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身邊的太監所用的帶毛毛的棍子是什麼?實際上大有學問

2020-12-23 嗔痴文化觀

在看一些清朝的電視劇時,我們總會看到侍奉皇帝或者妃子的那些太監,手裡總拿著一根毛毛的棍子,這就奇怪了,這個東西究竟有什麼用途,這些太監會一刻不離手呢?

實際上這個毛毛的棍子大有來頭,不信就讓我跟你好好說一說它的歷史來源和用途,你就會更加明白了。

歷史淵源

這根奇怪的毛棍子其實有專業的學名,叫做拂塵,也有地方稱之為塵拂、拂子或塵尾,它的歷史可是十分悠久的,主要就分為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原始階段,也就是秦漢時期,這個時候人們發明拂塵是為了滿足最簡單的需求,比如在平時去哪裡需要坐下的時候,順便用拂塵將灰塵拂去。

當時的原始程度還比較好,森林以及原生態都比較好,所以蚊蟲蒼蠅等害蟲對大家而言是十分頭疼的,因此用拂塵可以驅散它們,在蒼蠅或者蚊蟲來叮咬自己的時候,用拂塵輕輕一揮,它們就逃之夭夭,自己則是可以得到半日安寧了。

第二個階段就是具有精神象徵的階段,也就是拂塵在道教中成為一種法器。其實最開始的時候,拂塵也還是為了掃除一些灰塵或者驅趕蚊蟲的,但是在道家時間久了,總需要給予其一些精神寄託,比如將其作為一種法器流傳下來。

道家的三大法器分別是腰帶、拂塵和寶劍,這三樣東西在道家弟子接受民間遊訪的時候是必備之物,腰帶是為了提醒弟子要記得道家清規,不得近女色,拂塵則是提醒弟子拂去心中煩惱雜念,而寶劍自然是斬斷一些不該有的思緒,好安靜做一個道家弟子。

後來拂塵還成為道家的一種防身之物,在外邊雲遊要是遇到危險,還可以將其當作暫時的防身之物,因為其有一根棍子,還是很有殺傷力的,至少在冷兵器時代還是可以防一下。

第三個階段則是進入佛家,成為佛家的一種象徵,佛家用來打掃書房的那些經書典籍上邊的灰塵,同時也提醒佛家弟子要隨時記住自己是一個出家人,不該有的雜念,統統都用拂塵拂去,不要留在心中。

第四個階段才是成為太監所用的一種招呼皇帝妃子的工具。這時候的功能就比較有趣了,值得我細細講一下。

太監所用拂塵功能

當拂塵成為太監所用工具的時候,功能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這時候的功能沿襲了古人的智慧,第一點就是給皇帝妃子打掃座位灰塵、驅趕蚊蟲,皇帝經常在皇宮後花園走走逛逛,這些地方環境優美,植被覆蓋很好,所以蚊蟲自然就比較多,太監跟隨在皇帝身邊,要是有蚊蟲飛來飛去,太監就用拂塵驅趕,皇帝自然就得到安寧了。

皇帝要是走累了,想要找個地方坐下,太監自然就要用拂塵拂去座位上的灰塵,免得把皇帝的屁股弄髒了,要是妃子更不用說,女人喜歡講究儀式感,即使座位上沒有灰塵,也需要太監去用拂塵做下樣子,免得難為情。

第二方面是提醒太監不要對妃子有歪心思,太監成天服侍妃子,還有很多漂亮的宮女在身邊,雖然太監已經被進行過宮刑,可是偶爾心中還是會有一些雜念,比如在歷史上的很多朝代,太監都還要娶妻或者與宮女組成對食夫妻呢,足以見得太監還是會有想法的。

所以用拂塵來提醒太監,要隨時記住自己的身份,不要幹一些與自己身份不符合的事情,要不然危險可能就會如約而至,到時候只有吃不了兜著走了。

第三方面就是用它來做暗器,有時候太監陪伴皇帝出去玩,比如乾隆皇帝就十分喜歡去江南地區玩耍,經常會遭到各種人的暗算,這時候太監帶著的拂塵通常就是一件暗器,在拂塵的杆子裡加入一些暗器,比如毒針之類的,可以用來保護皇帝安全,避免皇帝落入危險的境地。

不得不說其實這個時候的太監還是十分聰明的,為了皇帝的安全想方設法,連暗器都能想出來,危險程度很多時候甚至超過刺客,皇帝還是十分擔心的,萬一太監對自己有什麼壞心思,那就完蛋了,因此用拂塵做武器,畢竟還是少數情況。

拂塵的材質也是很有講究的,不同的材質就代表太監不同的身份級別,拂塵所用的材料越好,說明太監級別越高,一般的太監使用的是抹布給皇帝擦灰塵,用得上拂塵的都是高級別的太監,皇帝身邊的太監所用拂塵材料更是用馬尾巴或者鹿尾巴精製而成,價格不菲。

結語

可以說太監所用的這根帶毛毛的棍子,可是一種物質文化遺產,雖然如今很少有人使用,但是它的歷史價值值得我們引起重視,應該將其研究透徹並且好好保存下來,不要讓我們的後人對此完全不知道,更不要把它徹底弄丟了,那將是一大損失!

備註: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必刪,歡迎評論留下有趣思想。

相關焦點

  • 為何古代太監手裡要拿個帶毛毛的棍子?
    帶毛毛的棍子?那叫雞毛撣子。古人拿著的是拂塵,棍子後面綁上一束軟軟的動物的毛(比如馬尾),早先,是用來驅趕蚊蟲的,當然也並不是什麼太監專用。另外,大夥圍坐進餐,還喜歡用芭蕉葉做盤子,用手抓著吃。這種生活方式,就更加招蒼蠅和蚊子了。所以,在古代印度,就自然而然地發明了拂塵。
  • 電視劇中,太監手上為何總是拿著一個帶毛的棍子?這有什麼作用?
    文/三叔小記古裝劇中,似乎每個太監手上都會拿著一個帶毛毛的長棍子。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這個長棍子有什麼用呢?為什麼人手一把?這個棍子它有名字,所謂的「拂塵」——長柄,柄的前端帶有白色的毛毛。從電視劇中能明顯地看出來。實際上,持有拂塵的人並非只有太監,還有丫鬟。
  • 古代太監手裡為何要拿拂塵?這兩個用處,應該很少有人知道
    人們對古代的太監的印象除了娘聲娘氣之外,就是陰險奸詐,容易報復人。可是很少人會去留太監手上為什麼總喜歡帶著一根毛毛的棒棍,那麼大家知道這棍子到底是用來做什麼嗎?顧名思義,太監手中的長毛棍子跟道士修煉的仙拂一樣都叫做拂塵。
  • 古代皇帝去世時,太監總要喊一句''駕崩'',駕崩是什麼意思
    經常看古裝劇的朋友們可能見過皇帝去世後太監哭著跑出來大喊「皇帝駕崩了」的場面。古代皇帝去世時,太監總是要喊「駕崩」,駕崩是什麼意思?這句話伴隨著悲痛的哭聲。「承河」是指皇帝、皇太后、太皇太后的死亡。死亡在古代漢語中也有等級,不同等級的稱呼不同。例如,醫生因「死亡」,天子因「死亡」,「勝利」而死亡,意思是「黃駕駛崩潰」。《禮記》中,天子被稱為「崩潰」,諸侯被稱為「死亡」,醫生被稱為「死亡」,史事被稱為「布洛克」,平民被稱為「死亡」。《唐代示例規定》無償,2件以上射殺,5件以上卒死,後肉死於平民。
  • 古代皇帝吃飯都有一個太監試菜,萬一是慢性毒藥呢?
    我們都知道,古代的皇帝為了防止被下毒,那麼吃飯前總有太監試菜,但難免有人會問,如果是用慢性毒藥呢,這太監不就試不出來嗎?其實這個擔心是比較多餘的,用慢性毒藥毒死皇帝的可能性,幾乎是不存在的。主要原因有這麼幾個:時間跨度長,容易暴露要知道的是,給皇帝做飯的御膳房那也是有監管的,如果使用慢性毒藥,那麼毫無疑問,就需要小劑量長時間服用才可能出現效果,這就使得下毒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這樣長時間反覆的進行下毒,是很容易暴露目標的,實現起來太過困難。
  • 古代皇帝如何選妃?簡直讓人羞於啟齒,太監們還用尺子來丈量
    古代皇宮是怎樣選皇帝妃子的,你符合古代的審美觀嗎?在古代,皇帝選妃有著相當嚴格的標準。入選對象不僅僅要出身名門,還要沒有麻子,沒有口臭,沒有鼻炎,沒有腋臭,沒有痔瘡,沒有腳氣,沒有任何婦科疾病。 當然,這只是些泛泛的條文,有些簡直匪夷所思。外形條件,首先是對頭髮的要求,古代選妃的第一關就是頭髮必須 「烏髮蟬鬢」。
  • 古代太監和宮女對食是什麼意思,是電視劇裡演的那樣嗎?
    因為古代太監和宮女的生活基本都是在高牆之內,又宮規森嚴,有的人進來了一輩子都出不去,寂寞和空虛是難免的,所以大家互相結為伴侶,一起吃飯約會,簡單說」對食」就是宮女與宮女之間或者太監與宮女之間的戀愛關係,雖然有些太監對女性還是興趣濃厚,但是畢竟太監的男性生理功能是不完整的,所以這種」對食」大多都只是雙方在心靈上互相尋找慰藉。
  • 古代太監目不識丁,他們是怎麼宣讀聖旨的?答案說出來你都不信
    答案說出來你都不信眾所周知,在古代皇宮大院當中,因為有些力氣活,女性無法完成,需要男性完成,並且因為後宮嘉嬪眾多,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煩,於是宦官這樣的職位就此出現,由於宦官是封建制度的產物,所以一直被人看不起,不過在皇宮當中,宦官無法威脅皇權,一些皇帝們都會精心培養,然而在史書資料中記載,古代太監目不識丁,那麼令人質疑的是,他們不識字,是怎麼宣讀聖旨的呢
  • 古代皇帝的御膳是什麼水平?
    對農婦來說,對皇宮奢靡富貴的想像就是隨時有柿餅吃。在古代,擁有至高無上權力的皇帝住最好、最大的房子——皇宮,穿最珍貴的衣服——龍袍。而住在紫禁城裡的他們,到底吃什麼?皇上什麼時候想吃飯全憑心情,而只要皇上叫了「傳膳」,沒有御廚現場開火的道理。並且,皇帝的食物做工複雜,一百多道菜,很多都是御廚提前一天就準備好的,一直在小火溫著,隨時都能上桌。慈禧的一項發明是,在菜裡拼成「洪福齊天」「萬壽無疆」這些字,極盡奢靡。實際上,慈禧真正吃的也就是離自己最近的幾道菜,遠處的菜她甚至看不清是什麼。
  • 古代太監的生活究竟怎麼樣,為什麼滿身都會有尿臊味?
    中國有著幾千年的歷史,古代太監乃是封建社會遺留的殘物,他們乃是最特殊的群體,為了生活他們選擇進入皇宮當太監,他們都是來自農村的苦孩子,如果不是為了生活誰會選擇進宮當太監,這些太監註定是不能夠有後代的,進入皇宮之前是需要將其淨身,就算從皇宮出來也飽受世人的歧視和冷眼想看
  • 古代太監和宮女對食具體做什麼?看完後接受不了,難以啟齒的痛
    不過因為有的宮女在出宮以後找不到好人家,所以她們也只能在皇宮中隨便找一個太監在一起,兩個人在一起之後也會產生一個現象,就是對食,那麼在古代皇宮中,太監和宮女在一起對食的時候,他們都具體做什麼呢?看完以後也是不敢相信這樣的一點,也讓那些宮女還難受,接下來就跟隨小編的步伐一起來看看吧。
  • 古代皇帝一頓飯多久能吃完?
    皇帝吃一頓飯,除了試毒環節之外,其他環節基本上跟我們現在吃飯基本一樣,皇帝吃飯所需的時間,應該跟我們今天在外面點個菜差不多。當然,皇帝一個人的菜品是非常多的,不過不用擔心,他的廚師也多呀,另外還有早已經做好的溫飯,所以根本不用擔心他的上菜速度,肯定不存在太監跑過來說什麼「菜馬上好了」。
  • 古代的太監為什麼總是拿一把拂塵?看完真的長見識了!
    在我國的古時候,皇宮中一定會有的一類人就是太監,而宮裡的大小雜活都是需要太監去做的,皇帝妃子也是需要太監服侍的,所以在皇宮中太監的數量是不少的,他們是為整個皇室的大家族服務的,但是太監在宮裡的地位卻是比較低的。
  • 古代太監大多不識字,為什麼還能宣讀聖旨?原來有這個辦法
    提起太監和聖旨,大家總是會想到穿著宮服的宦官,臉色白淨,表情高傲,胳膊上有灰塵,雙手從兩端打開法令,尖聲喊叫「奉天承運」。一般去皇宮當太監都是家境很差的,所以這些太監沒有上過學,也不會識字。那麼,他們是怎麼朗讀聖旨的呢。其實這個問題的原因是我們對「太監」不太了解。
  • 古代太監娶妻後,會要求她們做什麼?尋常女子根本無法承受這種痛
    畢竟在古代的王朝,各方面經濟都比較落後,很多貧窮人家都吃不飽穿不暖,有的家裡為了維持生計,還會將自己的女兒生氣大戶人家當丫環,男孩兒則會送進宮裡當太監,在那個大環境的趨勢下,有不少人都走上了這條路。皇宮的富麗堂皇是很多人窮盡一生的夢,不管什麼朝代都是權力最集中的地方,也是讓人最嚮往的地方,因為這裡有著他們平常見不到的富貴和奢華。
  • 古代太監怎樣上茅房?既不是蹲著也不是站著,全靠一條手帕解決
    在古代的時候,一國之中權利最大的就是皇帝了,所有人都得遵從皇帝的旨意,特別是在清朝前期的時候,皇帝的權利達到了頂峰,幾乎所有事情都是皇帝一個人說了算。而且皇上的身邊會有很多宮女太監伺候著,那些宮女太監都是在適宜的年齡自願填賣身契進去宮中的,並不是進去宮中就能夠成功的成為伺候皇上的人,還要經過重重的選拔才能夠通過考驗,才有資格留在皇上的身邊伺候。
  • 古代太監娶老婆,婚後如何對待她們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感謝大家的閱讀,喜歡小編為你精心編輯的文章嗎?歡迎留言評論,小編都會虛心接受的,你們是小編前進的動力哦。每天一點點進步,分享彼此的歡樂!如果喜歡就關注訂閱吧!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看的開心可以點個好看 。眾所周知,太監是古代宮廷之中非常重要的一種職位,宮女無法完成的體力工作,一般都有太監來完成。因為沒有了生殖器,太監也註定會孤獨終老。
  • 康熙:一個愛好學問的皇帝,連身邊的侍衛都能引經據典_英名
    原標題:康熙:一個愛好學問的皇帝,連身邊的侍衛都能引經據典康熙,名玄燁,愛新覺羅氏。他八歲即位,康熙六年親政,是清代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康熙皇帝少有大志,少年時期就智除鰲拜,青壯年時期又平三藩之亂,收復臺灣統一全國,打擊沙俄、準噶爾等邊境勢力。不光武功可稱卓越,康熙文治之功也不可埋沒。
  • 古代家庭關係怎樣排輩?為何有人說很困難
    和絕大多數人想像的不同,並不是說古代庶子需要拜嫡母或者說嫡母和庶子之間有什麼關係,而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庶子自從生下來開始,他就需要絕對意義上服從嫡母。當然在古代也不是母系社會,而是父系社會,為什麼在父系社會當中,孩子的身份地位要比嫡母的身份地位相差這麼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