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追光考研人

2020-12-27 中國青年網

  非比尋常的2020,最後一場「大考」準備就緒。

  此時,377萬考生已箭在弦上,26日,他們就將奔赴遍布全國各地的碩士研究生考場。為志趣,為理想,為了現實中那個可以更好的自己——他們,追尋心中那一束光,拼盡全力。

  很多人為這場年關「大考」備戰了一年,甚至幾年。在報考人數屢創新高的激烈競爭中,2020年的跌宕起伏為這段日夜拼搏的日子增添了太多的不一樣。

  這段時間,全國各地又有零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而十幾天前,成都突發疫情,西南交通大學犀浦校區師生3.2萬人全員接受核酸檢測。浩傑考研的考點正是在西南交通大學犀浦校區,儘管擔心,但他還是覺得「不得虛」(四川話不害怕的意思),浩傑說自己的第一反應就是,「相信國家和政府,完全沒得問題」。

  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最大的變數,但信念讓人們在太多的「變」中看到「不變」的力量。奮鬥到底,不負青春,前所未有的困難為這屆考研人提前開出了一份試卷,他們,用努力向上快速做答。

   奮發——選擇一次孤獨的跨越

   「如果不滿足現狀,那就迎難而上。」

  時間線拉回到2020年年初。

  丁秋說,要不是因為疫情,「一戰」失敗的她就不會選擇「二戰」考研,而是直接工作。「反正考研就在12月份,只要半年的時間,不如我就去再考一下,看能不能考上。」

  「二戰」,丁秋把專業從漢語言文學換成考古文博。「原來的漢語言專業人多競爭大,文博專業又是總書記關心、最近正在熱起來的一個專業,國家還下發了文件。」丁秋說自己平時就喜歡看《國家寶藏》和逛博物館,把考研的專業書籍翻閱之後,「覺得這是我的興趣所在,然後就定了。」

  從三本院校到211大學,從國際貿易專業到社會學專業,考研對木織來說就是一場大跨越,專業課弄不懂怎麼辦?「就是看,多看、多讀、多背。」

  別無他法。輕描淡寫的幾句話藏住了背後無數個苦讀的日夜。今年1月,因為疫情,木織在自己租的屋子裡準備考研複習,每天除了睡覺、吃飯,就是守在小書桌前。

  「孤獨」,木織說,疫情對她最大的影響就是「心理上有種孤獨感」。「平時在學校,身邊會有人一塊兒去圖書館、一起學習,但在家自己吃飯、自己學習,很少跟別人交流,就會想一些七七八八的事情。」

  她擔心自己考不上,又羨慕那些自由玩耍的小夥伴。「平時煩悶的時候,想找人說話,但大家都在忙。」

  這樣的孤獨,大掰亦能體會。

  今年「三戰」的大掰從本科的計算機類專業跨考經管類專業,第一年報考廈大,第二年卻選擇了分數更高的清華經管。三年的堅持,時間漫長得讓人難過,「不停不停地學習,走不到對岸,真的是非常可怕、非常無助的過程。有一段時間我一度抑鬱,覺得不知道自己在為了什麼努力,自己真的有機會嗎?」

  當大掰在「一戰」「二戰」的泥淖裡打轉時,小粟的大一大二「也在迷茫的圈子繞過」,怎樣選擇她不知道。「到大三的時候,我才覺得我要去考研,我要去提升自己。」於是,暨南大學環境工程專業成了小粟最終的決定。

  「如果不滿足現狀,那就迎難而上。」小粟說。

  恰是因為疫情在家複習,木織和大掰找到了幫助自己走出來的方法——直播學習。原本一開始做英語講解視頻,順便直播,後來直播卻成了大掰的主要任務。

  「沒開直播的時候,由於失眠,我早上經常會睡到很晚,導致一整天的學習效率都很低。直播以後有了大家的監督和互相鼓勵,慢慢調整了作息。」

  「每天學習的時間也在不斷變長,從一開始學9個小時會很累,到後來慢慢習慣10個小時、13個小時。每天看到自己完成的這些內容都有非常大的滿足感。」大掰很興奮地說起這些變化。

  大掰向記者展示他直播後臺的數據,近30天直播420.3小時,平均每天直播14小時。「考研的時候一個人的孤獨感是最可怕的,直播間是宣洩這種孤獨感的一個非常好的出口。」大掰說。

  小粟越發覺得,考研是一個循環漸進的過程,不管現在起步快了還是慢了,都要足夠倔強。「來得及,考得上,沒問題」。小粟總是喜歡用一些短句,擲地有聲、鏗鏘有力。

  屬於2020年的孤獨成就了「另一種學習」。日復一日,一種蓬勃而堅忍的信念推動著這些考研人,努力向上,義無反顧。

  下半年,有關嚴把研究生教育出口關的政策文件接連出臺,近30所高校相繼宣布清退超期和不合格的碩博士生。然而一切似乎都沒有打破考研人內心的堅持。「我只知道我要怎樣去努力,每個人都是不同的,走的方向也不一樣,不管現狀如何,在大潮中還能留下來,才是強者。」小粟說。

   堅忍——完成一場信念與焦慮的對抗

   「我並不知道是否真的像書上說的一樣,努力一定會有回報。我的腦子裡只有我能贏。」

  「太難了,真的太難了!」微信裡,小八喜歡發[失望]的表情:「我選的專業應該不算熱門吧,昨天剛剛得知報考人數翻倍了,我瞬間崩潰……」

  「很累,不是身體累,是心累,特別特別累。」小八說,「之前背專業課背不過,背好多好多遍都背不過,一邊哭一邊背。」

  「我起點很低,就想考上研能縮小點差距。」

  小八說起話來有點語無倫次,像是急切地在找尋一個傾倒的出口。

  而在7月15日到8月15日這一個月,書源買的線上課程課量翻倍,根本沒辦法完成每天的課量,「一個月沒休息,就崩潰了」。

  書源能清晰地描述自己當時的狀態:「心理上明顯能知道自己崩潰了,好像有另一個客觀的自己跳出來,在觀摩崩潰的自己。」

  「我會嘗試自愈。其實學習的時候遇到困難也不少的,一般找朋友吐槽吐槽,或者學別的就自愈了,但那次真的是靠自己自愈不了。」

  怎麼辦?

  「量變一定會引起質變」,書源這樣解決在複習過程中的焦慮與崩潰:「如果我題目總是做得不對,只是因為我做得不夠多;如果記不住,只是因為我背得不夠多。這樣一來,一旦有焦慮的苗頭,我就去做題、去背書,省掉了很多不必要的焦慮時間。」

  這樣的努力讓書源的專業課有了明顯的提升,「每次痛苦一段時間,專業課就上了一個臺階,發生了質變啦。」書源的語氣中透著欣喜。

  焦慮、崩潰、擔憂,這是考研人的普遍情緒,「沒有信念感真的很難堅持。」書源說。

  學習是對人性的挑戰和對抗,考北京體育大學的陳書寧選擇「去窗臺邊站著背書,這樣就不會困、不會玩手機。只要不玩手機,就能一心一意。」

  不同的考研人,同一種自律,徐妍每天都在番茄App裡打卡,她和一些考研人建立了一個線上自習室。這個自習室「可以看到別人在學習,每天他們學了些什麼、學了多長時間,也可以看到自己和他們的對比,這能夠督促到自己。」

  採訪時,徐妍也嚴格控制時間,中午吃飯休息倆小時,時間一到她就主動中斷了採訪:「我要去圖書館了,就到這兒吧。」

  從上一個冬天到下一個冬天,晨出晚歸,披星戴月。每天5點起床,第一個到圖書館,比圖書館的保潔阿姨還早,晚上回到寢室再學到深夜一兩點,木織已經這樣學習了十個多月。從準備考研開始,木織就剪掉了自己及腰的長髮,因為打理短髮不費時間。

  有信念才能有力量去對抗遺忘。木織喜歡用艾賓浩斯記憶法背書,第一天背第一章、第二天背第一章第二章……每一天都把前面的章節重新背一遍。「雖然剛開始很費時,但一直這樣下去,你會發現第一章已經背了很多遍。這個方法很管用,背了就忘不掉。」

  和別的考研人相比,小粟不太一樣,當被問到當前複習的狀態時,他只說了八個字:「比較上進,愉悅舒暢。」小粟每天都堅持在微博上記錄自己的複習進度,復盤當天知識點。

  「我覺得考研是一件很有意思、有挑戰性的事情,不會覺得考研很難我就不去堅持做。自從決定考研後,我每天的目標都很明確,它讓我對事物有了很多不同的看法,更加深思自己為什麼而奮鬥。」小粟說。

  同樣的堅定也出現在辭職備考的曾小二眼裡:「我並不知道是否真的像書上說的一樣,努力一定會有回報。我的腦子裡只有我能贏。」

   志遠——奏響一曲終生學習的樂章

   「我喜歡去磨鍊自己,想再往上走,去探索我不知道的東西。」

  學習累了的時候,大掰會看看直播間的彈幕,和在看直播的小夥伴們說說話。

  通過大掰直播間建立起來的QQ群已經有了1300多人,成員們在群裡一起討論題目和各地考試的最新通知,分享學習技巧,相互加油打氣。

  很多群成員把自己的暱稱改成了政治知識點,比如「抽象勞動形成商品的價值實體」「社會歷史發展的決定量是生產方式」等,用來強化對相關知識點的記憶。

  這些研友們經常觸動大掰,他給記者展示了保存的彈幕截圖,上面說「看到大掰這麼努力學習,我也有了動力」「天哪你已經學了7個小時了,我也趕緊加加油!」

  許多研友經常給大掰發私信,「說被我努力學習鼓舞到、看著我的直播就會很安心、不看直播甚至學不下去這樣的話,看到這些內容我也會覺得很開心」。

  直播到考研前夕,從當初的孤獨宣洩口,到如今的相互陪伴、共同成長,大掰很慶幸有這樣一群小夥伴。

  「通過直播我發現和自己一樣在努力的人也有很多,從直播間認識了『三戰』考上上財、考上復旦的朋友,也有和我一起在南郵複習考研『一戰』人大失利、『二戰』考上北大的好朋友……這些事情都對我產生了極大地鼓勵。」大掰說。

  到了考研衝刺階段,木織直播間裡以播放錄播為主。錄播畫面是在教室或圖書館的走廊上背書的考研學生。畫面裡,窗邊、牆邊、桌邊都是小凳子和成堆的書,背書的學生拿著書本走來走去,許多學生背書的聲音融合在一起就變成了聽不清的頻率均勻的白噪音。

  這些畫面都是木織直播間的研友們從全國各地發過來的。直播間裡的研友希望木織不直播自己的時候可以播放錄播。「以前是我希望開直播找到陪伴,現在這麼多看直播的小夥伴不離開,反而成了我陪他們。」

  木織和大掰都說考研結束之後還會繼續直播學習,希望帶動更多的人。

  就是這樣一群通過考研建立起來的弱關係,成了學習的最強紐帶。不同的人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努力,並收穫更大意義上的提升。

  相較於本科階段而言,小粟覺得考研是更向上提升的一個過程,「我喜歡去磨鍊自己,想再往上走,去探索我不知道的東西」。小粟說,自己在能力上、知識上、見識上,更重要的是思維層面上都得到了提升。

  三年的考研經歷,讓大掰慢慢習慣了學習的過程,「經歷過枯燥的考研生活以及考研數學的『毒打』以後,我的學習能力和對枯燥知識的承受能力也提高了許多,相信自己能學習那些以前不可能去學的知識。」

  大掰因此建立起了終生學習的決心,「我現在也在學西班牙語、日語和韓語,考上以後希望自己還能夠學習更多的語言以及法律和心理學的知識。」儘管考研結果還未可知,但眼下的大掰對未來充滿了期待。

   (文中部分採訪者為化名)

相關焦點

  • 2020,追光考研人-新聞中心-北方網
    很多人為這場年關「大考」備戰了一年,甚至幾年。在報考人數屢創新高的激烈競爭中,2020年的跌宕起伏為這段日夜拼搏的日子增添了太多的不一樣。這段時間,全國各地又有零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而十幾天前,成都突發疫情,西南交通大學犀浦校區師生3.2萬人全員接受核酸檢測。
  • 追光的人,終會光芒萬丈
    -02-有時候,我們的追光是努力和拼搏,也有的時候,我們的追光,是初心的堅守和永不言棄。有一個對我影響至深的朋友。她是一個心理諮詢機構的創始人。一年365天,她可能需要忙360天甚至更多。很多時候我已經躺下,但她的夜卻剛剛開始。
  • 大自然家居副總裁佘嘉浚榮膺2020年「追光領袖」
    來源:時刻頭條2020年12月18日,「智數驅動新增長」2021(首屆)中國家居產業數位化峰會在廣州舉行,來自業內超1000人共同參與了此次盛會。活動當晚,「時代追光者」2020年度家居品牌力量榜頒獎盛典同步進行!
  • 追光的哥哥,讓人土味兒上頭!
    帶有追光吧哥哥關鍵詞的熱搜要說節目多好看吧,倒也沒有。大多數人可能和羊一樣,覺得節目很菜,但卻總想去看。《追光吧!這次看《追光吧!哥哥》,羊特意留意了下燈光。燈好了但又有了新的槽點,土。哥哥們的審美過時了。
  • 追光少年:塵埃落定前,請用盡全力拼這一次!清華大學2020年招生宣傳...
    追光少年:塵埃落定前,請用盡全力拼這一次! 今天,是高考倒計時30天備戰時間越來越短夢想實現越來越近我們為你帶來清華2020招生宣傳片《追光少年》其中的動人故事
  • 「追光2020」天府人物推介活動啟動第2天 全國勞模從雲南打來電話...
    1月6日,「追光2020」天府人物推介活動啟動第二天,組委會收到了一通來自雲南的電話。電話的主人是來自成都的全國勞動模範裴忠富。從網上看到「追光2020」天府人物推介活動啟動的消息時,裴忠富正在雲南昭通市鎮雄縣的大山裡,指導當地村民如何把枇杷種好,脫完貧後能更好地奔小康。元旦節在田間的裴忠富今年50歲的裴忠富是成都人,出生於地地道道的農民家庭。
  • 2020年第二期「追光少年」青少年立志營主題活動側記
    2020年8月24日2020年第二期「追光少年一一青少年立志營&34;8月27日2020年第二期「追光少年」青少年立志營主題活動完美落下帷幕,
  • 時代追光者 | 雙虎斬獲2020年中國家居品牌力量榜「追光領袖、環保...
    2020年12月18日,來自泛家居行業內外千餘人在廣州參加了由優居主辦,騰訊家居、貝殼等企業協辦的「智數驅動新增長」2021(首屆)中國家居產業數位化峰會,此次會議旨在用數位化的方式解讀行業發展趨勢
  • 《追光吧!哥哥》為什麼叫「追光」呢?其實這名字大有深意
    導引:《追光吧!哥哥》為什麼叫「追光」呢?其實這名字大有深意#《追光吧!現當下,越來越多年輕男團,女團節目的出現,而這作為年齡階段不一樣的節目,實質上那些哥哥還是為了出道,那為何節目要叫《追光吧!哥哥》而不叫其他名字呢?如果你去了解了「追光」是什麼意思的話,那你就能夠明白其中的深意。
  • 追光吧哥哥VS《浪姐》,姐姐乘風破浪哥哥追光,我看到了不同含義
    《追光吧!哥哥》正在熱播中,不同年齡段的21位哥哥也完成了他們的追光初舞臺,哥哥們的成績都還是很不錯的,每一位哥哥在舞臺上的能力都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排名前三的哥哥果然不負曾經的頂流。《追光吧!哥哥》一播出就讓人聯想到了《乘風破浪的姐姐》,那時候《浪姐》每天都被網友們熱議,一群30+的姐姐們褪去曾經的光環通過訓練和考核最終成團出道。姐姐們都曾經輝煌過,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淡出了公眾的視野,如今乘風破浪重新開始,勇氣讓人敬佩。
  • 「追光少年,2020青少年立志營(第1期)」活動圓滿舉行
    2020年8月9日下午至2020年8月12日,歷時三天半的「追光少年一一2020青少年立志營(第一期)」活動圓滿完成。本次活動由天緣致良知心學院主辦,岐山傳統文化促進會(籌)、岐山天緣食品有限公司協辦。岐山天緣員工、合作夥伴的子女共32人全程參與了此次活動!
  • 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誕生於追光實驗,最終又毀於追光實驗
    (《愛因斯坦文集》第一卷44頁,商務印書館)在當年,愛因斯坦在「追光理想實驗」中相當於考察了平行的光波。在本文中,我們將參照愛因斯坦「追光理想實驗」的思路,進行兩個追光實驗,考察更多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對於OXYZ參照系可以簡稱為追光參照系,對於OXYZ參照系原點O處的觀測者可簡稱為追光者,對於該理想實驗,可簡稱為追光實驗。這是與愛因斯坦「追光理想實驗」相似的第一個追光實驗。應該指出,在當年,愛因斯坦建立狹義相對論時空觀的時候,在理論上,他假設點光源、光束、觀測者、時鐘和量尺等都具有「理想化質點」的特徵,它們都可以匯集在同一點,從共同的出發點開始運動。
  • 《追光吧哥哥》太油了!簡直是人間「油物」
    這次追光吧哥哥剛開播就被網友一度覺得「辣眼睛」圖片來自百度這哪是追光吧哥哥簡直就是追光吧「油王」油膩到不行啊!>這個節目年齡跨度還是挺大的圖片來自百度上至快50歲的哥哥陳志朋下到00年的愛豆有演員有歌手有愛豆真的是什麼樣的職業都有呢但是他們的表現更是讓人
  • 《追光吧哥哥》也救不了你!
    總之,哥哥們的收尾動作不是拋媚眼,就是舔嘴唇,油膩成災,不少人直呼辣眼睛,看節目就像在「喝油」。至此,「中年油膩」成為這檔節目的一大標籤,不過更出圈的是哥哥們身上的「禁忌點」。人稱「人間點炮王」的金星,在第一集幾乎就將參賽選手的禁忌話題聊了個遍,而在鄭爽現場吃瓜的參與下,喜提#鄭爽說伍嘉成是來湊數的#、#金星鄭爽太敢說了#、#陳志朋再唱青蘋果樂園#、#杜淳主動跟印小天說話#、#金星衝付辛博叫「柏然」#、#陳志鵬把艾福傑尼認成工作人員#等一系列熱搜,而楊冪對哥哥們的直白評論,更是讓不少人質疑節目組在「搞事情」
  • 前有漂亮姐姐乘風破浪,今有追光哥哥寸步不讓,明道甦醒舞臺綻放
    追光學院開學了。混齡男團競演真人秀,讓人眼前一亮。來吧!尚新與大家一起,到追光學院裡逛一逛。溫雪煮酒,慢慢講。《追光吧!哥哥》亮點很多,故事很長。今兒個,只截取最精彩的部位,暖趣常伴,快樂追光。導演金磊說,之所以做《追光吧!哥哥》這個節目,是因為受到了《乘風破浪的姐姐》的啟發。前有漂亮姐姐乘風破浪,今有追光哥哥寸步不讓。
  • 麥當勞啟動「夏日追光計劃」 故宮角樓日出直播傳遞正能量
    麥當勞啟動「夏日追光計劃」 故宮角樓日出直播傳遞正能量 2020-07-29 10:51:44自7月6日起,麥當勞中國宣布啟動28天「夏日追光計劃」暨連續四周28天在中國內地28個地方追尋日出,並實時在B站直播。同時,麥當勞將在每天一小時的直播中發放兩萬張的早餐優惠券,鼓勵粉絲在看完直播後好好吃一頓豐盛的早餐,開始能量滿滿的新一天。  麥當勞公關部副總裁許穎婷表示:「清晨的日出,充滿了朝氣。2020年起伏跌宕,代表著未知與挑戰。
  • 追光全體教職工大會如期舉行!
    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追光教育集團在董事長的帶領下,緊跟國家政策形勢,堅持」一切為了孩子、一切為了員工、一切為了社會」的辦學宗旨,櫛風沐雨,走過二十八年風雨歷程。追光小學全體教職工圍繞「把教學做成教育,讓教育成為自我教育」的育人理念,堅持奮鬥,以優異的辦學成績迎來新學期。
  • 《哥哥》中最大的驚喜:別人追光他「逆光」,不愧是楊冪看好的人
    綜藝節目《追光吧,哥哥》正在熱播中,你追了嗎?哥哥們的首次公演結束,圍繞著節目的話題竟然是「油膩」「辣眼睛」……在《追光吧,哥哥》中,陳志朋與汪東城等多位男星的演出被指太油膩,實在讓人看不下去。觀眾紛紛被於朦朧《追光吧,哥哥》的初舞臺殺到,拉小提琴的姿勢好優雅!怎麼會有一個男人,長著古代貴公子的臉拉著現代人的琴啊!觀眾也調侃於朦朧唱《逆光》是來砸場子的吧,人家追光他逆光。
  • 吾生而有翼,豈甘匍匐於地 :一個考研人的獨白
    輸考研就像一道光,熱烈而美麗;考研者就像一個追光者追光前進不舍晝夜…寫給昨天:不論是獲得為了更好的教育,還是為了方便就業找工作,考研都是一個極其慎重的選擇。當室友在研究秋季新穿搭時,考研人正在回憶昨天那道高數題;當同學在討論最近新出的美劇時,考研人正在修改今天的英語作文;當朋友在一起熬夜打新出的遊戲時,考研人正在檯燈下埋頭苦讀……這條「單刷BOSS」的路確實枯燥又孤獨
  • 清華大學2020宣傳片《追光少年》刷屏,超燃勵志!
    最近,清華大學發布了最新的招生宣傳片《追光少年》。其中的動人故事,改編自清華大學「天格計劃」的真實事件,講述了一群21歲的少年自主研發衛星載荷,並發射到了太空。在發射前一個月的時候,他們遇到了重重困難,卻拼盡全力、絕不言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