益,雙向構建的關係。然而藝術教育如何順應時代要求,如何為培養新時代的人才做出自己獨特的貢獻,這是廣大藝術教師所面臨的嚴肅課題。有人說「在藝術活動中,你是獨一無二的。你所做的永遠不會和其他人一樣。」2017年上半年在視覺藝術實踐班學習,一對一教學,有幸帶一位四歲的寶寶,她的創作獨一無二,獨具個人風格。所以,作為老師你必須知道在藝術活動中怎樣去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獨創精神。有時候天賦這個東西並不是真正重要的,遠比這重要的是老師應該引導學生成為自己,一個富有創造力的個體,幹自己樂意幹的事。
四歲的董蕎菲(金金)正在創作,全文部分照片取自董蕎菲創作前後,其監護人同意使用該組照片,如有盜用必追究其法律責任。
我並不認為畫出照相機般逼真的畫是必要的,那只是攝影機的工作。而繪畫只要求孩子或者人們去發掘繪畫語言和懂得怎樣用個人的方式把藝術語言組織起來。我們現在所做的視覺藝術教育目的是為了幫助每個學生在各方面,發展她的認識與智力,而不僅僅是進行職業訓練。文章以一節實體視覺藝術課為例,從最初的討論方案到課程實施的整個過程中,通過幼兒創作中的表現以及教師授課中的教學體驗,總結了一些「滴畫法」的教學價值和教學體驗。在視覺藝術教學過程中「滴灑畫法」對於幼兒的想像力、審美力、創造力具有重要意義。
集體創作過程 ,上圖中孩子照片的使用權其監護人均以同意使用,如有盜用必追究法律責任。
滴灑畫法:
波洛克是二十世紀美國的抽象表現主義大師。他畫畫時喜歡把畫布鋪在地上,使用不同的繪畫工具在畫布上隨意滴灑顏料,畫出各種各樣的點和錯綜複雜的線。繪畫工具除了用筆外。還有用到,瓶子、玻璃、石頭、樹枝等。這種滴或者灑的繪畫方式叫做滴畫法。它打破了用傳統繪畫工具繪畫的方式,並且不設置主題,這種畫法非常適用於4-6歲的孩子。孩子可以自由隨意的繪畫,通過滴灑出一幅幅點與線的畫面,創作出一幅有趣、鮮豔的畫面,能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審美力、創造力。滴畫法的神奇,不僅僅體現在作畫時孩子完全根據自己的主觀心願創作,不需要束縛在一些條條框框裡,而且畫作充滿形態各異、動感十足的視覺效果,令觀者充分想像,大膽理解畫作。這一畫法、不論是設計、材料準備、環境創設,還是活動過程,都完全符合新頒布的2016版《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支撐幼兒自主選擇和主動學習、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與探究的願望」的精神。通過對滴畫法課程的實施有以下總結。
一 課程設計
材料:丙烯(水彩顏料)、畫布(水彩紙)、滴管、繩子(規格根據身高可自由調節)、海綿、小水桶、防護服等
方案:
1.欣賞音樂大師的作品(如卡赫爾),了解音樂大師在創作時的誇張、大膽,而藝術是相通的,引出藝術大師波洛克在創作時也是誇張,抽象的。
構圖32號 波洛克 1950年
波洛克作畫時把棍子或筆尖浸入盛著通常是琺瑯和鋁顏料的罐子中,然後把顏色滴到或甩到釘在地上的畫布上,憑著直覺和經驗從畫布四面八方來作畫。這些留在畫布上縱橫交錯的顏料組成的圖案具有激動人心的活力,記錄了傑克遜·波洛克作畫時直接的身體運動,於是觀眾可以分享到創造這些色跡的經驗。
2.欣賞波洛克的作品,並了解他的繪畫方法,接著,請兩名幼兒嘗試滴灑作畫,以激發全體幼兒的興趣,然後,請全體幼兒開始作畫,教師巡迴輔導。引導幼兒第一步用滴管滴目的是為了作點,第二步用繩子浸上顏料扔在上一步的畫上目的是為了做線。
集體創作 局部
3.拍攝每個幼兒的作品,請幼兒講解自己的作品,觀察其成長。
二 幼兒的成長
1.性格更加外向,對繪畫活動充滿興趣。一般教學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幼兒說:「老師,我不會畫。」而這節課中沒有,他們對繪畫充滿興趣,甚至在繪畫活動結束後,還不願意離開教室。那些性格內向的幼兒,也變的活躍起來,樂於主動和老師,同伴進行交流。
2.想像力更加豐富,情緒、情感得到完全釋放。通過引導部分孩子從不敢想到勇敢想像,甚至想的更多、更美好、更有趣的事物。他們的想像變的更加大膽、豐富。滴灑後的點和線,在孩子眼中組成了新的更有趣的面,它們是浩瀚的星空、茂密的森林、絢爛的煙火、奇妙的海底世界.孩子每次創作後都會露出無比快樂、興奮的神情,他們的情感得到了極大的宣洩。
三 教師的成長
1.由急於求成到學會認真聆聽。教師學會等待和聆聽,給孩子更多的機會自主選擇。
2.從缺乏孩子答案裡的教育價值觀念,到能啟發、引導幼兒進一步大膽想像、誘發孩子的創造性。在課程中不斷歷練逐漸發現孩子的優點,進一步引導孩子思考,而不是空泛的概括「你很好、真棒等等」。在孩子的答案中能找到閃光點和教育價值。
四 實踐課後的成果展示
課程中創作過程孩子自主完成,以下是實踐課的部分作品。
水拓畫
滴灑畫 集體製作 局部
滴灑畫 集體製作 局部
董蕎菲 四歲 《金金的家 1》
董蕎菲 四歲 綜合媒介 《螞蟻》
董蕎菲 四歲 拼貼畫
董蕎菲 四歲 色彩的轉印與表達
董蕎菲 四歲 溼水彩的表達 1
董蕎菲 四歲 溼水彩的表達 2
董蕎菲 四歲 版畫 《金金的家 2》
五 總結
兒童視覺藝術教育在兒童發展直覺、推理、想像、技巧以及表達和交流的獨特形式和過程中意義重大。這種過程不僅需要靈活的大腦,而且要求思維的訓練有素。由於兒童教育在早期重在語言和數學技能的獲得,兒童逐漸無意識地學會,「正常的」思維方式只能是線性的和序列的,理解的路徑只能是從始到終,從因至果。在這種佔統治地位的早期教育模式作用下,學生學會的主要是對那些符號體系的信仰。這些符號是詞語、數字和抽象概念。這樣,一個在經驗中發展成長的人卻與其實際經驗生硬地割裂開來。而兒童視覺藝術教育則不然。有時,視覺藝術行走的也是與上述相似的道路。不過,在更多的情形下,它們是以另一種位置為起點的。視覺藝術培養的是直接的感覺經驗,知識的合理來源在藝術看來是非冥想的閃念和頓悟。視覺藝術的目標,旨在直接聯繫人與經驗,架起詞語和非詞語之間以及嚴密邏輯和情感之間的橋梁,以便更完美地理解整體世界。
在我們目前兒童視覺藝術教育體系中,我們還停留在傳統兒童藝術教育思維觀念裡,表現出過於偏重圖示化和模式化、概念性知識的記憶思維,傾向於像與不像的邏輯表達,重視自然學科而輕視藝術學科,並表現出對定式性和模式性思維的偏愛。結果是我們的兒童藝術教育抑制了孩子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它不僅使孩子的個人生活失去了快樂和情感的意義,而且也使我們所追求的創造性的育人發現也停滯不前,長遠的結果使整個社會的發展處於嚴重的失衡狀態。
由於我們學識淺薄,經驗匱乏,訛誤之處;恐難避免,願廣大讀者能不吝匡正。
註:以上圖片如有盜用 必追究其法律責任
參考文獻:
《少兒繪畫輔導探索》
《藝術視覺的教育》
《藝術研究兒童原創》
點擊下面「閱讀原文」
了解第二期兒童視覺藝術實驗班招募信息
RM·丹青藝術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