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是維持生活的基本,雖然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沒錢卻是萬萬不能的。有句老話說:有錢能使鬼推磨。雖然有時偏頗,但也凸顯出金錢、財富的重要性。現在我們來看看知名富豪家族對孩子的財富教育,以下三個例子或許能給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帶來一些啟示。
索尼當家人盛田昭夫:不要拒絕金錢的「汙染」
盛田昭夫1921年出身於日本愛知縣常滑市的造酒廠,他是日本戰後協助國家從廢墟中重新站起來的重要企業家之一,但他也是日本早期少數去美國學習西方管理精神的企業家,東西方管理文化的精華在他的手中發揚光大。
許多父母怕孩子染上貪錢的惡習,就不讓孩子沾上金錢的邊。在充滿競爭和風險的社會中,如此「純真」很容易被淘汰。與此不同,索尼當家人盛田昭夫則認為既然生活在這樣的金錢時代,父母總是為孩子屏蔽金錢的汙染,其實是在害孩子,這樣的孩子長大了很有可能就會在金錢世界中喪失自我。因此,他的教子理念就是讓孩子們主動接觸金錢。在孩子們很小的時候,他會有意識地告訴孩子他們在未來將承擔的家族重任,從家族繼承人的角度讓孩子們學會和金錢打交道,學會金錢遊戲。這樣一來,孩子們就會逐漸變得精明能幹,學會了精打細算,後來終成大器。
啟示:金錢本身沒有對錯,就看你怎麼樣運用。當今社會是一個充滿著金錢誘惑和機會的世界,怎麼樣讓我們的孩子在這樣的社會中能夠遊刃有餘,不被金錢所害呢?盛田昭夫的做法值得我們學習,不刻意的隱瞞孩子,讓他們從小就對金錢有正確的認識和理解,這樣在長大後,他們才能更有效的運用財富。
IBM創始人沃森:規劃自己的「錢」程
沃森家族創建了雄霸世界的計算機硬體公司IBM。這個財富家族的創始人是託馬斯·沃森,他從一個一文不名的鄉下人,靠推銷起家一手把IBM這個當初生產磅秤、屠刀和穿孔機的小公司發展為世界超一流的硬體公司。他的獨生子託馬斯·約翰·沃森曾是一個經常去夜總會廝混的花花公子。可老沃森教育有方,浪子回頭金不換。小沃森繼承了父業。把IBM的計算機事業推上峰巔。這個家族以培養最優秀的人才而繼續他的使命。
對於金錢教育,老沃森認為人應該學會規劃自己的「錢」程,他曾要求小沃森做到心中有數,並言傳身教,在孩子面前做財務計劃,引導孩子學會理財,規劃自己的理財目標、計劃等。在小沃森上初中時,父親就有意識地教孩子做每周的零花錢支出計劃,每月的收支目標,使兒子很小就樹立了商業意識,這個好習慣一直伴隨著小沃森一生。後來,小沃森成為IBM公司的執行長後,其條理的財務分析能力和規劃都得益於此前的教育。
啟示: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沃森家族的金錢教育告訴我們理財的第一步應該是擁有一個良好的理財習慣,然後才能談到其他。父母對孩子進行理財教育不妨也學習老沃森的做法,從最簡單的零花錢規劃開始,讓孩子掌握自己手裡的金錢,掌握自己的「錢」途。引導他們正確的消費理念和存儲理念,長期以來,他們就會形成良好的金錢習慣,這將為孩子走向一個堅實可靠的明天。
銀行鼻祖摩根:能省不如會賺
摩根財團的創始人約翰·皮爾龐特·摩根當年靠賣雞蛋和開雜貨店起家,發家後對子女要求嚴格,規定孩子每月的零花錢都必須通過幹家務活來獲得,幾個孩子於是都搶著幹。可是,最小的孩子託馬斯搶不到活幹,於是每天買零食的錢都沒有,只能很節省地用自己的手裡的零花錢。後來,當老摩根知道後,他對自己的小兒子說,「省錢的確可以讓你看起來不那麼拮据,可是省錢卻不是一個很好的增加財富的辦法。你要做的事是想著怎麼才能多幹活多掙些錢。當然了,你可以想自己最擅長的工作!」這句話提醒了託馬斯,於是,他開始想了很多幹活的點子,廣開財源,零花錢漸漸多了起來,他最後明白了,理財中開源比節約更重要。
啟示:節省是我們的美德,然而在現實的生活中,父母對孩子的理財教育中更應該在教導節約的同時告訴孩子們:錢應該是用自己的智慧賺來的,而不是省下的!生活中,我們可以有意識的給孩子提供一些賺錢的小機會,讓他們在享受勞動成果的同時,理解金錢在社會運轉的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