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觀察
「請劉永輝同志談談對本案件的想法。」
「請馬明青同志就工作中的問題結合所學知識進行5分鐘演講。」
「下面是提問環節,請各位學員將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提出來。」
「請大家完成案卷後,在晚自習討論」……
這不是學生的課堂,這是官方獸醫培訓課上的一幕。
為推進官方獸醫制度建設,提升全省官方獸醫執法水平和工作能力,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官方獸醫隊伍建設,促進全省養殖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近年我省不斷加強對官方獸醫的師資培訓。
「給我們培訓的內容豐富實用,理論也通俗易懂,尤其是一些案例分析得特別透徹,讓人受益匪淺。」剛剛取得官方獸醫資格的王浩元說。
為了取得培訓實效,培訓班時間通常安排得十分緊湊,每期培訓歷時一周,通過授課、分組座談、學員演講、集體考試等形式,培訓內容與實踐相結合,問題與解答相結合,逐個演講,逐個考核,力保學有所成,學有所用。
近年來,隨著動物的頻繁調運和動物產品跨區域交易,動物疫病病原不斷增多,國內外動物疫病形勢複雜,稍有疏忽,就會釀成無法彌補的損失和錯誤。為了讓官方獸醫及時掌握新知識,了解新疫情,打擊違法經營動物及動物產品行為,全省農牧系統緊緊圍繞「兩個努力確保」的總體防控目標,把提高官方獸醫依法行政能力和職業素質作為加強我省官方獸醫能力建設的基本要求,制定相關管理辦法,規範執法行為。而業務基礎、執法能力培訓班,動物檢疫技術大比武、演講、觀摩等活動的舉辦,紮實了業務基礎,提高了執法能力,為我省養殖業生產安全、動物源性食品質量安全和公共衛生安全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截至目前,全省共有官方獸醫2163人,其中省級18人,市州級179人,縣區級698人,鄉級1268人。其中大學學歷的官方獸醫有1024人,佔總人數的47.36%;取得中級職稱的官方獸醫有1071人,佔總人數的49.52%。全省已形成以本科學歷、中級職稱以上的中青年幹部為主體的官方獸醫隊伍。
為維護公共衛生安全和保障我省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早在2011年,針對我省官方獸醫文化水平較低,業務基礎薄弱的現狀,根據農業部《2010-2014年全國官方獸醫培訓計劃》,省農牧廳制定我省官方獸醫的培訓方案,通過人才培養、陽光培訓等計劃,把培訓工作放在能力提升的首位,把打造一支業務精通、作風優良、紀律嚴明、行為規範的執法隊伍作為最終目標。
為了激發學習熱情,省農牧廳已舉辦了五屆動物檢疫技術大比武活動。在這種你追我趕的學習氛圍裡,全省動物衛生監督工作穩步前行。
從2013年開始,為了提高官方獸醫準入門檻,要求年內擬新增官方獸醫參加能力提升測試,成績合格者方可獲得官方獸醫資格。三年來,共有529名通過考試,取得了資格。
「實現我省畜牧產業健康發展,需要有一支高素質的官方獸醫隊伍保駕護航;從畜產品安全要求看,畜產品質量安全態勢依然比較嚴峻,需要有一支高素質的官方獸醫隊伍保障消費者的食肉安全;從目前獸醫隊伍整體素質看,必須加強全面培訓,打造一支技術過硬的官方獸醫隊伍,更好地為全省畜牧產業服務。」省農牧廳副廳長馬清德說。
四年來,我省共舉辦培訓班12期,能力提升測試3期,全員考核1期,座談會兩期,演講兩期,動物檢疫技術大比武兩期,共有6900餘人(次)參加。僅2015年1至9月辦案308起,一些縣打破了多年零案件的狀態,動物衛生監督事業正在揚帆起航。
「頭頂烈日,深入山區,幫養殖企業圈定安全場地,設計合理布局,規範養殖行為;引進健康活畜,依法進行檢疫,定期監督檢查;冒著嚴寒,踏著遍地糞水,經常是滿身泥汙血汙地嚴格按照『六崗七關十三刀』在屠宰場進行檢疫,嚴防染疫動物或病害肉流入市場;遠離鬧市,24小時守護在省境動物防疫監督檢查站,不能有一絲一毫的鬆懈。這就是我們這支官方獸醫隊伍真實的寫照。」省農牧廳首席獸醫師孫應祥感慨地介紹。
當省總工會把徐春芳、楊佔興、李國平等25名優秀官方獸醫推上獎臺,領取青海省職工技能大賽技術狀元、青年崗位能手、優秀選手、女職工建功立業標兵等獎項時,官方獸醫這支隊伍沸騰了:「我們也能拿到這麼高的獎項?」興奮的情緒久久地感染著每一個人,「我以後也要努力爭取這樣的機會」。
「一個典型就是一個燈塔,一面旗幟就能號召前進的腳步。多年來,我們動物衛生監督系統通過樹立先進典型,激勵和引導著全省官方獸醫奮發向上、開拓進取、愛崗敬業,在不斷的能力提升中一路成長。」省動物衛生監督所所長許海撫說。
如今,官方獸醫已成為我省維護公共衛生、肉食品安全的衛士。在省外禽流感、藍耳病、小反芻獸疫多發的形勢下,我省獨守一片安寧,這正是這些衛士們不斷努力換來的成果。
目前世界各國的國家獸醫管理體系不盡相同,各有特點,但公認最有效的是實行官方獸醫制度,國際上普遍採用的也是官方獸醫管理制度。這種制度從根本上保證了動物及動物產品符合衛生要求,切實降低了動物疫病傳播風險,確保了食品安全,維護了人及動物的健康。
按照世界衛生組織(OIE)的定義,官方獸醫是指由國家獸醫行政管理部門授權對商品(商品指動物、動物源性產品、精液、胚胎/卵、生物製品和病料)的動物健康或公共衛生行使監督的獸醫,是與執業獸醫相對應的一類獸醫人員。在我國,官方獸醫是以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為主,同時包括獸醫主管部門和技術支持體系中依法承擔政府獸醫職責的人員。(楊永斌 王玉娟)
農牧人
許海撫——創新永遠在路上
外表頗有書生氣質的許海撫,卻有著蒙古族特有的豪放性情和剛毅堅韌的做事風格。1985年從青海畜牧獸醫學院畢業後,愛好廣泛的許海撫多次放棄充滿誘惑的轉行機會,選擇堅守自己熱愛的獸醫事業。30多年來,他先後從事過動物防疫、藥政管理、檢疫監測、畜種改良推廣和重大動物疫病控制、無公害畜禽生產基地建設、畜產品質量檢驗、獸醫衛生執法等行政、技術、執法多崗位工作,用他自己的話說,「獸醫的行當基本都做過來了」。
無論在哪個行當,他都是愛一行、鑽一行、精一行。「他是一個願意幹事、踏實幹事、巧妙幹事,並且能幹成事的農牧人。」這是領導和同事們對他的一致評價。
80年代中期,生豬和雞的發病率較高,成為當時阻礙我省農區畜牧業發展的一大難題。僅有三年多工作經驗的許海撫,主動請纓。經過8個月艱苦細緻的工作,他提交了《關於我省生豬、雞死亡成因和應對技術與行政措施的調查報告》,得到了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省政府首次將動物防疫管理納入到考核各級政府工作的重要內容,促進了一系列重大動物疫病免疫程序改革,首次建立了動物防疫效果考核和評價機制。經過兩年的運行,全省生豬和雞疫病死亡率由實施前的3.6%、13%下降到1990年的0.5%和4.7%以下。特別是豬瘟和雞新城兩大傳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分別達到了穩定控制區標準。
內外寄生蟲病是導致我省牧區牛羊春乏死亡的主要病因,防治技術已經成熟,但如何組織大面積推廣,卻難住了科研人員。為了解決防治對策,年輕的許海撫積極申請專項資金,開展牧區規模驅蟲防治辦法研究。經過兩年的努力,1988年項目完成並通過省畜牧、財政部門驗收。省財政每年安排專項資金支持牧區規模驅蟲防治,探索出了我省牧區內外寄生蟲病規模化統防統治的新模式,並一直沿用至今。
家畜改良是提高畜禽生產性能的主要途徑。許海撫主持完成的全國農牧漁業豐收計劃項目《犛牛品種改良技術》,不僅建立了我國第一個無公害犛牛生產基地,還首次把犛牛復壯和肉羊雜交改良主體技術與品種選育、營養、防疫、棚圈、人工授精等技術優化配置組裝一新,達到了國際先進和國內領先水平。2003年,犛牛品種改良技術研究成果被農業部列入全國50項重點推廣技術之一,2004年,肉羊改良技術被省政府列入重點推廣技術。項目不僅豐富了犛牛和肉羊品種改良技術的內涵,還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許海撫主持完成的《青海省家畜布魯氏菌病防治研究》,針對疫病危害程度,提出不同階段防治目標採取相應措施的技術路線,確立了危害家畜的優勢菌種,揭示了家畜與野生動物之間貯存菌宿主轉移的現象。經過多年採取免疫、檢疫、淘汰陽性畜等綜合性防治技術,全省牛、羊布魯氏菌病平均陽性率從60年代的22.89%和17.88%,分別下降到1997年的0.32%和0.33%。之後,全省堅持運用疫情監測控制技術,使全省大部分地區的牛、羊陽性率控制在0.1%以下,年挽回經濟損失8000萬元以上。
作為《青海省消滅馬傳染性貧血病研究》項目的主要完成人,許海撫放棄傳統使用疫苗控制淨化疫病的做法,繼承和移植國內國際先進的「檢疫+撲殺+監測」的撲疫技術,在較短時間內就拔除了病根,消除了疫源。2003年經農業部進行考核和驗收,我省成為在全國率先消滅馬傳染性貧血病的省份之一,為我國快速消滅疫病提供了一種新型防治模式。
由於長期從事畜牧獸醫技術的推廣工作,許海撫對畜牧獸醫管理工作有著獨到的見解,特別是在獸醫立法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1998年,他獨立承擔了青海省動物防疫立法任務,針對世界衛生組織要求和國家動物防疫政策以及青海實際,經過一年半的調研,收集了大量資料,撰寫了8萬多字的調查報告,起草出103條動物防疫管理條款,得到省人大、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讚揚,將其中43條列出形成了《青海省實施〈動物防疫法〉辦法》的草案,並於2001年頒布實施,成為我省第一部地方性獸醫法規。
一分耕耘,一份收穫。辛勤研究的項目成果,不但為廣大農牧民帶去了福祉,他自己也獲得了豐厚的回報。他2002年入選青海省科技廳科技成果評估評價專家庫,2003年入選青海省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審查專家庫,2005年被選為青海省農業科技入戶工程省級專家組成員並被聘為養羊技術首席專家……他主持和參加完成的20多項省部級科研技術推廣和標準化建設項目,均獲得省科技成果證書,其中榮獲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二等獎兩項、三等獎一項,獲優秀標準一等獎一項、二等獎一項……
擔任省動物衛生監督所所長後,許海撫又帶領同事們,在引進動物監管、規範執法行為、落實檢疫責任、提高能力建設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和成效,創出了一套適合青海實際的動物衛生監督管理體系,成為獨具特色的「青海動物衛生監督模式」,得到了國家獸醫局的肯定。
在許海撫和同事們的不斷努力下,全省動物衛生監督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目前已經建成覆蓋全省鄉鎮動物檢疫申報網絡,在494個檢疫申報點中有272個點實現了檢疫電子化管理,有150個點達到了國家規定A級標準條件。省動物衛生監督所也先後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農業先進集體」、 「全國青年文明號」等榮譽稱號,並被省委組織部選樹為「機關黨建工作省級示範點」。許海撫個人也先後獲得「全國優秀農業科技工作者」、「全國科普宣傳先進工作者」、「省直機關優秀共產黨員」,「全省農牧系統抗震救災優秀領導幹部」……
研究、探索、創新、進取,許海撫的腳步永遠在路上……(王玉娟)
農牧快訊
我省狠抓農機安全確保春耕春播農機化作業順利推進
當前正值全省春耕春播自東向西有序開展。我省各級農機監理部門早部署、早行動,積極主動作為,深入鄉村一線,狠抓農機安全,助力全省春耕春播農機化作業順利推進。截至目前全省未發生一起農機傷亡事故。
為確保農機安全,我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互助土族自治縣、海東市樂都區、湟中縣、門源回族自治縣等地政府將農機安全目標責任納入鄉鎮政府考核目標之中,強化政府農機安全生產責任制。縣一級農機監理人員深入鄉鎮分工包鄉,落實責任。
在做好農機駕駛、農機保養及檢修、農機安全知識培訓的同時,針對我省淺山地區微耕機數量增加較快,安全操作培訓滯後現象,督促銷售商在銷售微耕機時,切實做好操作使用人員安全培訓。民和、互助等縣農機監理部門編寫印製「微耕機安全操作注意事項」,利用召開現場會,檢審驗下鄉,集市貿易會、農機銷售網點等人員密集場所發放到廣大農牧民群眾手中。全省各地藉助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等培訓農機手近3000多名。化隆縣農機監理人員分二個組,利用縣政府組織「冬日六送」活動深入17個鄉鎮開展農機安全宣傳教育。
農機監理人員分組深入鄉鎮、農機作業場所指導農機安全作業,糾正違章行為。民和縣農機監理部門投入3萬多元,對全縣境內主要鄉村路口的77塊農機安全警示標牌進行了重新整修刷漆。循化縣農機監理人員深入農機維修網點進行從業人員資格檢查,對全縣7家達不到要求不符合從事農機維修的網點,提出了整改要求,明確了整改時限。
及時下發關於開展2016年度農業機械檢審驗工作的通知,並在各鄉鎮村主要街道路口張貼,縣電視臺滾動播放,做到家喻戶曉。農機監理人員深入鄉村免費辦理新機落戶手續,保證新購置的農機具全部納入監管範圍。(王玉娟)
省農牧工會組織黨員到聯點村走訪貧困戶
近日,省農牧工會黨支部組織全體人員,到省農牧廳下派扶貧的第一書記所在村——樂都區城臺鄉下臺村15戶聯點貧困戶家中進行走訪,深入開展精準扶貧調研工作。
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農牧工會支部根據廳黨委的安排部署,組織全體人員認真學習習總書記和省委駱惠寧書記及廳黨委有關扶貧工作的重要講話和文件精神,學習《中共青海省委十二屆九次全體會議關於加快整體脫貧步伐的決議》,提高對精準扶貧工作的認識,積極主動參與到精準扶貧工作中去。
為了開展好黨員幹部結對認親工作,按照「一聯雙幫」工作要求,組織全體黨員幹部對聯點貧困戶逐戶登門了解情況,與貧困戶促膝交談,詳細了解家中的生產生活情況和致困原因,認真做好記錄,工作作風嚴謹紮實,調查深入。在與貧困戶交談中,對村裡的下一步發展和自身的脫貧思路進行探討,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結合實際開展中央1號文件和黨的政策宣傳,做好思想發動和動員引導工作。
下一步,結合工會工作的特點,黨支部利用黨員幹部自身優勢,按照村裡制定的發展思路,梳理出幫助聯點貧困戶脫貧致富的思路和辦法,並對他們進行回訪,將提出脫貧的思路與他們進行深入的溝通,達成共識。通過共同努力,爭取早日幫助聯點貧困戶走上富裕之路。(王玉娟 秦渝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