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大學報到的時候,戶口是不是需要遷到大學的集體戶口上?一般來說,學校對戶口的問題是「自願隨遷」。遷不遷戶口,不僅要考慮戶籍所在地,還要考慮戶口隱含的「含金量」。
1、便於找兼職工作、就業及考當地公務員等。
某些用人單位要求畢業生擁有本市戶口,特別是在北京、上海等中心都市就業時,有無本地、本市戶籍無形中往往視為一種競爭優勢。
但說到底關鍵是取決於畢業生以後在學校所在城市立足與發展的條件與能力,實力較強時以遷入為好。
2、便於及時辦理個人證件,如身份證等遺失證件後的補辦、辦理出國籤證護照等。
省去了就讀高校與生源地之間路途奔波等諸多之苦。還有再比如考駕照無須辦理暫住證等。
3、畢業後可將個人檔案等放到當地省人事部門託管,便於享受一些城市配套服務,如便於在高校所在地購房,手續相應要簡便些。
在一些農村,有戶籍就可以享受到村裡發放的一些福利,如果家裡有地和宅基地,幾年要拆遷,農村戶口更是「香餑餑」。
這樣的農業戶口沒有必要隨遷到大學。否則畢業後再遷回老家比較繁瑣,而且會變成非農業戶口,失去「農業戶口原有的福利」。
除非繼續讀研,畢業後「考公入編」,或者在國企單位等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在當地定居,可以考慮把戶口遷出去。
況且新生即使將戶口遷到高校也只是集體戶口,時效也就讀書那幾年和畢業後2年的時間。
畢業離校時尚未落實就業單位的畢業生,學校只會你保留戶口兩年,兩年後工作仍無著落,學校將通知畢業生回校辦理戶口遷移,將其戶口遷移回生源所在地。
屆時在大城市落戶該享受的福利沒享受到,回家還成了非農戶口。
現在有很多城市放開大學生落戶,像是杭州去年4月份就直接宣布「全日制大學專科及以上人才,在杭工作並繳納社保的,可直接落戶」但其實在工作前就已經有很多學生遷了戶口,落了學校的集體戶口,由父母出錢買好了房子。
有人在高校密集的下沙高教園區,對大學生開展過一次隨機採訪。在接受採訪的30位在杭大學生中,有12人表示已在杭州有房,比例超過了1/3。這些已經有房的大學生中有70%的人表示在杭州買房全部都是父母出錢。
這其實也是落戶大學的一個弊端,因為雖然能夠落戶參與搖號,但是沒有收入證明,無法利用房貸買房,大多只能全款買房。
所以,家長要是想要給孩子遷戶口買房的,且經濟實力達標的,完全可以放心大膽的遷戶口;但是如果只是想享受下城市福利,沒有置業打算的,還是要從長計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