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綱》對詞語的要求是「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考查在具體語境中詞語的用法。
•2、詞語主要包括實詞、虛詞和成語。實詞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名詞、動詞、形容詞上,以辨析近義詞為主。辨析近義詞是考查的熱點、重點,也是理解的難點。
• 3、考查形式一般為單項選擇題,賦分3分,要求利用近義詞間的細微差別以及不同的語言色彩作出正確的判斷。
(一)從詞義方面辨析
有的詞語含義大致相同,但是仔細體會,就會發現彼此在語義側重上存在差異。 近義詞有一個特點,基本上有相同的語素,同時也有不同的語素。分析不同語素的意義,找出他們的細微差別,把握各自的詞義側重點,做題時才不會出錯。詞義的輕重不同,它的用法也就不一樣。一組詞的意義基本相同,但在程度輕重上存在差別:有的適用於重要的、較大的事物,有的適用於一般的事物;有的表示程度深、性質重,有的表示程度淺、性質輕。因此在做題過程中要根據特定的語言環境選用輕重適度的詞語,以避免大詞小用或小詞大用。不同詞語用於不同範圍。例如:「戰爭」和「戰役」都是指武裝鬥爭,但「戰爭」所指範圍較大,如「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戰役」所指範圍較小,如「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等。再比如「汗牛充棟」和「數不勝數」,都可以形容事物多。前者只能形容書籍很多,範圍小;而後者可以泛指任何事物的數量多,範圍大。
(二)從色彩辨析近義詞
詞語從感情色彩上可以分為褒義詞、貶義詞和中性詞。在使用過程中,必須搞清楚褒貶色彩,否則就容易造成褒詞貶用或貶詞褒用等錯誤。例如,「果斷」「決斷」「武斷」都有「毫不猶豫地作出決定」的意思,但「果斷」是褒義詞,「武斷」是貶義詞,「決斷」是中性詞。再如「侃侃而談」和「誇誇其談」,都可以用來形容說話很多。前者是褒義詞,指從容不迫的談論著的樣子;後者是貶義詞,指只說華而不實的空話。 語體色彩是指詞語適用於不同語體的風格色彩,口頭語體用詞通俗易懂,生動活潑;書面語體用詞莊重典雅,講究分寸。有些專用詞語只適用於某一類文體。如果不注意詞語的語體色彩,用得不合適,就會感到很不協調。例如「啟程」和「動身」,兩者意思相同,但前者書面語體色彩濃,後者是口頭語體色彩濃。再例如「集腋成裘」和「積少成多」,兩者都有一點一滴的意思。前者是書面語,後者是口頭語。
(三)從運用上辨析
不同的詞語有不同的搭配對象,使用和辨別的時候一定要根據搭配習慣仔細分析。如「充分」「充足」 「充沛」都有「滿」和「夠」的意思。充足:多與自然界或物質方面的比較具體的東西搭配(陽光充足,水源充足)。充分:多與比較抽象的事物搭配(條件充分、理由充分)。充沛:多與表示精神方面的抽象概念搭配(精神充沛、體力充沛)。再如「豎立」「樹立」,「豎立」多適用於具體事物,豎立旗杆,「樹立」適用於抽象事物,比如樹立榜樣、樹立典型。有的詞語有特定的使用對象,有的對人,有的對物;對人當中有的對己,有的對人;對物當中,有的對「具體事物」,有的對「抽象事物」。如果把握不準,就極易誤用。例如,「流傳」和「留傳」都有傳下去的意思。「流傳」用於指事跡、作品等傳下來或傳播開。「留傳」多指物品遺留下來傳給後代。再如「不可思議」 和「不堪設想」 ,兩者都有不能想像的意思。前者適用於奇妙的事物或深奧而又不可理解的事情或道理,後者適用於嚴重的不良後果。有些詞語在使用的過程中,有語法上的特定要求。詞語的詞性一般有:名詞性、動詞性、形容詞性、副詞性四類。在做題時要注意辨別詞性,選擇句法功能與語境相吻合的詞語。例如「精華」和「精彩」,都有出色的意思。但「精華」是名詞,可作賓語;「精彩」是形容詞,可作定語。如:《取其精華,舍其糟粕》是他一場精彩演講的題目。例如「銅牆鐵壁」和「固若金湯」,都能形容十分堅固,不可摧毀。但前者多用作賓語,也可用作主語,後者多用作謂語、定語。
人的成就和差異決定於其業餘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