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家有一個三年級小學生的家長,每逢寒暑假收到最多的信息,就是放假了你家孩子要不要去遊學?去哪裡遊學?
遊學一次,第一次遇到時,我還專門查詢了相關的資料。
遊學是世界各國、各民族文明中,最為傳統的學習教育方式。而現代教育意義的遊學,則是20世紀隨著世界和平潮流和全球化發展產生出來的,並逐漸成熟的一種國際性跨文化體驗式教育模式。
你還別說,這個教育模式一旦扯上世界和平,扯上民族文化,那真是水漲船高,備受推崇!
其實,所謂的遊學,也不過是為了把「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的過程演變的一個方式。
隨著父母對孩子的教育,越來越關注,大家對於給孩子遊學,似乎形成了慣例,為了讓孩子增長見識,多見世面,家長們那是砸鍋賣鐵,都要參與。
出國遊學成熱門
你還別說,每到暑假,就會有各種機構,發出橄欖枝,給你說現在都是地球村了,遊學當然是出國最好了。
什麼出國遊學半個月,就還你一個世界小學生!出國遊學就選歐洲,那裡有最好的文化底蘊,還有世界聞名的藝術殿堂。
總之喊出的口號,那是一個比一個玄乎。如果你家孩子不出國遊學一番,大有沒法和其他同學交流的趨勢。
當然出國遊學是很不錯的提議,同時也可以讓孩子學會獨立的同時,更是增長了孩子的眼界。
也正是因為父母對孩子暑假,會不會荒廢學業?再加上暑假不是用來玩的,而是用來拉開距離的雞湯攻勢,父母們不但要讓孩子非出國遊學不可,甚至有種不達目的不罷休的趕腳。
於是出國遊學從20世紀出現到21世紀後,則有越演越烈的趨勢。不但搶手,更是有時候排隊都未必搶得到名額。
家在北京的魏女士,每年給兒子出國遊學的費用是10萬。他們搶到的是斯坦福夏令營,很是搶手,三個星期費用大概3萬。
據說很多星二代也選擇了這個,因為在這個夏令營裡,可以學開發APP、製作機器人等,如果選擇住學校宿舍,還要多加2、3千美元。
而魏女士則選擇和閨蜜合租,三個星期6000美元,這樣加上母子的機票和夥食,以及周末的附近自駕遊,全部花銷得10萬左右。
而這樣的出國遊學費用,是很普遍的。但對這樣的花費,在很多中產家庭中,他們都覺得花得值,於是衍生了出國遊學的熱門。
由此可見,出國遊學,學到什麼不重要,關鍵你得先有錢。所以那些說,不屑於讓孩子出國遊學的家長,根本就是因為你沒錢。
國內遊學開始脫胎換骨
當出國遊學成有錢人孩子的假期必備時,作為家庭並沒有很多錢的家長,反而把目標放在了國內遊學。
於是每年假期快到時,就會出現各種以研學、遊學、夏令營為方式的機構,都在推銷各式花樣百出的套餐。
當然,進入21世紀後,家長們也跟上了潮流,趁著假期給孩子報個夏令營,遊學的都不在話下。
這樣的形式一般都是一個星期或者三個星期內,收費從3000元到1萬不止。
這樣的形式,在近年來越來越得到家長們的首肯。覺得這樣不但讓回籠的神獸們,有地方可去,還能學到東西。
孩子同學家長,今年就花了3000元給其兒子報了個7天的夏令營。至於,孩子去了回來之後,有沒有啥變化,家長說,「不過是放孩子出門旅遊了,讓家長自己過幾天輕鬆日子罷了!」
不過,你還別說,這樣的國內遊學,已然成為一種方式,即使在學校期間,也會每個學期,都舉行那麼一次遊學活動。
我家孩子就參加過學校舉行的遊學,他回來還是很高興的。說這樣的活動很有意義,他還多想參加幾次。
相對於高額費用,麻煩輩出的出國遊學,國內遊學看起來似乎更讓人覺得好處多多!
寫在最後
其實,無論是出國遊學還是國內遊學,本質上應該重在遊學,而不應該局限於地點。
當然若是你的家庭負擔得起,想出國也沒人攔著,只是隨著越來越五花八門的遊學機構,如雨後春筍般遍地開花。
家長們在選擇參加遊學時,一定要明白自己的目標,也要根據自己的經濟條件來選擇,否則砸鍋賣鐵的遊學,最後換來的不過是得不償失的失望。
遊學作為傳統的教育模式,我們除了要傳承外,而不應該附加太多的東西。否則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反而讓遊學失去了意義。
關於孩子假期遊學,你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