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寡婦門前是非多,其實上半句才是精華,為何男人從來不提?

2020-12-17 黑大解文

很多俗語我們都是聽家裡的老人說的,其實細細琢磨,其實都蘊藏著很深的大道理和人生的大智慧。

老人們在世上走過了半個多世紀,看人時能夠更仔細。

幾千年來,我們老祖宗將歷代的經典故事口口相傳,精簡成句,創造出很多的俗語。

過去農村有一句老話叫做「寡婦門前是非多」,相信很多人都耳熟能詳。

這句話什麼意思很多人也都理解,但其實這句俗語之前還有半句,可能大家聽得比較少,那前半句到底是什麼呢?其實前面這句話叫做「鰥夫房頂炊煙少」,與之相對應的就是「寡婦門前是非多」。

鰥夫房頂炊煙少

這個字在平常生活中用的比較少,甚至有很多人都不大認識。其實它的意思就是指老而無妻的人,或者是喪妻的男人。通俗點說就是農村寡漢頭子或者是死了老婆的老人。

其實只要解釋了鰥夫這兩個字面意思之後,這句俗語就非常容易理解。我們都知道在農村裡如果一個男人沒有娶老婆或者是老婆死了之後沒有家人照顧的話,其生活是非常孤苦無依的。

寡婦門前是非多

在古代,一些寡婦靠官府補貼,先由族中長輩向官府申請「貞節牌坊」,官府在適當給予一些補貼,這種類似於現在的貧困戶。

還有一種是家族扶持,古時候女人以裹腳為美,由於這種缺陷存在,所以不能下地幹活,土地只好被家族收回,再由家族給予一定的補助,勉強度日;自力更生,有的寡婦背後沒有家族幫忙,為了生計,只能把自己賤賣到大戶人家當丫環。

經濟上有困難只是其一,最重要的是,沒了男人保護,寡婦經常會遭到別人的騷擾,其私生活也會被別人議論。

一個沒了丈夫的女人,很容易引起別人「過多」關注,也會被別人趁機揩油,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會在寡婦門前探頭探腦,之所以這樣有恃無恐,就是認準沒人會替寡婦出頭。

「鰥夫房頂炊煙少,寡婦門前是非多」

這兩句俗語在農村裡面流傳很廣,尤其是後一句。從實際上來講,這兩句話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尤其是將其放到特定的歷史環境之中去理解,這其實是封建社會背景下對女性的不公平的對待的產物。

但這只是個別的現象,老祖宗留下來的很多俗語都是經過千百年的考驗,對我們現在都有著很重要的價值。

這是一本記錄俗語智慧的書籍,裡面有俗語上千則,在俗語的背後還有很多有趣的故事,看了之後哈哈大笑還能學到很多智慧!《老人言》和現在越來越多的心靈雞湯文章不同,《老人言》裡面有很多對世態炎涼的描述。

堪稱《毒雞湯大全》《提升口才,每日一句》,裡面講述了很多為人處世的道理,非常直白,十分露骨。

《老人言》這本書中就收錄了這些俗語,俗語是口耳相傳的智慧,洞察世事的箴言,源遠流長的文化。

讀《老人言》就像是在和一位長者對話,他會教給你他的畢生所學,幫你指引人生航向,讓你更快適應社會,教會你立身處世的法則。

這套是白話文版本的,這個版本的讀起來實在是有趣!

多見多聞,借古鑑今。

老人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還多。讀這本老人言,相當於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只要一頓飯的價錢,何樂而不為呢?

您可以點擊下方商品進行購買↓↓↓

相關焦點

  • 俗話說:「寡婦門前是非多」,其實上半句才是精華,但少有人知
    俗話說:「寡婦門前是非多」,其實上半句才是精華,但少有人知文/孟浪農村俗語對於我們來說並不陌生,在我們的生活中俗語也可以說是隨處可見,人們在交流的時候常常就會有俗語的出現。比如說有「寡婦門前是非多」這樣一句俗語,就是說出了古人們對寡婦的一種態度。其實現在社會中,再婚也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兩個的不合適的情況下會選擇離婚再去尋找適合自己的生活。可是在那個封建統治的古代,事情和現在可大不相同了。
  • 俗語「寡婦門前是非多」,下半句才是精華,道盡人情冷暖
    這時,女孩們才明白自己在這個家裡的地位有多卑微。心寒的她們並不能反抗婆婆的欺壓,若是反抗便會被以不事舅姑之罪被丈夫休掉。只要你犯了七出中的一條,日後再想嫁人就很困難了。死了丈夫的女子被稱作寡婦,她們的日子也不好過。不是有一句俗語叫「寡婦門前是非多」嘛。
  • 俗語:「寡婦的門前是非多」,你知道下一句是什麼嗎?值得深思
    文/玉濁清「寡婦的門前是非多」大家都知道,它的上半句更現實,卻鮮為人知中華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古往今來出現多少著名的句子,這些句子有的風雅,有的俗氣,但是它們都蘊含著祖祖輩輩的智慧和經驗俗語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他也是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雖然俗語聽起來十分通俗,很多人認為這種話不登大雅之堂,其實俗語正是因為它的通俗易懂、言簡意賅,才能更容易讓後輩口口相傳。
  • 農村俗語「寡婦門前是非多」,下半句鮮為人知,但是更現實
    農村俗語「寡婦門前是非多」,下半句鮮為人知,但是更現實農村有很多流傳很久的通俗語句,很多都很有意思當然也有一些很有道理。今天冰哥就來和大家聊一聊農村的一句俗語「寡婦門前是非多」,這句話可能很多朋友都聽說過,但是大家知道它還有下半句嗎?
  • 農村老話「寡婦門前是非多」上半句十人九不知,你知道嗎?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老話「寡婦門前是非多」上半句十人九不知,你知道嗎?在農村,流傳著很多農村老話,這些老話展現了當時人們日常生活的一些狀態。我們都知道,以前的年代,農村的生活條件很艱苦,甚至有很多人都沒有上過學。
  • 俗語:寡婦門前是非多,其實還有上一句,更為經典也是事實
    我們都知道,最為簡單的語言,實際上也蘊含著最深刻的道理,在我們國家,不僅唐詩,宋詞,儒學,道學是傳統文化,而簡簡單單的俗語,事實上也是傳統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它的來源則就是古人們日常的生活,經過千百年來流傳了下來,俗話說存在就是合理,這也證明了俗語的堅韌性。
  • 俗語「寡婦門前是非多」,下半句卻是精髓,更值得人深思
    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村人,在遠離他鄉的那段時間,在艱難中有無數次的徘徊,在迷霧中有無數次的迷失了方向,但是,想到村裡老人說的那句俗語「鳥貴有翼,人貴有志」時,如夢初醒。是吖,一個人有志向, 不論多大或者多小,一定要努力,一定要鍥而不捨。
  • 俗話說「寡婦門前是非多」,下一句也很經典,可惜鮮有人知!
    在古代,男女地位相差明顯,男人可以擁有「三妻四妾」,而女人就要「從一而終」,從這裡就可看出男女地位差異。女人要」從一而終「,而當她們失去丈夫成為寡婦後,就逃不過禮教的束縛,民間有一句經典俗語「寡婦門前是非多」,但下一句同樣很經典,卻很少有人知道!這句話的下半句是「鰥夫房頂炊煙少」,顧名思義就是喪偶沒有再娶的男性,由於家中沒有女性做飯因此房頂的炊煙少。
  • 農村老話:「寡婦門前是非多」,其實下半句更精彩,說多了都是淚
    「俗語」就是其中的一種形式。俗語能流傳至今的原因非常簡單,因為簡潔上口好記也好相傳所以被我們代代相傳著,俗語帶給人們的大道理也非常的多。有教人教育孩子的,有教人規範行為的,也有的教人如何辨別天氣。如果遇到下雨天不至於渾身溼透的回家。今天我們就來講講這句「俗語「它又包含了什麼大道理呢?「寡婦門前是非多」這句話相信不少人都有聽過,在古時候女人們的地位十分低下。
  • 俗話說:「鰥夫屋頂炊煙少,寡婦門前是非多」,是啥原因造成的?
    農村有句俗語叫做:「鰥夫房頂炊煙少,寡婦門前是非多」,如果沒有親眼見過的話,或許很多人對這句話還不是很了解,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
  • 「寡婦門前是非多」,還有下一句,你知道是什麼嗎?
    「寡婦門前是非多」相信這句話,每個人都耳熟能詳,也能夠完全理解它的意思。在古代,女人沒有參與社會勞動的機會,必須依附一個男人才能夠生活下去。他們把失去丈夫的女人稱為「遺孀」或者是「寡婦」,這些女人和她們的孩子在男人離去後,會成為社會最弱勢的群體。
  • 「寡婦門前是非多」前面那一句才最狠,真是說人不帶髒字
    在中國古代,有很多非常出名的名言警句,也有很多說人的句子,這些名句呢,大多大家只知道一半,要麼就是前面半句,要麼就是後面半句,總之呢,就是哪一句最出名,就知道那一句,這個就是流傳的原因了,對於這些名句呢,也形成了中國燦爛的文化歷程,這也是一種非常好多的魅力,文化傳承的魅力,不過呢,這個傳承呢,要全部記住才好
  • 「寡婦門前是非多」的上一句很少有人知道,但確實經典中的經典
    其實還有這樣一句詩是「鰥夫房頂炊煙少,寡婦門前是非多!」其實一旦遭遇這種「遍插茱萸少一人」的生活,在古代就是一種比較悽慘的生活了。不管是「鰥夫」還是「寡婦」,他們的生活就從幸福陷入了不同的窘境,男子還好只是無法正常飲食,而女子更多的是遭遇無盡的是非和麻煩。
  • 為什麼說寡婦門前是非多,而鰥夫房頂炊煙少呢?這句話有何道理?
    在農村人們生活的過程中,會總結出很多的諺語和俗語來。這些話也都是大家憑藉著千百年來的經驗所得,很多的俗語其實它正說明了一些現象的產生,今天我們就來談論一下,大家常說的鰥夫房頂炊煙少,寡婦門前是非多,那麼這句話到底有什麼道理呢?鰥夫指的是喪偶之後沒有再結婚的男人。大家都知道,在一個家庭中,男人主外,女人主內,對於一日三餐和家裡的那些家務事,大多是以女人為主的。
  • 「門前是非多」和「房頂炊煙少」背後的含義發人深省
    「寡婦門前是非多」,進退兩難的尷尬局面在傳統的道德層面,失去丈夫的女性需要堅持貞操,另一方面,在大男子主義的背景下,失去丈夫的婦女必須堅持貞操。阿q看《阿Q正傳》時,通常哼著「小寡婦上墳」的小曲,由此想到寡婦吳媽,從吳媽到嗜睡,他對「寡婦」這個詞的淫穢態度並非一夜之間。
  • 鰥夫房頂炊煙少,寡婦門前是非多!進來聽聽筆者的自身經歷
    「鰥夫房頂炊煙少,寡婦門前是非多。」這句話是我們中國農村口口相傳的俗語,這句話的本意只是簡單的描述孤家的男人和丈夫死了的寡婦他們的生活狀態,並沒有其他嘲諷的意思。但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各種事情的發生,讓人們對這句話不免帶上了一絲個人偏見的感情。
  • 農村俗語:「寡婦床頭灰,鰥夫門前草」,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
    所謂農村俗語,都是人們在長期的生活中總結出來的,有些俗語看似不著邊際,但細想之下還是有一定的道理。比如有句俗語叫做:「寡婦床頭灰,鰥夫門前草」,這句話就比較象形地描述了這兩種人的生活狀態,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眾所周知「寡婦門前是非多」,但是你知道它的前半句怎麼說?
    對於結過婚的女人,封建禮教要求她們必須要「從一而終」,如果寡婦喜歡上了別的男人,是要被浸豬籠的。伴侶的離去對人們造成的打擊是很大的,有的人選擇終生生活在回憶裡,失去了愛的能力;有的人繼續去愛,對另一個人履行相伴的諾言。對前一種選擇,你可以說其固執,也可以說其深情;對於後一種選擇,你可以說它涼薄;也可以說它釋然,無論是怎樣的生活方式,都是人們選擇的自由。
  • 上聯「寡婦門前是非多,不去為好」,網友用光棍對下聯,有趣到爆
    話說當年江南有一位寡婦,父母逼著她改嫁,她思念先夫怎麼都不願意,於是寫下上聯:寂寞寒窗空守寡,並表示誰能對出來就嫁給誰。這個上聯一出大家就明白了,她是鐵了心不想改嫁,因為這是一個很有難度的同頭聯。這7個字不但完美地形容了自己的狀態,而且每個字都是寶蓋頭。當時不少名家才子都對不出下聯,這位寡婦也就得償所願獨自過完半生了。
  • 秀才嘲諷:「寡婦門前是非多,不去為好」,書生秒對下聯反諷秀才
    對對聯其實也非常有講究,因為一副好的對聯不僅要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意境上也得接近,所以也是最考驗雙方文學涵養的方式,所以才收到了眾多文人墨客的喜愛,如果能對出來一副上好的對聯,那簡直比寫出一首千古佳作還要值得驕傲。從古至今,對對聯留下的典故多的數不勝數,今天就給大家講一個秀才和書生、寡婦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