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縉雲,熱情而蓬勃。7月30日晚,縉雲美校的音樂廳內,時而磅礴、時而粗獷、時而急促、時而輕柔的鋼琴旋律在鋼琴師魔幻般的指端飛出,就這樣不設防地叩進你的心門,與心靈來一次美好的約會。當行雲流水的鋼琴旋律與高昂的聲樂響徹大廳時,震撼人心的音樂力量訴說了人類最美好的語言,靜謐但鮮活。
這場由縉雲音樂家協會主辦,縉雲美校、維也納琴行、浙江牛江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協辦的一往「琴·聲」——石城夏日音樂會,讓縉雲美校的音樂廳內座無虛席。
青年鋼琴家、德國科隆音樂學院鋼琴演奏博士葉子豪;青年鋼琴家、上海音樂學院青年教師吳笛;青年鋼琴家、華東師範大學青年教師蘇帆;以及縉雲美校音樂教師、麗水市音樂家協會理事趙凱;上海音樂學院聲樂表演(美聲)藝術碩士、縉雲縣抒情女高音張碧樂,為大家帶來了鋼琴作品斯特拉文斯基的《彼得魯什卡》、斯克裡亞賓的《第四鋼琴奏鳴曲》、中國作品《瀏陽河》、《牧童短笛》、雙鋼琴作品《C大調奏鳴曲》、膽小鬼之《森巴舞曲》、以及聲樂作品《天神賜良》《故鄉》、《幽蘭操》《我愛這土地》等天籟般的視聽盛宴。
音樂會由縉雲縣音協主席杜錦洪主持,在一首童聲合唱《西風的話》拉開序幕,歌曲借「西風」之口,生動地描寫了一年來小朋友的成長和節令景物的變化。晨詠童聲合唱團的小朋友們首次登臺,驚豔亮相,聲入人心。
《彼得魯什卡》是一部極具炫技性的鋼琴獨奏曲,用一架鋼琴表現一支交響樂隊,要求演奏者的大腦對音色的想像力極為豐富,被譽為鋼琴作品中最難演奏的作品之一。當中國音樂最高獎「金鐘獎」獲得者、首位榮獲韓國裡赫特國際鋼琴比賽第一名的葉子豪,用一雙靈巧的手在黑白琴鍵上跳躍時,將自己與音樂融為了一體,連續17分鐘的快速演奏,充分地展示了樂隊化的力度、速度和音色,讓聽者在音樂中感受作品。
《第四鋼琴奏鳴曲》和《瀏陽河》在吳笛的傾情演繹下,旋律優美、流暢,牢牢抓住了大家的注意力,音樂的橋梁此刻與心靈共通。
《牧童短笛》經過蘇帆高山流水般的彈奏,刻畫了完全不同於西方風格的中國田園音畫。
縉雲美校青年教師趙凱的《天神賜良》《故鄉》,帶著縉云為藝術教育事業無私奉獻的老師們的情懷,在鋼琴的伴奏中歌聲嘹亮感人。
張碧樂的《幽蘭操》《我愛這土地》,把她對音樂、對歌唱藝術的執著和追求帶到了歌曲中,餘音嫋嫋,不絕如縷。
還有鋼琴家們的雙鋼琴演奏《C大調小奏鳴曲》《森巴舞曲》,令音樂愛好者內心狂喜不已。兩位高段位的演奏者分別彈奏一架鋼琴來完成一部作品,講究的是協調與高度配合,令人耳目一新。
音樂會最動人的環節當數《琴童聯奏》。當四位不同年齡段的縉雲小朋友用他們還稚嫩的鋼琴聲在鋼琴大咖殷切的目光中凝神認真演繹時,我們仿佛看到了縉雲未來的鋼琴家一步一步地茁壯成長。
蒞臨音樂會現場的還有我國著名聲樂教育家、男高音歌唱家、上海音樂學院聲樂系教授卞敬祖老師,著名聲樂教育家、女高音歌唱家趙憲老師。
卞敬祖教授動情地說:「整場鋼琴音樂會演奏下來,全場觀眾能如此安靜地欣賞,聽得如痴如醉,真的是讓我非常感動。這說明我們縉雲人民的音樂素養高!」今年83歲高齡的卞教授坦言,要辦一臺鋼琴獨奏音樂會難度大,尤其要結合聲樂演出更不容易。來之前他還有些擔憂,沒想到結果令人驚喜。
這次,卞教授是應其關門弟子張碧樂的邀請來縉雲。卞教授說,這是他第三次縉雲之行,縉雲在浙江有一定的影響力,是一個美麗的地方,也希望縉雲的音樂影響力越來越強。
來源:麗水網申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