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混淆的交通大學,資深校友跟你說說「上交」和「西交」

2020-12-13 騰訊網

1956年交通大學遷往西安,即現在的西安交通大學。同時在上海徐家匯原址成立「上海造船學院」,後來在1959年改名為「上海交通大學」。可以查西安交通大學的校史、上海交大的校史,也可以查國家教委或教育部的檔案。

現在不明真相的人往往把此上海交通大學和彼「上海交通大學」混淆:實際上,1959年以前根本就沒有「上海交通大學」,只有交通大學!

1959年以前交通大學的校友所稱呼的「上海交通大學」,準確的說應該是『』上海的『』交通大學,以此來冠以地名,或是為了與交大唐山學校、交大北平學校加以區分。因此,上海交通大學這個名字的官方稱謂最早出現於1959年。

所以說,現在的上海交通大學並不是交通大學的全部,但上海造船學院-上海交通大學建在了1959年以前的交通大學(上海徐家匯)的校址上,再加上1959年以前的老校友們對徐家匯校園的感情和習慣稱謂(上海的交通大學,這裡省略了一個「的」),很容易讓不清楚交通大學歷史的人造成混淆。

相關焦點

  • 交通大學--上交、西交
    交通大學--上交、西交交通大學--上交、西交交通大學--上交、西交交通大學--上交、西交交通大學--上交、西交 交通大學--上交、西交西交交通大學--上交、西交交通大學> 交通大學--上交、西交
  • 同為交通大學,上交西交名氣很大,這所高校卻默默無聞!
    上交、西交都是大眾熟知的名牌高校,一提到不錯的理工高校,大眾也會想到南航、蘇州大學、武漢理工等高校,不過與上交、西交同為交通大學,這所大學卻默默無聞。北京交通大學是交通大學的三個源頭之一,歷史淵源可追溯到1896年,前身是清政府創辦的北京鐵路管理傳習所,是中國第一所專門培養管理人才的高等學校,是中國近代鐵路管理、電信教育的發祥地。
  • 意外,清華、上交、西交誤入評論區 「惹禍」,考生玩嗨榕和奉獻
    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國內頂尖院校,也來微言教育評論區湊熱鬧了,可是網友一句話,清華、上交、西交都沉默了。其中上交表示:「各位高三學子,沉下心加油備考!金秋九月,交交在這裡等你哦」,這下可好,捅馬蜂窩了!網友立刻表示:「說話算話呀你要!我可是敢去哦」。
  • 2018大學排行榜之交通大學,前兩名毫無爭議,第五名你絕對想不到
    交通大學是我國高等教育辦學的先驅,經過百年的發展,交通大學逐步走向分立。西安交通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被譽為「東方MIT」,西南交通大學被譽為「東方康奈爾」,北京交通大學和位於臺灣新竹的國立交通大學在世界大學排行榜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茅以升,錢學森,竺可楨都是交通大學出來的享譽世界的交通大學知名校友。
  • 交大渦輪61屆的雙重校友身份問題
    >畢竟是五所各自獨立的大學相互之間淵源又有區別因此類似於同胞兄弟、叔伯兄弟還是有所不同大多數情況下大家還是以親校友論者為多今天就說說西安交大和上海交大因為兩校是在交通大學西安和上海兩部分基礎上上交的小編為了哄師弟師妹開心又弄「上海交大校友」又說「上海交大西遷」還說「在上海交大徐匯校區報到後隨即踏上西遷專列」把個問題搞得複雜了
  • 西交利物浦大學國際商學院​回顧 | IBSS創業校友線上校友會
    以下是西交利物浦大學國際商學院的訊息:近日,西交利物浦大學(XJTLU)西浦國際商學院(IBSS)舉辦了首場面向創業校友的線上校友會,近30位在創業中或有創業想法的校友和IBSS教師參加了此次活動。
  • 假如西安交通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合併,能否超過清華?
    之所以說這個話題,是因為西交大和上交大本是同宗同源,兩所學校都起源於1896年創辦的南洋公學,後來由於各種建校拆分,在1959年7月,成立了西安交通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當時有75%左右的儀器設備和80%左右的人員遷至西安,因此,一開始,西安交通大學就成為全國重點大學。
  • 西交利物浦大學的畢業生 名校為何容易遞「橄欖枝」?
    「西交利物浦大學的畢業生,申請好大學的研究生挺容易的,當時像是巴斯大學、伯明罕大學都給了offer,最終我選了拉夫堡大學,專業排名更靠前。」畢業於西安高級中學、本科就讀於西交利物浦大學(下文簡稱「西浦」)的白雪目前已回到西浦攻讀博士學位,她的碩士就讀於英國拉夫堡大學。
  • 西交利物浦大學位於江蘇省蘇州市,你如何評價西交利物浦大學?
    西交利物浦大學位於江蘇省蘇州市,你如何評價西交利物浦大學?西交利物浦大學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地理位置絕對好,風景宜人,旅遊休閒的好去處。我一直都只是聽說過這所大學,但還是沒有認真的了解過。現在我個人也是好好的了解了一下這所高校。
  • 上交、浙大、西交、哈工大的就業誰更強?
    人才培養,始終是大學的根本,也是衡量大學實力和質量最基本的指標!而畢業就業情況,又是評判人才培養水平質量高低的最直接的方式,也是社會尤其是是用人單位特別關注的問題。截止2020年3月底,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已經全部公開發布了2019年度的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下面,我們以C9頂尖名校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幾乎涵蓋東西南北的理工科名校上交、浙大、西交、哈工大四所名校的就業數據進行一次直觀的對比。
  • 校名以「華東」開頭,看著像「西交」「上交」的親戚,實則是二本
    改校名這個行當最苦的當屬東華大學了,曾經那麼霸氣的「中國紡織大學」校名,卻被改成了如今這個「四不像」校名,校名中的「中國」兩字也沒了,聽起來像個「野雞大學」。其實東華大學改名也在情理之中,畢竟紡織這個行業已經日落西山,名字裡加個「紡織」二字確實不利於學校招生,可是把「中國」兩字也弄丟,那就有點虧大發了。
  • 浙江西安交通大學校友會成立
    12月5日,浙江西安交通大學校友會成立大會在杭州舉行。來自杭州、寧波、溫州、紹興、嘉興等地各行業的150名校友代表參加大會,受邀參會的還有江蘇、西安、上海、安徽、南京、蘇州等地西安交大校友會負責人及清華、北大、人大、上交、復旦、西南交大、北京交大等兄弟高校校友會負責人。西安交通大學副校長席光及校友部負責人出席成立大會。
  • 澳洲會計師公會針對西交利物浦大學校友推出2021年度獎學金計劃
    2021西交利物浦大學免科政策和校友獎學金計劃西交利物浦大學(應屆)本科畢業生,可以獲得澳洲註冊會計師考試12門課程中全部6門基礎課程的免試(無免試費用現在,澳洲會計師公會針對西交利物浦大學校友推出「2021年度獎學金計劃」,既西交利物浦大學校友(畢業年份為2018-2020年)通過申請 「2021年度獎學金計劃」項目 ,有機會享受如下報名優惠政策(申請截止日期2020年12月18日)
  • 西安交大和上海交大同根同源,西交能快速崛起全面趕上上交嗎討論
    限於篇幅,本文重點討論西安交大和上海交大,西南交大和北京交大以及臺灣新竹交大除著名校友部分外,其餘不在本文中討論。上海交通大學五十年代中期,交通大學響應國家建設大西北的號召,根據國務院決定,部分遷往西安,分為交通大學上海部分和西安部分。1959年3月兩部分同時被列為全國全國十六所重點大學之一。
  • AAE留學問答20|這些容易混淆的大學名字,有沒有誤導過你?
    比如:AAE(美國英文學院,American Academy of English,簡稱AAE)外教Alyssa Davis畢業於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介紹自己的母校時,她表示之前遇到一些家長和準留學生,他們經常搞混淆美國那些名字裡含有「華盛頓(Washington)」的大學,如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喬治·華盛頓大學
  • 浙江西安交通大學校友會成立大會順利召開
    12月5日,浙江西安交通大學校友會成立大會在杭州舉行。來自杭州、寧波、溫州、紹興、嘉興等地各行業的150名校友代表參加大會,受邀參會的還有江蘇、西安、上海、安徽、南京、蘇州等地西安交大校友會負責人及清華、北大、人大、上交、復旦、西南交大、北京交大等兄弟高校校友會負責人。西安交通大學副校長席光及校友部負責人出席成立大會。
  • 交大西遷60多年了,西安交大和上海交大現在是什麼關係?
    比較重要的校慶活動是一起舉行的,並且上交和西交會互換學生培養,每年上交也會給西交提供大量研究生面試名額。只是兩所獨立的大學按照目前的發展實踐來看,西安交通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之間並沒有什麼關係,只是兩所獨立的大學,而且他們同屬於全國重點大學、國家985工程大學、國家211工程大學、國家C9聯盟成員,在2017年的時候又同時入選世界「雙一流」大學建設規劃。可以說,這兩所大學是國內高校圈內實力非常強的大學之一。
  • 西交利物浦大學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競爭力人才
    西交利物浦大學是中國教育部較早批准設立的中外合作辦學大學之一,由西安交通大學和英國利物浦大學於2006年在蘇州合作創立。經過14年的發展,其獨特的大學理念、高水準的人才培養質量和濃厚的國際化特色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認可,被譽為「中外合作大學的標杆」和「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的探路者」。
  • 西交利物浦大學和崑山杜克大學,本學期不返校,他們是啥來頭
    近期根據蘇州市公告,位於蘇州的西交利物浦大學和崑山杜克大學,本學期本科生和碩士生將繼續在線學習,無需在返校學習。這兩所高校在國內知名度並不高,人們不禁會問,他們兩家高校到底是啥來頭,今天咱們說說這個事。
  • 西交利物浦大學2020年黑龍江招生政策問答
    請簡單介紹一下西交利物浦大學的基本情況? 西交利物浦大學是中國教育部較早批准設立的中外合作大學之一,由西安交通大學和英國利物浦大學於2006年在蘇州合作創立。經過14年的發展,其獨特的大學理念、高水準的人才培養質量和濃厚的國際化特色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認可,被譽為「中外合作大學的標杆」和「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的探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