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考初期,能避開的坑我們一定要避,總會有各種各樣的艱難險阻,對於沒什麼備考經驗的2021年專插本黨來說,一不小心就走錯了方向,可能就讓你陷入循環,低質量的備考,以及影響你的成績。
在專插本大軍中有一些同學屬於跟風式插本,大概就是看到自己身邊的同學或朋友插本,然後自己也要考。但是在準備階段又看到有的同學選擇工作或考公務員、考教師證、創業、結婚生子等,就開始搖擺不定,猶豫不決了。
很多同學一開始就只有一個插本的念頭,但沒有任何目標,例如我想考哪個本科,想讀哪個專業,完全沒有主見,還到處問人,叫別人給意見。所以這種搖擺會浪費很多寶貴的時間。如果暫時不能確定的情況下,也要安心學習,學公共課部分,慢慢再決定選擇考什麼學校和專業。
這個對於應屆生來說會比較常見,往往會出現這麼一種情況:第一次考,不了解往年情況,奔著滿腔熱血、超越自己、改變命運的心理,選擇報考難度遠高於自身實力的院校,結果一團糟。
有這種想法很好,至少證明自己又信心,有為此拼搏的動力。但你沒有正確預估自身實力,選擇與自己能力不符合的院校和專業,就是承擔更大的風險。如果從一開始就選錯奮鬥的目標,後面的努力將會大打折扣。
拖延是很多人常犯的毛病,有時候沒人督促你,沒人強迫你,你就是沒動力,甚至你的教材資料還沒買回來,你的心態就是想著,等買回來再說。大家總是覺得複習無從下手,總也捨不得開始複習,所以時間就這樣悄悄溜走了。如果你能做好你的各個計劃,我相信,你的拖延症能得到根治。
制定備考計劃的前提是要從整體角度來做,不能片面地立馬開始埋頭苦學,不問世事,一味覺得越早開始越好,學得越多越好,給自己一個自我陶醉的滿足感。實際上,選定目標之後,最應該做的不是馬上開始學習,而是根據自己的複習的總量和複習時間制定出可執行度高的備考規劃。
必須遵守的兩個原則:一是要弄清楚考什麼內容,考試範圍是哪些;二是清楚自己每個階段要做什麼,要看哪些內容;如果能做到這兩點,再加上自身的執行力,插本成功上岸也是水到渠成的。
你是否有這樣的體驗:在圖書館,在有位置的情況下要環顧四周找個最好的位置,例如沒有猛烈的陽光刺眼,附近又沒有那麼多人的。等你坐好之後,把自己的各種學習用品按照特定的順序排開,例如打開手提電腦,拿出草稿本,筆記本,打好一杯水,自拍一張,然後再慢慢開始...當你過度的在乎這種儀式的時候可能放在純粹學習上的時間就要少了。
備考任何考試都一樣,是一個孤獨的過程,尤其是你的室友或者同學朋友都沒有想要專插本的時候,一來是缺少別人的理解,二來是缺少一個伴。
每個人都會焦慮,總有那麼一刻,只是焦慮的程度和自愈的時間不同罷了。備考越來越久,那麼學的知識越來越多,越來越深,就會有一個很明顯的表現就是大家發現自己「什麼也不會」,「還有很多東西還沒學」。
其實是你的備考過程進入了一個質變的階段了,你會的多了才發覺自己不會的更多,所以大家不要自我否定,要按照自己的計劃按部就班的複習就可以了,相信,你一定能發現自己的飛躍。
第一,外面的誘惑太多,難以靜心。
備考階段一是要堅定信念,多幻想下當你實現夢想的樣子最好。二是給自己一個純淨的學習環境,例如圖書館,自習室,書吧。因為對於意志力不堅定的人來說,學習是需要一種氛圍,不能有過多的打擾。
第二,基礎不紮實,備考效果不明顯,一味的尋求「技巧」。
不能做到全身心投入,不能深入到理論知識內部去思考和複習,或者在複習時過度的去追求哪些所謂的「技巧」,其實技巧是建立在你能將知識點活學活用的基礎之上的。所以大家學習時一定要認真對待每一個知識點,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
因為每個人的基礎不一樣,對各個科目的掌握程度也就有所不同。例如英語,這是很多人的噩夢,避都避不開。
發現自己的弱勢學科後,一定要想辦法去提升,即使弱勢學科最後不能變成強勢學科,也不能任由它增加你被淘汰的機率。打好基礎,掌握備考重難點,深入分析命題規律及題型難度,針對性地採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