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文學作品和小說中描繪古代人的身高經常會寫到「堂堂七尺男兒」,然而現在的一尺大約是33釐米,那麼古代的男兒都有2米3之高嗎?
在記載中七尺可能還算短的還有更為誇張的記載項羽身高八尺,現在算起來足足有兩米六。呂布身高九尺,即有三米的身高。還有更加高的歷史記載孔子的身高是九尺六寸。
在古代文學作品或者歷史劇中,形容古代男子身高時常會說「堂堂七尺男兒」。
而且在古代的長度標準會隨著朝代的不同逐漸改變,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根據相關歷史學者的考證:秦代一尺是23.1釐米,隋唐一尺在30釐米左右,宋代的一尺才超過30釐米,漢代一尺是23釐米~23.6釐米。然而在北朝時期,一尺的長度都達到了29.6釐米,這樣計算下來七尺足足有207.2釐米,是非常高大的。
難道古人真的那麼高?
右,故有「丈夫」之稱;
周代,一尺合今23.1cm ;
秦時,一尺約23.1cm ;
漢時,一尺大約21.35——23.75cm ;
三國,一尺合今24.2cm ;
南朝,一尺約25.8cm ;
北魏,一尺合今30.9cm ;
隋代,一尺合今29.6cm ;
唐代,一尺合今30.7cm ;
宋元時,一尺合今31.68cm ;
明清時,木工一尺合今31.1cm.
難道是現代人越活越矮了?想想也不大可能——在影響身高的後天因素中,最重要的是飲食營養。而現代的生活條件比古代好太多了,身高怎麼會「今不如昔」?
古代度量衡
其實古代的「七尺男兒」並沒有那麼高,問題是出在了古代一尺的長度和今天是不一樣的。我國古代的長度標準在歷朝歷代都有變化。根據學者考證:秦代一尺是23.1釐米,漢代一尺是23釐米~23.6釐米,隋唐一尺在30釐米左右,宋代的一尺才超過30釐米。
這樣算下來,項羽的身高應該是一米八五,算是比較高的,這樣的身高在今天也不少。呂布的身高是兩米出頭,這個確實非常高了,但跟姚明比還遜色一些。再來算算有「巨人症」的孔子的身高,現代出土的春秋時魯國尺,一尺大約20.5釐米,那麼孔子的身高應該是一米九六。這麼看,孔子的確是一個高大帥氣的老師!今天很多地方都有孔子的雕塑,有的孔子像被塑得很高,這的確比較符合歷史事實。
「七尺男兒」的形象至少在戰國時代就有了。
《荀子》勸學篇就說:「口耳之間,則四寸耳,偈足以美七尺之軀哉?」如果按照與戰國相近的秦尺標準計算,七尺男兒身高也就是一米六多一些!今天的墓葬考古也證明了這一身高。根據秦漢時期的墓葬考古,當時的男性平均身高是1.68米,女性平均身高是1.52米。看來和我們的推測比較吻合。
現在我國的「七尺男兒」有多高呢?2015年國務院新聞辦發布的《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顯示:中國成年男性平均身高167.1釐米,女性155.8釐米。怎麼過了兩千年中國人沒長高啊?
首先,現在的成年人平均身高統計時是包括老年人的。這些老年人大部分是在1949年前後出生的,經過了大饑荒和物資匱乏的年代,小時候吃得不好,營養跟不上,所以影響了身高,拉低了當今的平均身高。另外,全國平均身高不具有全國普遍性,我國身高還存在南北方的地域差異。平均身高比較高的東北人、山東人要比平均身高比較低的四川人重慶人高出七八釐米。另外,前面提到的考古測量出平均身高1.68米,是古代西北人的情況。而今日西北人普遍較高。今天陝西的平均身高能達到1.72米左右,比兩千多年前還是高了一些的。
高大的兵馬俑怎麼解釋?
的確,參觀兵馬俑博物館時解說都會誇耀兵馬俑身高都是1.85米以上,在兵馬俑坑裡看起來也的確很高。但是,兵馬俑都是帶底座的,有的底座甚至有十多釐米高。
除去底座淨量的話,兵馬俑的實際身高多在170釐米~181.5釐米之間。這個身高比前面計算出的一米六高了許多,因為兵馬俑的原型是軍人,而且還是皇帝身邊的禁衛軍,當然要選大高個兒了。因此,兵馬俑的身高是不能代表當時的普遍情況的。
所以你要自信,只要有一米七的身高,回到古代至少能是個七尺半男兒!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