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設計師,主要的經濟來源就是籤單帶來的收益,籤單越多,收益當然就越大。在公司上班的室內設計師,籤單率的高低,直接影響著自己在公司地位。籤單率越高的設計師,當然越受歡迎和尊重。
室內設計師,籤單率的高低,跟設計師的設計水平好像並不成正比。往往設計水平公認很高的設計師,籤單率卻不怎麼樣,而籤單率高的,通常是那些設計水平一般般的設計師。
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主要是室內設計師籤單,設計能力並不是最重要的,而口才的能力卻為關鍵。設計能力一般般,但是能說會道的設計師,會把主要心思和精力放在如何說服客戶籤單上,這樣在人際交往和溝通洽談上就佔了上風,籤單率自然會高。而設計水平較高的室內設計師,往往是那些比較年長一些的,性格比較內斂孤僻,不善言辭,更沒一味去討好客戶以求籤單的心態,因此在洽談設計方案的時候,相對要木訥、被動許多,這樣一來,客戶往往會感覺過於沉悶無聊,無心再談。設計能力高的室內設計師,專注的是設計,而不是洽談和人際關係,所有就造成了籤單上的被動。
年輕的室內設計師,在『』籤單第一,設計第二『』的現實風氣影響下,逐漸在自己的設計專業上迷失自我、偏離航線。為求更高的收益,將心思和精力大部分都傾注在口頭表達上,也就是行業內的說法「忽悠」。一年半載或幾年下來,收益雖然不少,但是在設計水平上,卻沒有多大的進步,甚至於倒退。收穫的是短期的金銀財富,喪失的卻是長久的專業水準。
其實,在當今社會現實中,設計師對專職技能「不思進取」,只求眼前收益的做法行為,也是大環境造成的,迫於各方面的壓力和需求,無奈而為之,當為反思。
許多被能力一般的設計師「忽悠」籤單的客戶,在日後的方案設計、施工協調和跟蹤服務上,往往會有較大的心理落差,對設計師的不滿進行投訴和指責,針對有的問題比較嚴重化的,公司也只能更換設計水平高的設計師接手服務,以平息爭端。
這樣一來,裝飾公司就不由自主地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式的怪圈:讓「忽悠專家」籤單,再讓「設計大師」圓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