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湯山在北京市的正北方向,
是京北重鎮,素有「溫泉古鎮」之美稱,
具有地熱資源豐富的自然優勢,
並且它位於中軸的延長線上,
故稱為北京的龍脈。
小湯山有溫泉,這是眾所周知的,明代時曾將此處闢為皇家禁苑,開鑿溫泉池,供皇帝貴族沐浴。
到了清代,這裡建起了行宮,在清《光緒昌平州志》中有明確的記載:「湯泉行宮在州城東三十裡,康熙五十四年建設入五品級副總領二人,八品總領一人,效力書帖式二人……」。並有詩句為證:「小春風日溫而清,離宮駐蹕逸趣生」。由此可以想像因這裡的美景帝後們心生嚮往。
乾隆年間擴建後,
將這裡闢為一座清幽的園林。
行宮殿宇樓閣遍布,富麗堂皇。
園林則山清水秀,綠樹成蔭。
在北面的小山上刻有
「九華分秀」四字,
據說此為乾隆皇帝御筆,
因方印章現在已經模糊不清了,
還有待考證。
小湯山療養院,前身就是皇帝的行宮,
名為湯泉行宮。
為什麼在這裡建行宮呢?
湯泉行宮
現在的人們都喜歡泡溫泉,
趕上休息日,去各大度假村泡溫泉。
而過去的皇帝也是一樣
喜歡泡溫泉。
所以在明代的時候,
這裡就成為了皇帝的沐浴之處。
後來到大清朝康熙、乾隆年間,
更是大肆建設,
把這裡建成一座以泡溫泉為主的,
亭臺樓閣的皇家園林。
查閱了資料,
從老照片中可以看出,
當時的湯泉行宮已經破敗,
但還是能夠看出這是一處皇家園林。
1900年八國聯軍時,
湯泉行宮毀於炮火,
大清朝亡了以後,行宮衰敗。
民國時的總統徐世昌,
來到此處遊玩
並且還留有墨寶「湯山別業」石匾,
這塊石匾直到今天依然保存完好。
在石刻保護區內還有一對抱鼓石很是漂亮。
抱鼓石一般位於傳統四合院大門
底部宅門的入口,形似圓鼓,
屬於門枕石的一種。
因為它有一個猶如抱鼓的形態
於石座之上,故此得名。
抱鼓石
從這一對抱鼓石上可以看到刻有
西番蓮花、梅花、山石、
石榴、寶像花等紋飾,
可以想像到這些精美的紋飾
彰顯出等級差別和身份地位的象徵,
也有祈福、吉祥、闢邪等裝飾作用。
這張珍貴的抱鼓石拓片中
可以看到這些造型精美的
石刻圖案足以反映出當時的康乾盛世,
國力充沛,百姓的生活穩定,安居樂業。
就在這一塊看似不起眼的石頭上
輕輕碰撞,擦出了小小的火花,
這火花,沒有驚天動地,
沒有絢麗璀璨,
卻留下了太多寶貴的歷史信息,
吸引後人不斷探尋……
撰稿:謝園園(昌平博物館)
愛上昌平編輯整理
【來源:愛上昌平】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