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在北京召開,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謀劃長遠,為中國擘畫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新圖景。一系列的藍圖目標、戰略布局、工作部署激動人心、催人奮進,大同共青團迅速發動各級團組織第一時間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在全市廣大團員青年中掀起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熱潮。
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學習領會、學懂弄懂是基礎。為了幫助各位團青們深入領會準確把握全會的精神實質和重大部署,大同共青團特開闢評論員文章誦讀專欄,通過團幹帶頭誦讀《人民日報》、新華社等多家媒體的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系列評論員文章,帶你一起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杜文華 團市委組織部掛職副部長
01.構建新發展格局 實現高質量發展
新華社評論員
「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堅持把擴大內需作為戰略基點,對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作出重要戰略部署,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指明主攻方向。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提出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大任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積極應對國際國內形勢變化,與時俱進提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重塑我國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而作出的戰略抉擇,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解決面臨的各種中長期問題的重要抓手,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彰顯我們黨對經濟發展客觀規律的深刻認識和科學把握,開拓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
當前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單邊主義、保護主義上升,新冠肺炎疫情帶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世界面臨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更加突出。與此同時,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面對紛繁複雜的國內外形勢,最重要的是固本培元、練好內功,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通過發揮內需潛力、強化國內經濟大循環,使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聯通,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要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大國經濟一個共同特徵是國內可循環。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內供給和國內需求對於經濟循環起到主要的支撐作用。要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要暢通國民經濟大循環,打通從生產、分配到流通、消費等諸多環節的堵點,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要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穩定,以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實現依靠創新驅動的內涵型增長。要優化收入分配結構,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建設現代流通體系,優化消費環境,促進消費升級,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讓內需更好成為經濟發展的基本動力,讓擴大內需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新發展格局決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要深入參與國際循環。要在更高水平上擴大對外開放,擴大外資企業的市場準入,更好地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著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依託國內強大市場,使我國成為吸引全球優質要素資源的強大引力場,成為外商投資興業的沃土,使國內循環和國際循環相互促進、相得益彰,促進我國同各國互利共贏、共同繁榮發展。
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面對各種風險和挑戰,保持戰略定力,緊扣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定能進一步創造新優勢、開拓新空間、添加新動力,推動中國經濟航船乘風破浪、行穩致遠。
韓孟 團市委基層組織建設部掛職副部長
02.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新華社評論員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全面深化改革,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在國內外環境發生深刻複雜變化的背景下,這一鄭重宣示,再次彰顯了我們黨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的決心和定力,不僅為實現「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指明方向,也為世界發展前景注入強勁信心。
40多年砥礪奮進,改革開放取得舉世公認的偉大成就,成為當代中國最顯著的特徵、最壯麗的氣象。特別是「十三五」時期,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對外開放持續擴大,共建「一帶一路」成果豐碩。實踐充分證明,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當前,改革開放走到一個新的歷史關頭。統攬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如何更好解決發展中依然突出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更好回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放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如何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妥善應對明顯增加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堅定不移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推進改革開放,才能破解發展面臨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問題,才能把蘊藏的巨大潛力和活力釋放出來,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改革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的關鍵,是推動國家發展的根本動力。隨著我國邁入新發展階段,改革也面臨新的任務。要聚焦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一目標,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要牢牢把握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持續注入動力。要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完善宏觀經濟治理,建立現代財稅金融體制,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加快轉變政府職能,使一切有利於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力量源泉充分湧流。
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後。過去40多年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是在開放條件下取得的,未來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也必須在更加開放的條件下進行。儘管當前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單邊主義、保護主義上升,但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沒有改變,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各國人民合作共贏的期待更加強烈。
越是面對逆風和回頭浪,我們越要堅定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堅持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依託我國大市場優勢,促進國際合作,實現互利共贏。要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中國將以更開放包容的胸襟、更高質量的增長,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為世界各國共同繁榮貢獻力量。
猶記8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大後首次離京考察,在深圳發出「將改革開放繼續推向前進」的動員令,並在蓮花山公園種下一棵高山榕樹。喬木亭亭倚蓋蒼,櫛風沐雨自擔當。邁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以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風雨無阻的精神狀態,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我們必將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創造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蹟。
孫偉 團市委辦公室掛職副主任
03.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新華社評論員
「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對增進民生福祉、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出一系列新要求、作出一系列新部署,為今後5年乃至更長時期的社會建設和民生工作指明方向。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黨和政府的奮鬥目標。「十三五」時期,我國脫貧攻堅成果舉世矚目,5575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城鎮新增就業超過6000萬人,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超過13億人,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近10億人。這些成就充分彰顯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極大增強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我們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奠定堅實基礎、創造有利條件。
生活過得好不好,人民群眾感受最直接,最有發言權。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老百姓普遍感到腰包更鼓了、日子更殷實了、精氣神更振奮了。與此同時,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較大、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會治理還有弱項等問題仍比較突出,老百姓還有不少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民生工作千頭萬緒,事關千家萬戶,要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聚焦突出問題和明顯短板,回應人民群眾訴求和期盼,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讓群眾看到變化、得到實惠。
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涉及方方面面,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要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讓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人民群眾的共同期盼。隨著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必須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位置,向著這個目標更加積極有為地進行努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首次把「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作為遠景目標提出來,既指明了前進方向和奮鬥目標,也實事求是、符合發展規律,兼顧了需要和可能,有利於促進全體人民在實現共同富裕道路上不斷向前邁進。這一重大決策部署,深刻詮釋了我們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忠誠和擔當,極大地鼓舞著億萬中華兒女為實現夢想不懈奮鬥。
人民是我們黨執政的最大底氣,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根本所在。在中國未來經濟社會發展藍圖中,「人民至上」仍將始終是最為鮮明的價值取向。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定能凝聚砥礪奮進的強大力量,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勝利,讓全體中國人民過上更好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