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樓下鄰居家的小孩子因為牙疼,哭鬧的厲害,整個單元幾乎都能聽到孩子撕心裂肺的哭聲。一起在小區遛彎,孩子的母親就說孩子是吃甜食吃多了,有了蛀蟲,牙齒都被蟲子蛀壞了。樓下的小朋友確實愛吃零食,胖嘟嘟的,一看就是零食吃的多。另一位鄰居說其實只要控制好糖分的攝入量,孩子不會有蛀牙。
但是以前生活水平不好的時候,農村裡也很長時間不能吃到糖,有蛀牙的孩子也不在少數,這是為什麼呢?吃甜食固然是一個原因,那些吃甜食少的為什麼也蛀牙了呢?其實是有些父母對孩子長蛀牙這個事情存在誤區。
01對於孩子蛀牙,父母都有哪些誤區?
時至今日很多父母在對待孩子蛀牙的問題上還存在很多誤區,比如
一、少吃糖就能預防蛀牙。
這種觀點也是片面的,有些父母怕孩子蛀牙,基本不讓孩子吃糖,可是孩子蛀牙的現象還是發生了,其實糖分不只是在我們看得見的糖塊裡,孩子小時候喝的奶粉中也是含有糖分的。而且孩子吃的食物裡也含有大量的糖,除了奶粉還有一些膨化食品、餅乾等零食中,所以少吃糖並不能預防孩子蛀牙,少吃含糖高的食品才能減少蛀牙。
如果家長只是減少了孩子吃糖塊,但是含糖高的一些食物並未減少,那麼孩子蛀牙的情況還是會發生的。
二、經常刷牙,不會蛀牙。
有的家長對孩子的口腔衛生也很重視,一天早晚都會讓孩子刷牙,可是即使清潔工作做的如此到位,孩子還是蛀牙了。孩子一天之中會吃很多的東西,有的食物殘渣殘留在牙縫裡,也容易滋生細菌,孩子自理能力還欠缺,自己刷牙其實刷的並不仔細,所以難免有殘餘留在牙縫裡。
細菌沒有清理乾淨,就會慢慢腐蝕牙齒,從表面到牙齒內部,都會受到細菌的侵蝕。
三、吃糖後立馬刷牙。
很多家長在看到孩子吃糖後會立馬要求孩子刷牙,其實這種做法是錯誤的。牙齒上有牙釉質,其實可以抵禦外界的傷害,糖分對牙齒有腐蝕作用,如果孩子吃糖後立馬刷牙,會讓牙釉質受到傷害,反而會危害到孩子的牙齒健康。
四、乳牙壞了不用管,等換新牙就好了。
我們都知道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乳牙會掉落,重新長出恆牙來。很多家長就認為乳牙早晚要掉了換新牙,乳牙壞了不用管,這也是一種誤區。乳牙壞的嚴重,孩子牙疼不說,還有可能會成為病灶,造成孩子發燒等情況。
五、牙痛了再去看醫生。
防患於未然這個詞對於很多家長來說,真的只是一句空話。平時不注意孩子的口腔問題,當孩子牙疼的時候症狀已經很嚴重了,那時候已經有些晚了,孩子受罪不說,治療起來也費些時間。
02孩子蛀牙的真正原因有哪些
對於孩子長蛀牙,父母還一直停留在孩子吃糖吃多了概念上,其實孩子蛀牙,有很多原因。
一、糖分攝入過多。
隨著經濟生活水平的提高,零食的種類也越來越多。每個家庭幾乎都會為孩子買一些零食,小孩子都喜歡吃甜的東西,於是乎超市零食櫃前都是一些父母帶孩子採購。而這些零食普遍含糖量比較多,孩子吃的多,糖分攝入過多,牙齒蛀牙不可避免。
二、吃糖後沒有做好清潔工作。
上面提到過家長的誤區之一就是吃糖後立即刷牙,或者等到晚上再刷牙,這些行為都是錯誤的,都會導致孩子出現蛀牙。
爭取的做法是在吃糖後要立即用清水漱口,先清理一部分糖分殘留物。半小時後再刷牙,這樣才能有效保護牙齒。
三、食物殘渣未清理乾淨。
一天三頓飯外加上午跟下午的加餐,小孩子在小的時候吃的東西比較多,但是家長通常都沒有給孩子清潔口腔的習慣,認為孩子還小,不用擔心這些問題,其實食物吃下去以後,因為牙齒是直接接觸,所以難免會有一些食物殘渣留在牙縫裡,這些食物殘渣經過長時間的發酵,食物殘渣就會在牙縫裡滋生一些細菌,引起孩子蛀牙。
四、刷牙不當。
雖然家長培養了孩子的刷牙習慣,但是孩子畢竟還是孩子,刷牙有時候是覺得好玩,當他覺得這個遊戲不好玩了,刷牙就成了應付。所以孩子的刷牙工作通常都是草草了事,這樣就會讓孩子的牙齒得不到及時清潔,導致滋生細菌,另一方面孩子使用牙刷不當,也會傷害到孩子的牙齒,破壞牙釉質,當牙釉質被破壞,細菌就會感染牙齒,引起蛀牙。
03保護孩子牙齒,父母該如何引導孩子
孩子畢竟還小,需要家長的保護,對於孩子牙齒的健康問題,家長一定要引起重視,引導孩子保護好牙齒。
一、給孩子做榜樣。
孩子小的時候最喜歡模仿,看大人如何做,他就會如何做,所以父母要以身作則,給孩子做好榜樣,養成飯後漱口,早晚刷牙的好習慣。當孩子看到父母這樣做後,自己也會跟著做,在父母的潛移默化中孩子自然也會養成良好的習慣。
二、要有耐心。
孩子一開始不會刷牙,不懂得保護牙齒,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有耐心,孩子就是一張白紙,什麼也不懂,但是多教幾遍孩子慢慢就學會了。當然有的孩子學的快,有的孩子學的慢,家長不要因為孩子學的慢就失去耐心,對孩子吼來吼去,這樣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三、讓孩子樹立保護牙齒的意識。
家長做再多,提醒再多,不如孩子自己主動去做。如何才能讓孩子主動去做呢?首先要讓孩子腦子裡存有一種保護牙齒的意識,培養他的健康意識,他才會在沒有父母提醒的情況下,自覺保護牙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