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國大學生就業高不成低不就 比高中生還要難
一名學生在首爾一所女子大學內看招聘信息 圖GJ 韓國大學生就業比高中生還要難 畢業於名牌高校、就職於知名企業、擁有高收入是不少韓國大學生的人生規劃。他們不願選擇中小企業,致使現在就業前景糟糕。比起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窘境,提供給高中畢業生的就業崗位卻有所增加。 就業競爭激烈 二戰後,韓國經濟幾十年的快速發展得益於加大教育力度。如今經濟增長速度放緩,高校畢業大軍面臨就業壓力。 宋雅賢現年23歲,8月從韓國著名的梨花女子大學畢業。
-
三成韓國大學生高學歷低就業 「過度教育」可能是個坑!
人民網訊 據韓媒報導,約三成韓國大學生「高學歷低就業」,即每3名大學畢業生中,就有1人學歷超過他們現任工作崗位需求。這種在工作中高能低就的情況被稱為「不充分就業」。近日韓國央行發布的報告顯示,「不充分就業」現象從2000年開始引起關注,近年來越來越凸顯。
-
韓國"教育熱"致高學歷人才過剩 高中生就業將更容易
中廣網北京4月12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導,據媒體報導,今後韓國高中畢業生直接就業將越來越容易,而擁有大學以上文憑的人就業卻越來越難。如果按照這種趨勢的話,今後,高中畢業的人員就業越來越容易,而大學以上文憑的人就業將會越來越難。 韓國人的教育熱情在全世界都是有名的。歐巴馬就曾經說過,「要學習韓國人的教育熱潮。」並且委任在美國的韓國人任教育部門的職位,對美國的學校教育進行大規模的改革。 韓國的家長們至今都在把「孟母三遷」作為座右銘,為了讓孩子獲得更好的教育,不惜犧牲一切。
-
大學生就業難,大學學歷真的貶值了嗎
目前社會上存在著數量龐大的大學生群體,他們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對未來感到迷茫,最直接的就是他們找不到令自己滿意的工作。很多人將這種「大學生就業難」的現象總結為「大學學歷貶值」。不少老一輩甚至拿他們那個年代的各個層次學歷與當前相應層次學歷作對比,得出「原來的中專、大專都比現在的本科、研究生吃香」這種結論!
-
應屆大學生就業難在哪兒
近日,智聯招聘發布《就業困難大學生群體研究報告》。報告將6月份仍在投簡歷的應屆大學生識別為「就業困難大學生群體」,從學歷、性別、地域、院校、專業等角度對這類群體進行畫像,透過供需錯配的視角分析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結構性原因,並提出了當前應對今明兩屆畢業生就業「雙屆疊加」局面的政策建議。
-
當前大學生就業難在哪
我們對智聯平臺的大數據進行了深度挖掘,將6月份仍在投簡歷的應屆大學生識別為「就業困難大學生群體」,從學歷、性別、地域、院校、專業等角度對這類群體進行畫像,透過供需錯配的視角分析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結構性原因,並提出了應對今明兩屆畢業生就業「雙屆疊加」局面的舉措。
-
解讀中國女性生活狀況 女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突出
女大學生就業難成為無法迴避的社會問題 藍皮書中收錄了全國婦聯發展部的《女大學生就業創業狀況調查報告》,並首次公開發表。 2009年全國普通高校應屆畢業生611萬,加上歷年累計的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有710萬畢業生需要就業,其中女大學生約佔48%。
-
大學生「爛大街」,本科畢業難就業——妖言惑眾,本科生永遠稀缺
每年都有這麼多的畢業生流入社會,從填補人才空缺到人才市場泛濫,就業困難成為社會普遍現象,大學生群體頗受關注,因此,人們往往會聚焦在大學生就業問題上,所以就有了「大學生遍地都是」,「本科畢業沒前途」這種荒誕的說法。事實是因為稀缺,所以備受關注,大學生依然是稀缺性人才,本科畢業生永遠「優於別人」。
-
本科畢業就業難,學歷貶值薪酬下降5.1%,高校生就業內卷怎麼破?
2020年,北大清華學生入職杭州餘杭區街道辦,非211、985高校出身的碩士求職難,諸多高學歷就業下沉的現象引發關注,美國社會學家柯林斯在《文憑社會》書中提出的「文憑通貨膨脹」現象是否正在中國重現? 11月,浙江大學三位作者發表的一篇論文利用2017年智聯招聘網站上約2萬份簡歷和同期1.6萬個招聘崗位作為樣本進行研究,認為過度教育普遍存在,並且帶來了薪酬懲罰。
-
《就業困難大學生群體研究報告》發布 大專學歷就業最難
8月13日,智聯招聘發布《就業困難大學生群體研究報告》(將6月份仍在智聯招聘平臺投簡歷的應屆大學生視為就業困難大學生群體)。報告顯示,考慮到升學等因素,今年約有590萬大學生要在市場化機構就業。智聯數據顯示,6月份平臺上仍有26.3%的2020屆應屆生在求職。在大學生就業市場整體供需上,數據顯示,過去一年(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在智聯招聘平臺上針對應屆大學生發布的崗位數同比下降7.1%,而投遞簡歷的大學生同比上升35.2%。
-
大學生就業難的真相究竟如何?(大數據揭示)
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一度升高,現在又到一年高校畢業季。自大學生大規模擴招以來,大學畢業生數量激增,其增長速度過快,導致嚴重的供過於求。而且擴招的結果是,本科畢業證的含金量大為減少。我們不妨先用客觀的數據來分析一下大學生在中國究竟有多少據2010年中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報導顯示,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人口中,只有小學文化程度的人口為3.59億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為5.19億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口為1.88億人;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為1.19億人。
-
韓國研究生前置學歷有問題怎麼學歷認證?
韓國研究生前置學歷有問題怎麼學歷認證?隨著就業競爭壓力加劇,出國留學再回國工作的模式被越來越多家庭所選擇。但是隨之而來的也有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回國後需要進行國外學歷認證,就容易出現很多情況導致認證不通過。
-
為什麼都說大學生就業難?
大學生就業「難」其實是一個相對概念,不是指大學生無法就業,其實是指大學生無法按照理想狀態就業。比如環境,薪水,發展狀況不盡如人意。並且,大學生離開象牙塔進行初就業時,不但需要與同齡人進行競爭,在一定程度上還需要與有豐富工作經驗的職場老人進行競爭,這個時候畢業生的身份並沒有帶來什麼求職優勢。其實造成大學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是「供大於求」。我國自1999年開始擴招,高等教育入學人數不斷增加。
-
報告發現:六大結構性錯配導致大學生就業難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聰聰)哪些大學生就業難?近日發布的《就業困難大學生群體研究報告》顯示,6月仍有26.3%的2020屆應屆生在求職,在這部分學生中,大專學歷就業最為困難,低層次的熱門專業畢業生就業困難。除了因疫情衝擊導致的總量供需矛盾之外,用人單位的崗位需求和大學生的能力與期望之間的結構性錯配,也是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
-
大學生就業難,難在哪?看看這份研究報告
來源:讀特2020 年大學應屆畢業生人數約為 874 萬,需要在市場化機構就業的大約有 590 萬大學生。據智聯招聘最新發布的《就業困難大學生群體研究報告》顯示,今年6月仍有 26.3%的2020屆應屆生在求職。是什麼原因造成他們就業難?難在哪兒呢?
-
大學生就業難結構性錯配是主因
、智聯招聘相關專家組成的「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課題組發布了《就業困難大學生群體研究報告》。「除因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導致的總量供需矛盾之外,用人單位崗位需求與大學生能力和期望之間的結構性錯配,是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課題組負責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部副部長卓賢說。
-
大學生就業難在哪?「結構性錯配」是主因
日前,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智聯招聘相關專家組成的「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課題組發布了《就業困難大學生群體研究報告這意味著,大學生就業面臨「雙屆疊加」局面。據悉,在考慮升學、出國以及後續公共崗位落實等因素後,今年全國約有590萬應屆大學畢業生需要在市場化機構就業。《報告》提出了應對今明兩年應屆畢業生就業「雙屆疊加」局面的舉措。「除因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導致的總量供需矛盾之外,用人單位崗位需求與大學生能力和期望之間的結構性錯配,是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
-
大學生就業難在哪「結構性錯配」是主因
來源:經濟日報圖集 日前,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智聯招聘相關專家組成的「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課題組發布了《就業困難大學生群體研究報告》。眼下,2020屆畢業季已經過去,2021屆秋招又將到來。
-
本科生難就業遍地都是,為何專科生卻能很好就業?學歷沒優勢了?
本科生難就業遍地都是,為何專科生卻能很好就業?學歷沒優勢了? 如今大學生的就業形勢確實比較嚴峻,很多學生畢業後都是歇業在家,這其中很多都是本科生,這時很多人就開始貶低本科生,說如今本科生遍地都是,學歷貶值了,事實真的像人們所說一樣嗎?
-
疫情下韓國中小企業招聘數銳減,大學生休學或延期畢業現象普遍...
" 在就業特別講座中聽說,比起以畢業狀態成為無業游民,選擇推遲更好。" 連續兩年延期畢業後,25 歲的韓國大學生崔某說出了如此選擇的原因。當被問到何時畢業時,他回答:" 就業了就會畢業。"在韓國,同他一樣選擇延期畢業的大學生不在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