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砂鍋
前不久,青島海洋世界首次嘗試利用海豚來輔助治療自閉症患兒,他們希望通過與海豚接觸、觀看海豚表演等方式改善患兒的行為能力,提高語言表達能力。請關注——海豚療法:福音還是炒作?
據了解,海豚輔助治療自閉症的案例早已有之。2003年,臺灣花蓮海洋公園就曾將海豚融入自閉症的治療當中。2009年,大連聖亞海洋世界正式掛牌成為中國第一家海豚輔助治療兒童孤獨症康復訓練基地。
然而,儘管海豚治療兒童孤獨症(自閉症)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但海豚療法的效果還一直頗受爭議。海豚輔助治療自閉症到底是一次醫療上的突破,還是又一次科學外衣下的炒作呢?
超聲波激活大腦之說尚待證實
據青島海洋極地世界的工作人員介紹:「海豚之所以能夠輔助治療自閉症,主要在於海豚能夠發出2000赫茲至20萬赫茲多種波長的超聲波。」
超聲波是指聲波頻率在2萬赫茲以上,也就是超過人的聽覺範圍的聲波。大連聖亞海洋世界康復訓練基地的相關人員說,現在普遍認為,超聲波治療的機理在於,當超聲波作用於人體後會產生機械溫熱效應,致局部溫度升高,血液循環改善,代謝旺盛,組織軟化,化學反應過程加速,酶系統功能有所改變。也就是說,當海豚靠近自閉症患兒發出叫聲時,會對患兒的神經系統產生較強烈的衝擊,激活患兒處於「休眠」狀態的神經細胞,從而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醫學超聲工程分會委員、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研究員牛鳳岐則認為:「海豚超聲波能激活大腦的說法還沒有得到科學認證,這種說法近似於『玄學』。」牛鳳岐介紹說,超聲波在醫學上可用於超聲診斷和超聲治療。超聲診斷有物理學原理的支撐和實踐的反覆證明。超聲治療中的理療和超聲刀等方面在原理和實踐上已得到普遍認可,但是將超聲用於自閉症治療目前只算是一種空想。「大腦思考層面的實驗是很難進行的。目前對大腦的思考過程中的腦電波、腦電流的研究處在很初級的階段,超聲波能激活大腦的說法在理論層面上就缺乏文獻佐證。」
即使海豚療法對自閉症患兒的康復有一定的作用,牛鳳岐認為這也不能說明就是超聲波在發揮作用。實驗證明,在有些情況下的超聲波理療,其實是心理暗示在起作用。總之,超聲波能激活大腦的說法尚待證實。
海豚療法功效源於互動
臺灣慈濟兒童發展復健中心治療師陳佳惠和洪嘉駿經過試驗提出:「注意力、放鬆及動機是海豚療法主要改變的因素,由於這些因素的改變,使得個案在動作、語言、認知及社會互動上有了明顯的改善,所以行為矯正技術是海豚療法最重要的理論架構。」
青島海洋極地世界的工作人員也表示,通過與可愛、友好的海豚接觸與互動,能夠讓患兒身心放鬆,漸漸變得易於接近,進而改善溝通技巧。此外,在與海豚一同接受指令然後做出相應行動的過程中,患兒對於感官刺激的注意力增加,能夠對外界刺激做出更快的反應。因此,海豚療法的神奇作用也可能在於通過與患兒的互動改善患兒的心理和精神狀況。
也有研究者認為在治療自閉症方面,海豚治療與一般的寵物治療並沒有太大區別。北京市孤獨症兒童康復協會康復部主任、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副主任醫師賈美香曾參觀過海豚治療,她說,海豚治療還處在嘗試階段,在治療過程中患兒一般只是在岸上撫摸海豚或是聽海豚的聲音,不能說海豚有什麼神奇的治療手段。
國外精神科的臨床報告曾提到寵物貓狗對自閉症的治療有一定作用。據報導,僅在美國和加拿大兩國就有將近160個「動物治療中心」。國內這方面的實例也不少,例如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與北京市動物保護協會共同啟動的「動物療法」項目,利用獲得醫生資格證書的「治療犬」輔助治療自閉症或身體殘疾的兒童。
當然,海豚的大腦有同人腦非常相似的回溝,因而大腦較發達,反應敏銳,這些優點使海豚在輔助治療時能更出色地完成任務。
海豚輔助療法不能代替理療
北京協和方通自閉症康復中心的馬洪武醫生指出,海豚療法更像一種商業炒作,最多只能算是一種輔助措施,甚至根本談不上「治療」。他解釋說:「國外研究已經證實,自閉症是大腦相關的部位沒有發育好,或者由於某種原因而受損所致。嚴格來講,患兒身上出現的心理問題只是自閉症的一種伴隨現象。」
馬洪武認為,最有效的治療自閉症的方法是理療。「理療的方法是直接對受損大腦細胞進行修復,建立新的神經網絡。同時可以調整神經遞質的功能,提高患兒智商和情緒智能(情商)。總之,我們不能對海豚療法寄予過多的期望。」
如今,生物醫學行業中已有基於海豚治療機理的超聲治療儀研究,家用型的超聲理療機在市場上也隨處可見。身為國家醫療器械評審專家委員會委員的牛鳳岐表示,國內超聲理療設備的標準和管理尚不完善,而且這些儀器的療效普遍不理想,目前市場上的超聲理療機基本上是處於「既不治病,也不害人」的狀況。
牛鳳岐還認為,治療自閉症就必須要作用於患兒的精神層面,而超聲波是一種純物質的聲波,用其治療自閉症的效果很值得懷疑。「加之我們對大腦思考過程知之甚少,所以,一些研究者提出的用模擬海豚聲波的超聲理療儀治療自閉症的設想恐怕很難實現。並且,對人腦進行超聲治療時安全問題也沒有保障,因此對超聲臨床應用應持保守態度。」牛鳳岐說,在沒有理論支撐和充分的實踐證明的情況下,盲目對自閉症患兒進行超聲理療是不負責的。
實習生 潘旭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