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市立醫院東院急診 醫生三小時接60多患者

2020-12-20 半島網官網



  三小時看60多位患者連水都喝不上的急診醫生、被擔架劃傷腿卻依然堅持崗位的120急救人員、小步穿梭在各個病區內的護士們……9月15日,又是一年一度中秋節,當家家戶戶吃著月餅,圍坐在一起聊天賞月時,市立醫院東院急診室的這些醫護人員卻根本停不下來。從當天晚上7點半到10點半,記者在這裡體驗整三個小時,眼看著患者走了一批又一批,只有他們永遠堅守在那裡,用獨特的方式度過這個月圓之夜。

  「中秋節都在家裡團圓,還會有人去醫院嗎?」這個疑問在記者到達市立醫院東院急診後被徹底打破,眼前急診內科診室內十幾位患者正圍在醫生旁邊。「哪裡不舒服?多長時間了?」透過擁擠的人群,記者依稀看見她一手拿著化驗單,一手寫著病歷,忙得頭都抬不起來。她就是記者今晚的「體驗」對象——市立醫院東院區急診內科醫生王松梅。

  正是急診高峰期,記者根本無法和王松梅打招呼,只能在旁邊默默觀察。一名護士腳步匆匆地走進急診內科:「醫生,能給這位病人開個退燒藥嗎?」「不行!懷孕怎麼可以吃退燒藥?堅決不行!」一位上了年紀的患者在看完病後追問:「大夫,我現在這病情,能喝點水嗎?」「喝點沒事的,放心好了。」王松梅語氣輕快,手裡的筆轉動得更快,後面還有很多患者等著她。

  轉眼間,半個多小時過去了,患者們一個個離開,王松梅仍然盯著電腦屏幕處理患者信息,記者走上前……

  「你哪裡不舒服?」

  「王醫生,我是信報的記者。」

  「不好意思,今晚病人多,我都沒看到你來了,趁這會兒沒病人,你快問,一會兒那批化驗的回來了,屋裡人又滿滿的了。」只是她並沒能和記者多說上幾句話,更無法把這麼寶貴的時間專門用在接受採訪上,她邊回答問題邊翻看患者病歷,沒幾分鐘患者們就陸續回來了,她只能跟記者說了句抱歉,轉眼就被被淹沒在患者中,只有她的聲音從裡面傳出來:「你這病要長期調理,不能著急,就像家長帶孩子一樣,要有耐心,找個信得過的專家好好調理去吧。」

  「謝謝大夫了。」

  半個小時,在王松梅接診的二三十位患者中,這是記者聽到的患者對她說的第一聲「謝謝」。

  這天晚上,急診科的患者特別多。20時20分,一位頭部受傷的患者從救護車上被抬下,護士趕緊用雙手輕輕託住他的頭部,急診門口的保安也過來幫忙,直到患者被醫生帶走,護士才轉身走進旁邊的中心注射室,繼續為其他病人服務。

  一位右腳受傷的的男士正坐在輪椅上,用左腳用力踩著地面慢慢向前移動,他的手裡還抱著一盒月餅,妻子正在掛號處繳費。這時,一位個頭不高的小護士忽然出現在輪椅前:「我來幫你吧,小心腳!要去哪邊?我推你過去。」

  「謝謝,我這大體格,我老婆推我很費勁,尋思自己往前慢慢挪呢。」

  「你這就剩一隻腳還不老實坐著,我推你去吧。」小護士邊說邊幫他把雙腳放到輪椅踏板上,扶住輪椅扶手,肩膀一聳,雙臂猛地一用力,輪椅慢慢地向前移動了。

  中心輸液室的護士、急診留觀室的護士……記者叫不上她們的名字,患者們應該也不知道,只是中秋之夜,她們弱小的身影穿梭在急診室的每一個角落,不管誰找她們,都會馬上得到幫助。而沒有人注意到,哪怕是暫時能停下腳步站著稍微休息時,她們的身體也是保持著略微向前傾、雙腿自然打開的姿勢。長期站立工作的人都知道,身體前傾重心前移站立,比較不容易累,對於護士來說,這種站姿早已成了習慣。

  從記者走進急診室 ,一個半小時過去了,患者走了一批又一批,醫護人員卻還是他們。21時09分,120急診接到電話,幾個醫務人員接到通知後,大步跑上急救車,剛上車的醫護人員伸出一隻手,拉一把即將上車的護士,司機下車檢查救護車的後門是否關好,轉身跳上駕駛座位,「砰」的一聲,車門關上,急救車獨有的藍色燈光開始閃爍。這一切發生得很突然,但又是那麼自然,沒有一個細節停頓。

  「一秒,兩秒,三秒……」記者心裡默數著,僅僅六秒時間,救護車就消失在夜色中了……

  21時31分,急救車回來了,一位老人正躺在擔架上,意識模糊,嘔吐物吐了一身,路過的患者都皺著眉頭,捂著鼻子躲開了。家屬著急地圍在擔架旁,「快救救我爸爸 ,他突然暈倒了!」護士一邊為老人擦去嘔吐物,一邊把老人轉移到病床上,「頭朝這邊!再往下點!快送去神經科!」

  老人被送走了,120急救車上的醫護人員靠著車門稍作休息。等擔架重新放回車上,他們瞅了一眼高掛在天空的月亮,轉身又上了車,再次離去。

  急診大廳逐漸安靜下來。掛號窗口處四五個人在掛號排隊,預檢分診處的護士正給患者還回來的輪椅上鎖,三兩個患者帶著化驗單走進急診外科,一位上了年紀的老人,腿略微向外彎曲,蹣跚著被家人和護士扶著走出了急診大廳,重症監護室內不少患者都已經睡著。突然,一陣孩子的哭聲,在急診的走廊裡迴響,記者循著聲音來到了急診化驗室 ,一對夫妻正領著的一個四五歲的孩子前來化驗,小女孩頭上貼著退燒貼。

  「爸爸抱!」孩子哭啞的嗓子,抽泣地喊著。化驗室的醫生在玻璃窗後,低著頭忙碌著,終於把化驗單遞到了父母手中。路過的護士,輕輕摸了摸孩子燒紅的臉:「不哭不哭,吃了藥就不難受了哦。別怕哦,阿姨陪你一起去。」

  第一個就診高峰期終於結束。護士長舒一口氣,看看病歷看看急診室,她們今晚的工作還沒有結束。

  ◎人物特寫

  腿被劃傷依然堅持工作

  時間已經到了22時12分。急救車上穿灰色工作服的工作人員小李一瘸一拐從車上下來 ,輕輕放下手中的擔架,緩緩走進清創室,原來他的腿上被劃開了一道長長的口子。處理完傷口後,醫生勸他請個假,別再去了。「沒事,上車時不小心讓擔架劃了道口子,不要緊。我請假,人就更少了。」他擺擺手,轉身拿起那副掉漆的擔架 ,又要往急救車上爬。一直在急診內科忙活的王松梅聽到聲音跑出來剛要勸說,一位患者卻來到她跟前。這是今晚她第一次離開自己的座位,一整晚,她忙得沒喝過一口水,沒上過一次廁所。

  王松梅又回到了診室,小李也忍著傷痛扛起擔架朝救護車走去。

  ◎記者手記

  三個小時內,王松梅看了60多位患者、護士們在急診室不知道來回穿梭了多少趟、120工作人員小李被劃傷後依然扛起擔架……這天晚上,記者為他們一次次感嘆,被他們一次次感動著,當看到他們忙碌而焦急的身影,幾次想採訪卻又止住腳步。

  記者離開醫院時,已經接近晚上11點,一位位醫護人員從記者身邊走過,他們可能已經忘記,還有一個多小時,2016年的中秋節就過去了。想起王松梅的話:「總要有人做吧。醫學是個客觀的問題,容不得出錯,我已經工作20多年了,我要把我幾十年的知識,用幾秒鐘告訴一個患者,給他找出最適合的治療方案。如果我這幾秒鐘和家人在一起過中秋了,那麼這個患者就無法和家人過個開心的中秋節。記不清數字,大部分節日我都是和患者一起過的,這麼多年,習慣了。就這麼一秒一秒,時間過得特別快。」

  走出醫院,對著月亮說:「中秋快樂!辛苦的白衣天使!」

  文/圖 城市信報/信網記者 宮巖 實習生 宋淼

(來源:半島網-城市信報)

相關焦點

  • 青島市市立醫院東院重症醫學科: 要把從「患者」身上學到的寶貴...
    她說:「ICU醫生做得是有意義的事。在這裡,對生命會有更多感悟。」在重症醫學科一幹就是26年,守著生命最後一道防線,每時每刻都在拼盡全力,她是曲彥,青島市市立醫院東院重症醫學科負責人。這裡是青島市市立醫院重症醫學科團隊,每天都在和死神殊死搏鬥,可以稱呼他們為「救命超人」。
  • 市立醫院醫生被打續: 三名滋事者被刑拘(圖)
    當天,記者從青島市公安局獲悉,日前因醫患糾紛發生在青島市立醫院東院區的患者家屬毆打醫生並滋事一案(本報曾報導),經市南公安分局立案偵查,警方已將涉嫌毆打醫生並滋事者董某某、李某某等3人依法以尋釁滋事罪刑事拘留,還有1人剛被抓獲。目前,市南警方對尚未到案的其他參與人員正在進一步追查中。
  • 青島市市立醫院東院重症醫學科:要把從「患者」身上學到的寶貴經驗...
    她說:「ICU醫生做得是有意義的事。在這裡,對生命會有更多感悟。」在重症醫學科一幹就是26年,守著生命最後一道防線,每時每刻都在拼盡全力,她是曲彥,青島市市立醫院東院重症醫學科負責人。這裡是青島市市立醫院重症醫學科團隊,每天都在和死神殊死搏鬥,可以稱呼他們為「救命超人」。
  • 青島市立醫院各科室已全面複診 實行非急診預約診療
    隨著疫情持續好轉,青島市市立醫院自3月初,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各科室門診和住院診療逐漸恢復正常化。目前醫院各科室已全面複診,開放全部號源,實行非急診預約診療,面對不斷增加的患者,各科室毫不鬆懈地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創新服務機制,為患者提供更優質的醫療服務,不斷提升患者的就醫體驗。
  • 青島市民文明巡訪團走進市立醫院感受急診部服務
    青島市民文明巡訪團走進市立醫院感受急診部服務 2014-09-01 08:52:00 導讀:作為醫院裡24小時連續運轉的科室,急診室是挽救病人生命的第一線,這裡的醫護人員不分晝夜,搶救、守護病人的生命。
  • 半島學生記者團走進青島市市立醫院東院 續寫抗疫「心」故事
    半島全媒體記者 董婉婉 一位位敬業的醫生,一臺臺巨大的呼吸機,一個個藍白相間的口罩,講述了一個又一個動人的抗疫故事。暑假的尾巴,半島學生記者團來到青島市市立醫院東院,有幸採訪到了這些可愛的白衣天使們。
  • 市立醫院東院建新大樓 門診住院結合床位550張
    昨日,青島市立醫院東院二期工程門診住院樓項目面向社會徵集規劃建築方案,初步規劃將在東院東側位置建起一座新大樓,總面積8.6萬平方米,編制床位550張。    根據市立醫院發布的方案徵集公告,此次計劃擴建的大樓屬於該院東院二期工程,是門診和住院相結合的綜合樓。規劃建築面積約8.6萬平方米。
  • 端午節青島市市立醫院就診安排發布
    今天,市立醫院發布端午假期接診安排。接診安排:本部(市北區膠州路1號)、東院(市南區東海中路5號):急診24小時應診,門診各專業正常應診;皮膚病防治院(市南區安徽路21號):正常應診。>溫馨提示:為實現錯峰就診,防止就診人員聚集,醫院全面實施非急診預約掛號和實名制就診;每位就診患者限一名陪同人員。
  • 市立醫院東院可接種宮頸癌疫苗
    半島記者 王鑫鑫女性朋友都對「宮頸癌」三個字談之色變,但你知道宮頸癌是可以像預防流感那樣注射疫苗嗎?近日,在青島市市立醫院院東院婦科「宮頸病變預防與治療專病門診」,數名女性朋友在婦科專家指導下完成了宮頸癌疫苗注射。
  • 青島市市立醫院重症醫學科:從「患者」身上學到的要還給「患者」
    她說:「ICU醫生做得是有意義的事。在這裡,對生命會有更多感悟。」在重症醫學科一幹就是26年,守著生命最後一道防線,每時每刻都在拼盡全力,她是曲彥,青島市市立醫院東院重症醫學科負責人。這裡是青島市市立醫院重症醫學科團隊,每天都在和死神殊死搏鬥,可以稱呼他們為「救命超人」。
  • 青島市市立醫院東院呼吸二科主任韓偉—— 一呼一吸,健康生命
    半島記者 王鑫鑫韓偉,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青島市市立醫院東院呼吸二科主任,復旦大學呼吸病學博士,美國德克薩斯州大學MD Anderson 腫瘤中心訪問學者,青島市市立醫院國際醫學部主任、東院呼吸二科主任,青島大學、大連醫科大學碩士生導師。
  • 腫瘤患者注意!青島市立醫院招募30名患者享免費會診
    9月6日(本周三),青島市市立醫院腫瘤專家將在該院本部院區和東院區,同時舉行「名醫+沃森智能醫生」腫瘤大型義診會診。  屆時,罹患肺癌、乳腺癌、結直腸癌、宮頸癌、胃癌、卵巢癌,經篩選符合「會診條件」的前30名患者,可免費得到「專家+沃森智能醫生」強強聯合制定出的國際頂級治療方案,患者或家屬可攜帶確診後的全部病歷資料,到現場參加篩選。
  • 市立醫院東院婦科可實名預約
        半島都市報4月12日訊(記者 陳美潔) 4月12日,記者從市立醫院東院區了解到,醫院開始在婦科實行實名制預約掛號,除節假日外,患者可通過現場預約、電話預約和診間預約三種方式預約兩周內出診專家。
  • 青島市立醫院東院門診導醫組獲評全國「敬老文明號」
    經地方推薦、國家衛生健康委和全國老齡辦審核,授予青島市市立醫院東院門診導醫組2020年全國「敬老文明號」榮譽稱號。   自「敬老文明號」創建活動開展以來,東院門診導醫組積極傳承中華民族孝老愛親傳統美德,營造敬老愛老的良好氛圍,秉承「優待、優先、優惠」的服務宗旨,及時了解老年就診人群的需求,主動改善服務、改進流程、創新舉措,規範服務細則,努力為老年人提供熱情周到、優質高效的醫療護理服務。   一、溫馨環境、無縫隙導診鏈,助老就醫更輕鬆。
  • 青島市市立醫院成功救治94歲心臟病患者
    近日,青島市市立醫院東院心臟中心通過微創手術,為一名94歲高齡患者進行了心臟瓣膜置換術。經過醫護人員的精心照護,老人闖過一道道難關,身體逐步恢復,於12月25日正式出院。中午十二點半,在東院綜合樓會議室,老人的家人將一面錦旗送給了副院長李永春、東院心內一科主任邵一兵、保健四科主任戴紅豔,感謝他們讓老人轉危為安。患者家屬劉女士說:「我父親患有心臟病已經很多年了,一直不好,近半年來反覆發作。以前他在家裡斜躺著,還能睡一點時間,到後來就發展到只能坐著,一躺下還不到二十分鐘就受不住了。」
  • 青島市立醫院(西院)生娃全攻略,還有同院孕媽群交流經驗哦!
    開始前小編先為大家帶來青島市立醫院(西院)同院孕媽群,  只要是在青島市立醫院(西院)產檢,  或者準備生產的準媽媽們都可以進群交流哦!  |青島市立醫院(西院)|    公交:公交車還是比較多的,2、5、205、212、218、301、305、308、320、325、366路、隧道3、隧道5、隧道7路在市立醫院站下車即是。  自駕:建議早晨7點前到,還可以有停車位。
  • 威海市立醫院鄭豔傑獲得「全國先進工作者」光榮稱號
    醫院急救綠色通道時間明顯縮短,實現了10分鐘內急性心肌梗死溶栓,30分鐘急診PCI(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手術,3小時急性腦梗塞溶栓治療……她帶領團隊在全市率先倡導「三先三後」服務理念:即先搶救後付費,先診治後掛號,先住院後辦手續。
  • 市立醫院東院新增550張床位 推進落實健康青島建設
      8月12日,青島市市立醫院東院二期工程門診住院樓試運行。醫院增加550張床位,其中ICU/CCU重症監護床位51張。
  • 上海市兒童醫院門急診多措並舉,讓患者安心就醫→
    尊敬的患者與家長:為加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有效減少人員聚集,阻斷疫情傳播,按照《傳染病防治法》和上級要求,上海市兒童醫院門急診多措並舉,落實防控,為患者提供安心便捷的就醫服務。01一、門急診服務範圍急診、發熱門診:— 瀘定路院區:24小時照常開診— 北京西路院區:不設發熱門診、急診其他門診:
  • 濱城區市立醫院定為濱州集中救治醫院,72小時完成五大改造!
    1月30日,濱城區市立醫院的正門入口,已經有多名工作人員負責警戒,勸阻無關人員入內。從29日起,這裡將開始72小時爭分多秒的改造建設工程。72小時後,這裡將從一所綜合醫院改造成定點治療醫院,集中救治發熱、疑似以及確診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目前,在濱州建設一所專門救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醫院,可謂迫在眉睫。疫情發生後,市衛健委將濱城區市立醫院確定為全市發熱門診定點治療醫院,市立醫院及時啟動了發熱門診,開展了發熱病人的預檢分診及診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