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開始用碗吃飯後,給孩子挑選一款耐摔、材質又安全的碗是重中之重。
各大媽媽平臺,包括我們的媽媽群也經常會問到這個問題。但殊不知,哪怕家長再小心,再捨得錢,有時候還是會落到商家的坑裡。
有這麼一則報導。
16年貴州一個1歲女寶寶被確診為淋巴性細胞白血病。但家長都表示,雙方家庭都無白血病遺傳史。再經確認後,孩子患病的原因則被認為,很可能是孩子用了不合格的仿瓷碗所致。
隨手一搜,類似的新聞不在少數。
誰能想到,孩子天天用的碗竟然有這麼大的潛在危害?
仿瓷碗又是什麼東西,自家現在用的這種仿瓷碗安全嗎?如何給寶寶挑選健康的嬰兒用品?
家長應該怎麼避免孩子身邊的這些潛在危險?
今天我們就這些問題展開統一討論。
孩子剛學會自己吃飯,飯碗端不穩,容易摔,仿瓷碗因輕巧而且耐摔深受家長喜愛。
合格的仿瓷碗,是一種100%密胺樹脂材料。這種材質耐摔、耐低溫、形狀多、圖案多,唯一的缺點是貴。
商家為了節省成本,會用一種脲醛樹脂來代替密胺樹脂材質。
相比之下,脲醛樹脂做成的仿瓷碗性質極不穩定,遇熱後還會釋放甲醛和氨氣等有害物質,汙染食物。
如果長時間用這種會釋放甲醛的餐具,可能會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鼻咽癌、結腸癌、腦瘤,白血病,對孩子的影響尤其大。商家的精打細算,最終陪葬的是消費者的健康。
怎麼知道孩子現在
用的防瓷碗是否合格?
怎麼購買到合格的仿瓷碗?
1.堅決不買三無產品
這一點我們都說爛了,無生產日期、無質量合格證以及無生產廠家,三無產品一切信息都無法查詢,他用的什麼材質,生產地址在哪裡、企業靠不靠譜……這些我們都無從得知。
現在很多孩子用的東西,在我們眼皮子底下都能作假,更何況這些三無產品。這類產品我們根本無法保證安全性,又怎麼敢給孩子用。
2.建議家長給孩子購買標有「S」字樣質檢合格標誌,這種產品是能耐受140度高溫的食品級PP類材質的寶寶用餐工具。
除此之外,
這些兒童用具也要注意:
奶瓶
很多寶媽在給孩子挑奶瓶時,會看到PA、PP、PPSU……等字樣,再加上推銷員的各種推薦,不知道怎麼下手。
下面,我就手把手教大家選奶瓶。
總結出來就是,PA價格高,PC不能買,PP不通透,PPSU較理想!
童裝
不合格的童裝存在的主要問題有甲醛含量超標、pH值偏鹼、染色牢度差等等。
以甲醛和pH值為例。
甲醛已被列為了一類致癌物,孩子長期接觸危害可想而知。
至於pH值,根據國家標準,嬰幼兒類紡織品和直接接觸皮膚的紡織品pH值要求在4.0~7.5,pH值過高或過低,會破壞孩子皮膚的平衡和抵抗能力,容易誘發皮膚過敏,或者導致感染。
如何購買安全的童裝?
直接接觸孩子皮膚的或孩子年齡在3歲以下的一定要去正規的商店購買衣服,並且必須選擇A類標準的衣服。
儘量選大品牌的衣服,新買的衣服最好先洗一遍再穿。
爬行墊
孩子開始爬的時候,家長出於安全、衛生等方面的考慮,會給孩子鋪上爬行墊。
這種本應該承載著孩子童年快樂的爬行墊,卻屢次被爆出不合格新聞——多款爬行墊被檢測出甲醯胺超標。
這種有害物質會通過孩子的呼吸道和皮膚進入體內,產生不可逆的傷害。再者,甲醯胺遇到高溫會產生氨氣,孩子接觸後會造成眼睛和皮膚黏膜的損傷。
需著重說明的一點是,這種物質多在EVA材質的爬行墊中出現。
如何避免買到「黑心墊」?
先看材質。下面這幾種材質可供大家選擇,至於具體選擇哪款,家長們可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再做判斷。
再查認證。給孩子購買爬行墊時,如果是沒有3C認證(重金屬檢測),以及SGS認證(領苯二甲酸酯檢測)的爬行墊,不建議給孩子選購。
最後聞氣味,試回彈。
無味色淡的爬行墊是優先選擇,另外,一款合格的爬行墊,質地上會偏堅韌、容易彎曲、回彈能力強。
好的產品方方面面都很合格,家長切不可因為貪便宜而因小失大了。
小心塑化劑的危害
除了我們上面說到的雙酚A、甲醛、甲醯胺超標外,嬰幼兒塑料製品中,有一種叫增塑劑的東西大家可能還不知道。
增塑劑又叫塑化劑,其種類繁多,常見的品種是鄰苯二甲酸酯。這種物質常用於塑料加工中,能使硬質的塑料變得柔軟,容易加工。
孩子長期接觸這些物質會出現頭疼、體重下降等問題,還有一定的致癌風險。
除此之外,最細小的塑料微粒還能進入血管、淋巴系統甚至肝臟,影響免疫反應。
近期就有研究發現:
如何防止塑化劑危害孩子的健康?
生活中能少用塑料製品就少用
裝東西可以用玻璃、陶瓷或木頭製品,加熱食物時儘量不要用塑製品盛放。
不使用標有3、6、7的產品
不要使用底部有「3」(PVC或乙烯基)、「6」(聚苯乙烯泡沫),「7」(含BPA)的塑料製品,此類物品可能含有這些化學物質,不安全。
用完塑料製品勤洗手、多喝水
洗手能夠有效減少塑化劑通過口腔進入體內,喝水能加快新陳代謝,促進塑化劑排除體外。家長孩子都適合。
家長多一份細心,孩子就多一份安全。我們平時多注意下生活中的細節問題,就能最大可能的避免這些人造物對孩子造成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