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壇,地處嶺南水鄉,依水而居,因水而興。優越的地理位置,豐沛的水資源,現代化城市功能設施改變市民生活,鳥語花香中商住樓盤鱗次櫛比星羅棋布……回首杏壇十年,這裡演變成一個欣欣向榮的城區、一片朝氣蓬勃的土地,這裡的高樓很養眼,如少女飄動的裙子,赤橙黃綠青藍紫,五色斑斕,豔麗多姿;這裡的道路四通八達,像這座城市的動脈,有氣吞萬裡之勢,活力十足,暢通無阻。杏壇十年,建設者們用勤奮和嚴謹,讓城市建設日新月異,煥發出熠熠的光輝。
經濟發展:更快的蝶變更快的崛起
「2019年,杏壇鎮實現地方生產總值256.49億元比2010年翻了一番;2019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3.06億元,比2010年翻了3倍。」一串串數據的對比,折射出杏壇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記錄著杏壇人前進的步伐。
十年來,杏壇始終把招商引資、項目建設作為推動經濟發展的「火車頭」,不斷優化發展環境,把企業發展當作經濟發展的載體、群眾就業的平臺,增加稅收的「聚寶盆」。
在順炎新材料實驗裡,技術人員對高性能工程塑料進行檢測,很難想像這是一家誕生自生產工廠的研發中心,已是掛牌新三板企業。」董事長付曼華說,十年間,見證了杏壇產業的蝶變。
這是杏壇鼓勵企業轉型升級的一個縮影。「這十年,杏壇產業朝著科技化發展,科技創新已成為杏壇『城市基因』」。杏壇鎮經濟和科技促進副局長徐錦成說,目前,在科技創新和股改上市中取得新突破,順炎、東哥一哥、帝通新材料等5家企業登錄新三板。
杏壇中心區域,城市面貌煥然一新。
「科技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強化自主創新能力,站上科技創新的制高點,才能贏得發展的主動權和話語權。」杏壇鎮黨委書記柯宇威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道。數據顯示,杏壇已有省級工程技術中心和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2個,市、區級工程技術中心48個,高企數量達168家,金科產融合已日漸成為杏壇經濟發展和企業不斷壯大的新動力。伴隨著杏壇加快推進新材料、智能家居五金、智能製造和新業態的產業步伐,杏壇科技產業將迎來巨大改變,這一點從科技補貼的申請和發放數量的對比上可見端倪。2014年,企業申請科技類補貼約300萬元,2019年,安排專項扶持資金1000萬元,扶持鎮內產業創新發展項目,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如今,光華德彥工業園、新材料產業片區、康寶·華騰廚電城、高贊工業區等村改項目同步推進,依託村改釋放空間,為引進新興產業提供保證;推動3400畝的順德(杏壇)新材料·智慧家居產業園,打造杏壇新經濟增長點。
杏壇首個集餐飲、商場、電影院、星級酒店、高端辦公於一體的城市綜合體項目。
城鄉巨變:更大的格局更大的舞臺
10年前,如果有人問,杏壇哪裡最繁華,最熱鬧,杏壇建設路附近——這是絕大多數人的回答。而如今,帶著同樣的問題,再走上街問一問,答案肯定不止一個。杏壇宏匯城商圈中心的強勢崛起,吸納了不少人的眼球。翻開杏壇城鄉發展記錄,十年間,杏壇進一步優化城市發展格局,統籌城鄉發展,完善城市功能,提升承載力,建設美麗鄉村,不斷優化基礎設施,城市面貌實現巨大改變。
從杏壇提出「一城三片區」規劃,即按照中心城區、南部高新產業區、西部港口經濟區、北部生態旅遊區的功能定位謀劃城市發展,一座座商業建築在杏壇拔地而起,新城競相發展,城市空間布局初步形成。當前,杏壇正編制以杏韻湖片區為核心打造杏壇中心城區。
十年間,杏壇大力實施「暢通工程」,珠二環高速、一環南延線、高富路、江順大橋、二環路北段等主幹路逐步建成通車,杏壇構築三橫四縱的主幹路網。2019年,南國路杏壇段改造升級通車,杏壇路網四通八達,5個高速出入口讓杏壇與珠三角實現了開放對接,杏壇交通形成了從末梢到樞紐的跨越。
「十年來,杏壇交通發展迅速,給人們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城區路網建設,將杏壇各個部分有機聯繫在一起,既提升了城市形象和品位,又帶動了杏壇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極大方便群眾出行。」市民潘信民說道。
順德「周莊」,杏壇水鄉旅遊的璀璨名片。(燈火 攝)
水鄉蛻變:更美的水更美的鄉愁
水鄉杏壇,人傑地靈。得天獨厚的水資源孕育著杏壇源遠流長的水文化。昔日環境汙染嚴重、衛生保潔欠佳的水鄉如今變得乾淨整潔,鳥語花香,處處有驚喜。
「水質改善了,河湧不臭了,蚊蟲都少多了」……如今,提到杏壇光華大道面前湧,不少周邊居民讚譽有加。自杏壇推進轄區內河湧整治以來,深入解決杏壇河湧水質功能衰竭、水環境惡化問題,逐步實現水體生態修復,使其成為「安全河、清水河、景觀河」。
杏壇古朗村內名勝古蹟甚豐,素有「三關」「六寨」「五拱橋」之稱。
光華大道面前湧整治是杏壇眾多河湧整治的一個縮影。為回應群眾熱點訴求,解決河湧汙染問題,杏壇多措並舉推進治水攻堅戰,2012年,投入1300萬元建設逢簡、吉祐、南華村等汙水處理系統,2019年,投資2億元建設14個農村分散式汙水處理站,解決村居生活汙水直排問題。
此外,通過實施截汙管網建設、河床清淤、生態修複試點等工作,使河湧黑臭水體得到初步控制。「如今,眾多河道黑臭現象消除,水質有所改善,生活質量提升了,街坊們的認可也接踵而來。」光華村黨委書記吳振球說道。
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旺。以水為脈,杏壇在持續打響水環境治理的同時,也譜寫著產城人融合發展的新樂章。
西山小學高新區學校正式投入使用。
民生福祉:更多的成果更多的幸福
民生無小事,民生最關情。杏壇十年新發展,受益最多的,大概就是杏壇轄區的居民。十年間,杏壇始終堅持不懈改善民計民生,教育、醫療、文體等方面設施得到不斷完善,成果惠及千家萬戶。
過去十年,杏壇堅持教育優先,持續加大教育投入,新建了昌教小學、西山小學高新校區、英傑思幼兒園、順寶幼兒園等學校,順德一中南校區、杏壇實驗中學正在規劃建設中,建成後著力補齊教育事業短板、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需求。醫療衛生方面,30個村(社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現全覆蓋,昌教村、南朗村獲得「廣東省健康促進示範村」、「佛山市『健康細胞』」稱號;杏壇醫院與杏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醫療聯合體,順利通過國家衛生鎮覆審。文化是一個城市的靈魂,守護著城市的根脈,浸潤著城市的魅力,承載著城市最核心的基因。
逢簡巡遊,領略逢簡水鄉美景。
眾所周知,杏壇是一座極富水鄉民俗文化底蘊和歷史文化韻味的小鎮,擁有龍舟說唱、人龍舞、八音鑼鼓櫃3項國家級非遺項目。每年農曆五月初八的「龍母誕」,是杏壇最具有影響力的文化活動,每年吸引珠三角上百條龍船齊聚龍潭,演繹水鄉文化大餐。在此基礎上,杏壇主動培育發展水鄉文化、狀元文化、武術文化,打造杏壇獨具特色的文化品牌,增強文化吸引力。
杏壇龍舟隊連續多年參加國際龍舟賽,高品位體育活動應接不暇,推動文體事業發展,擦亮杏壇全民運動的城市名片。(袁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