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裡的華妃年世蘭驕奢跋扈,因為家族的勢力再加上哥哥年羹堯的軍功,即使是皇后也不放在眼中,她深愛皇上,臨死才發現,自己不過是皇帝的一枚棋子,而自己的不孕也是這個男人的傑作。而歷史上華妃的原型貴妃年氏品行如何?而她與雍正之間到底有沒有愛情呢?
年氏,是漢軍鑲白旗,她的父親是一等公、太傅、湖廣巡撫;大哥年希堯,是廣東巡撫、內務府總管;二哥就是大名鼎鼎的年羹堯,官至一等公、撫遠大將軍、川陝總督。總而言之,年氏家族都是權臣,而年氏是康熙點名給雍正的側福晉。
年氏入雍親王府的時期,剛好是政治上比較敏感的時期,此時已經經歷了二廢太子,由於孝儀皇后的阿瑪佟國維,富察皇后的二伯父馬齊,紛紛支持冊立老八為太子,所以受到康熙的訓斥。而且當時,九子奪嫡的鬥爭已經漸漸開始。
康熙那時對雍正好感倍增,因為那時候的雍親王府,已經有三個兒子,其中兩個是格格所出,一個是側福晉所生,而當時的嫡福晉無法受孕,主要是主持家務,曾經比較受寵的李氏,也逐漸年老色衰,而其他格格的也上不了臺面。於是年氏便脫穎而出了,關鍵是當時她們家的家族勢力也為她加了不少分,而且雍正誇她溫柔賢惠,可以說和《甄嬛傳》裡華妃的性格南轅北轍。
從雍正對瓷器的審美推斷,雍正的審美比較漢化,與康熙相反,他更喜歡漢人女子,所以見了年氏,肯定會覺得耳目一新,畢竟那時的雍正已經快40了,而年氏正值十幾歲的妙齡,二人很快一見鍾情。
雍正跟年氏的愛情故事在歷史上是不會有過多記載的,但從一個方面可以看出,雍正對年氏的寵愛,從年氏入府到她去世的11年中,她為雍正生了三子一女,雍正皇帝這段時間的子嗣都是她一人所出。雍正是一個比較勤勉的皇帝,經常是以國家大事為先,很少進後宮,那麼從這就可以推斷出來,雍正一有時間就會臨幸年妃。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宮中的孩子一般都會取一個小名,比如弘曆的小名叫元壽,弘晝的小名叫天申,雍正給年妃生的孩子都取了福字輩的小名,可能其中也包含了雍正對這三個孩子的希冀吧,希望這些孩子都是有福之人。但是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年氏的身體不太好,生的幾個孩子一個都沒有活下來,其中八阿哥福慧活到了雍正六年,受盡了雍正的寵愛。以雍正對年妃的寵愛,可能如果福慧還活著,皇位就不一定會是弘曆的了。但是很可惜,福慧命薄,並沒有活下來。
雍正元年,雍正冊立嫡福晉為皇后的同時,也冊立了年氏為貴妃,而比她入妃更早的李氏只封了齊妃。《甄嬛傳》中,華妃被冊立為貴妃是因為年羹堯平定西北有功,所以她才被封為貴妃,但事實卻並非如此。年羹堯平定西北是發生在1724年,而年氏封貴妃是1723年,二者並沒有直接的關係,只能說雍正對年妃是非常寵愛的,並且在冊封之前,雍正給年氏全族都抬了旗,抬到了直接隸屬皇帝的鑲黃旗。而後來年羹堯獲罪,也只是取消了他們父子的世管佐領,並沒有牽連其他人。
雍正三年11月,年氏病重,為了衝喜,被封為了皇貴妃。而這時,雍正並沒有陪年氏,而是去了祭天大典,可以說在感情問題上,雍正比康熙要冷靜得多,可能與年紀、性格都有關係。當時,年氏覺得自己快不行了,還發脾氣請求雍正留下來陪自己,可以說他們倆的關係是非常好的,一個妃子還能跟皇上發脾氣,而且這個皇上還是雍正。
但是雍正還是選擇先履行自己國家大事的職責,在祭天大典結束之後,雍正趕了回去,一連五天都陪在年氏的身邊,但是天妒紅顏,年氏還是在五天後去世了。雍正輟朝五天來舉行皇貴妃的喪儀,而且規格非常高,並且由於年氏的離世,暫緩了對年羹堯的處置。
年妃薨逝後,她留下了唯一的孩子福慧,而雍正對這個孩子非常寵愛,早早的就封了親王,而且讓皇后親自撫養,而那個時候,弘曆卻連貝子都不是。雍正六年,福慧離世,雍正失去了跟年氏的最後一個孩子,可以說是非常的傷心,而福慧喪儀的規格,比順治給董鄂妃兒子的規格還要高。
乾隆二年,年氏、雍正和烏拉那拉氏皇后同葬。年氏的一生,除了子嗣和身體不太好,其他方面還是比較順心的,有這樣的家世,還有雍正的寵愛,而孝敬憲皇后又是一個比較大度的主子,所她還是比較幸運的,只不過天妒紅顏早早地就離世了。
她死後的封號為敦肅皇貴妃,其中這個「敦」字,含義非常豐富,很有寓意,並不是隨便就能用的,在后妃中,除了給年氏這個封號,任何人都沒有再用過,可能這就是雍正對年氏最大的讚美了,也能體現出他的深情,可見年氏在雍正心目中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