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嶼街道舉辦「尋根紅色記憶,共建青春琴島」五四主題團日活動。
在中共福建省第二次代表大會會址前,參加活動的青年與遊客合影。
陽光下的鼓浪嶼熠熠生輝,憶往昔,多少青年在此燃起革命意志,揮灑熱血,看今朝,新時代的青年毅然接過紅色旗幟,砥礪前行。
4日,「尋根紅色記憶,共建青春琴島」五四主題團日活動在鼓浪嶼舉行,活動由鼓浪嶼街道團工委主辦,全島各駐島單位的團員青年代表70餘人參加。
「打卡」紅色記憶點 為遊客講述紅色故事
此次主題活動旨在用活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而素質拓展中的一項重要環節就是在鼓浪嶼上的8處紅色記憶點「打卡」,完成任務。儘管參加活動的青年們來自各駐島單位,但不少人直到昨日才恍然發現,他們對一些紅色記憶點僅停留在「久仰大名」,卻沒有真正實地走訪過。
「像福州路127號中共福建省委軍委機關舊址,我們今天才看到『廬山真面目』。」郭小妮和李穎不約而同地提到,郭小妮是鼓浪嶼派出所民警,李穎是鼓浪嶼城市管理執法大隊工作人員,平時在島上辦公的她們只聽說這一地點,從沒去過,於是在完成素質拓展環節時,還來回找了一陣。在舊址前,她們完成任務:教遊客用閩南語說這一紅色記憶點的全稱,這讓她們和遊客都對那裡留下很深的印象。
任務還包括向遊客介紹紅色記憶點的歷史故事。內厝澳社區的工作人員甘秋傑接到的任務是介紹內厝澳449號中共福建省第二次代表大會會址,他發揮得不錯,看到遊客認真聽介紹的神情,自己也很滿足。
鼓浪嶼街道辦的領導表示,此次主題活動讓大家一起重溫紅色記憶,接受愛國主義教育。駐島單位的青年將更加明晰在革命年代,鼓浪嶼憑藉其特殊的地理優勢,鑄造了一座座捍衛革命成功的「紅色堡壘」,以此激發青年知黨、信黨、愛黨的理想共識,凝聚起青年不忘初心、繼續前進、護島有責的磅礴力量,引導琴島青年成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活動形式時尚豐富 彰顯琴島青春活力
青年們奔跑在紅色記憶點之間,猶如一道道紅色閃電,令小島洋溢青春氣息。據了解,這是五四主題團日活動第一次以素質拓展的形式展開,在傳承鼓浪嶼紅色文化的同時,融入遊戲、街拍等時尚元素,增強趣味性,展現青年拼搏向上的生機活力。
「我們不僅奪得了活動的優勝,還是唯一完成『打卡』8個紅色記憶點的隊伍,這靠的是我們的拼勁!」李穎說,『打卡』了第7個紅色記憶點之後,距離結束時間僅剩17分鐘,而最後一個地點是英雄園,位於英雄山上,有一大段坡路要爬。可是隊員們沒有絲毫猶豫,決定咬牙跑下來。李穎記得,最後當大家跑回集合地點人民體育場時,每個人的臉都是紅撲撲的,「我們都說,這才是青春呀!」
在活動的尾聲,每位青年佩戴團徽,面對團旗,高聲重溫入團誓詞,五四精神在心中油然而生。青年們決心肩負責任感和使命感,在工作崗位上秉承兢兢業業、自強不息的精神,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文化遺產保護的指示要求,把老祖宗留下來的文化遺產精心守護好,讓歷史文脈更好地傳承下去,讓鼓浪嶼明天會更好。
您知道鼓浪嶼的
這些紅色記憶點嗎?
●中共福建省委軍委
機關舊址
●地址:福州路127號
1930年6月,時任中共福建省委軍委書記的蔡協民與軍委秘書的曾志,雙雙來到鼓浪嶼,他們以夫妻名義租下福州路127號的二層,一套可以相通的一廳兩房。
這裡成為蔡協民指揮全省武裝鬥爭和軍事建設的機要之地。軍委文件的交換由秘書曾志負責。每天上午,曾志都會像家庭主婦一般去市場買菜,但實際上,她是要將一些重要文件轉交出去。負責接頭的是一個年僅十五六歲的男孩,名叫黃業章,住在虎巷8號,那是當時的省委機關舊址。然而,僅僅不到一年,虎巷8號的省委機關遭到破壞,蔡協民與曾志也不得不搬離福州路。
●中共廈門中心市委
聯絡站舊址
●地址:泉州路54號
1932年,臺灣籍醫生李永章來到鼓浪嶼,用借來的500元,在泉州路54號的這棟洋樓開設私人診所,取名神州醫院。同年2月,李永章結識了臺灣同鄉張水杉,在張水杉的介紹下,李永章認識了廈門中心市委組織部長嚴壯真,後來嚴壯真介紹李永章加入中國共產黨,神州醫院也成立了黨支部,李永章變成支部負責人。以神州醫院為據點,李永章成功掩護了眾多地下同志進行革命活動。他們甚至還營救了進步學生陳麗華、曾毓秀,保釋她們出獄。此外,李永章還為張雲逸將軍治過病。(廈門日報 文/圖 記者 林路然 通訊員 楊坤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