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爭朝夕,不負韶華
陳慧琳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演講者陳慧琳,我今天要演講的題目是「只爭朝夕,不負韶華」。
新年前夕,中央廣播電視臺和網際網路,向全國人民致了2020年新年賀詞,其中,這樣一句話——「讓我們只爭朝夕,不負韶華。共同迎接2020年的到來。」
「只爭朝夕,不負韶華。」瞬間成為新年第一個熱詞。
是啊, 生命多麼短暫,美好的年華轉瞬即逝,能夠做到只爭朝夕,不負韶華是多麼可貴。
提到美好的年華,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十七八歲。是的,十七八歲的少年人蓬勃朝氣,有著無限的活力和熱忱,這樣的年紀非常美好也同樣十分短暫。那麼在有限的時間裡抓緊時間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就顯得尤為重要。100年前的5月4日,無數青年走上街頭,他們激情昂揚的喊著「外爭國權,內懲國賊」的口號,作著澎湃的演講,激勵著無數中國人民。那是那個特殊的時代給予他們的使命,在100年以後的今天,中國的青少年們同樣有著與時代息息相關的使命,儘管時代不同,使命不同,但少年們堅定熱忱的心,從未改變。這是美好珍貴的年華,我們,不會辜負!
曾經有位朋友向我說了一件小事,她發現醫院的時間總是比正常的時間要慢一分鐘。這件小事讓我十分動容,醫生,本就是與死神爭奪病人的職業,我相信他們比任何一個人都更懂得時間的珍貴。近日來席捲全國的病毒令人們恐慌,而堅守在一線的醫生護士們則讓我們心安,他們大多非常年輕,他們將美好的年華奉獻給事業,奉獻給他們的病人們。這裡面,甚至有隻比我大一兩歲的人,對於他們,我只有滿心的敬佩,與感激。也許他們,才更能理解「只爭朝夕,不負韶華。」這句話的真正含義,他們,才是這句話的忠實實踐者!
「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歸根結底是你們的。」是啊,青少年是圖家的棟梁,民族的未來與希望。只有做到將「只爭朝夕,不負韶華。」作為自己的座右銘時刻提醒自己,為祖國的繁榮富強不懈奮鬥,那才是真正的——「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近年來,「初心」與「使命」不斷被提起,「堅守初心,不忘使命!」中國,還非常年輕,她的繁榮富強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努力,讓我們鼓足幹勁,力爭上遊!不辜負美好的年華!做「只爭朝夕,不負韶華」的忠實實踐者吧!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完畢。
點擊播放 GIF 0.2M
02
高考材料作文審題立意十大方法指導(二)
七、[多向輻射法]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較散,常常會出現許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沒有一一個明確的中心。對於這樣的材料,審題時學生可以採用多向輻射的思維方法圍繞材料展開多角度立意。比如,既可以著眼於甲事物立意,又可以著眼於乙事物立意,還可以著眼於甲乙兩事物的關係立意;既可以聯繫事物(對象)的正面立意,還可以聯繫其側面和反面立意.
[材料] [10] 2002年8月20日, 3000多 位世界一流的數 學家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參加了第二十四屆國際數學大會開幕式.在誕生過張衡與祖衝之的華夏古國召開這樣的大會是我們祖國的一大盛事,大會名譽主席一97歲 的陳省身教授坐在輪椅上發言時,身邊的欠身為他調好麥克風,陳省身在發言時含蓄地說:「中國數學領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大會頒發了數學領域與計算機理論運用方面的世界最高成就獎「菲爾茨獎」與「內萬林獎」。三位獲此獎項的都是「老外」,他們都只有36歲,全是1966年出生的.
[指導]這則材料,學生可以採用多向輻射法進行立意. (1) 欠身為陳省身教授調整麥克風的細節出發立意一我們國家非常尊重知識和科學,對科學家更是充滿無限敬意。(2)從獲獎者全是「老外」的角度立意一我國的科學 工作者任重道遠,我國還需要再次吹響「向科學進軍的號角」。(3) 從三位獲獎者全是36歲的角度立意一我國在科學 領域也要「年輕化」。這樣提煉出多個立意後,學生應該擇優進行寫作。
[材料] [11] 有個魯國人,擅長織麻鞋,他的妻子擅長織白絹.他們想到越國去居住,於是有人對他們說:「你們將會貧窮不堪了,」這個魯國人問他是何道理,那人說:「麻鞋是穿在腳上的,而越國人是赤腳走路的,白絹是做帽子的,而越國人是披髮的,你們夫妻的特長,在越國是無用武之地的,怎麼能不窮呢?」
[指導]多角度人手:
1、橫向立意:就是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思維順著原材料所告訴讀者的指向去考慮。我們無論做什麼事,都不能脫離實際。這種立意的好處是能緊扣材料的基本傾向、主要觀點,因而不會出現偏題、走題的現象.
2、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問題倒過來想想,從相反的角度對原材料提出質疑.因為越人赤腳、披髮,鞋帽就大有市場,就會得出魯人未必會窮的結論。這就要求魯人敢於嘗試、敢於冒險、敢於改革。
3、延伸立意: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內容的基礎上,對原材料作合理的聯想,進行恰當的推理、引伸.「虧本生意做不得」,「無用武之地焉能致富」等觀點.
4、類比立意:就是通過聯想,把材料的已知內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內容由此及彼地聯繫起來考慮,找出其中的相似點。辦企業、做生意,要根據當地的生產、消費、風土人情等情況,也要根據需要與可能,那麼就要求我們考慮動機與效益,又要揚長避短,才能生財有道.
八、[含次求主法]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往往會牽涉許多人和事,因此,審題時學生要明確哪些是材料的主要人物或事件,哪些是材料的次要人物或事件,並含棄次要人物或事件,從主要人物或事件的角度審題立意.
[材料] [12]從前,有位年輕的獵手槍法極準,但總捕不到大雁。於是,他去向一-位長者求教.長者把他領到一片大雁棲息的蘆葦地,指著站得最高的一一隻大雁說:「那隻大雁是放哨的,我們管它叫雁奴。它只要一發現異常情況就會 向雁群報警,所以接近雁群很困難.但是,我們有辦法,你現在故意驚動雁奴再潛伏不動.」年輕人照著做了,雁奴發現年輕人後立即向同伴發出警告.正在休息的雁群得訊後紛紛出逃,但沒有發現什麼危險。於是,它們又飛回了原地。長者讓年輕人如法炮製了好幾回。終於,有幾隻以為受騙的大雁向雁奴發動了攻擊,如此再三,幾乎所有的大雁都以為雁奴是謊報軍情,紛紛把不滿發洩在了它身上一-可憐的雁奴被啄得傷痕累累. 「現在,你可以逼近雁群了。」長者提醒道.於是,年輕人大搖大擺地走進蘆葦地。雁奴雖然瞧在眼裡,但它已經懶得再管了。年輕人舉起了.....
[指導]這則材料中共出現了四個「人物」一年輕人、 長者、雁奴和雁群,審題時,學生可以含棄年輕人和長者這兩個次要人物,從雁奴和雁群的關係入手確定如下立意.(1)從雁群角度立意:不要輕易誤解忠誠的人,因為被誤解的人因此會放棄忠誠.(2)從雁奴的角度立意:忠誠被誤解後該怎麼辦呢?是堅持到底,還是放棄忠誠,這是對忠誠的真正考驗.
九、[求異同法(異中求同、同中求異)]
[材料] [13]一維納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個充滿誘惑力的圈套.當斷臂的維納斯出現在人們面前時,吸引了無數趨之若警的好事之徒。他們提出了種種接上維納斯斷臂的奇思異想。但迄今為止,仍未有任何-一種設計能取得普遍的讚賞。
二、有一次,記者問棒球明星史蒂夫加裡威:「你從來沒有哭過嗎?」史蒂夫回答說:「是的,我從不掉淚.」記者又對他說:「我認為你倒不如像大多數人一樣,有時不妨也掉掉淚,這樣才能證明你是-一個真正的人,一個有喜怒哀樂的人,一個感情豐富的男子漢.[指導]這兩則材料表面上看起來風馬牛不相及,但仔細-指導,學生就會發現,它們在本質上有許多相同之處,顯然,材料一中的好事之徒和材料二中的記者都是求同心理在作怪。
這就是這兩則材料的共同點,據此學生可以確立這樣的立意: (1) 做事要克服求同心理; (2) 不可用狹隘的經驗看待世界和生活.
[材料] [14](1)馬克思23歲被譽為當時德國最偉大的哲學家。恩格斯21歲就著文批判當時德國哲學家謝林。列寧17歲就開始革命活動.26歲主編《湘江評論》徐特立48歲留法,克服困難,學會法語.(2)一根木頭擱在山澗之上,下面深不見底,則敢於走過去甚少,但若橫木置於地,則常人皆能步其上而過,小李第一次演講,他事先也作好了充分準備,但- -走上臺,看到下面- -禮堂黑壓壓 的人,便渾身冒汗,腦子裡-一片空白,-句話也記不起來了。
[指導](1)五個材料都是講偉人們在事業上都有所成就,這是材料的共性,倘若就此立論,觀點就缺乏深度了.進一步指導材料會發現-還有一個共同點,即青年時代就出成果,而材料是講徐特立48歲苦學法語有所成,年齡特點與前四位偉人不同,根據這個不同點可以立論:年青時代是出成果的黃金時代,但是,年齡並不是成就事業的唯一條件, 關鍵在於有無堅定的志向和堅韌不拔的毅力.
(2)兩則材料, - -則是說很少有人能走過擱在山澗上的木頭,- -則是說小李演講面對黑壓壓的人一句話也記不起來。兩則材料從形式上看是不相同的,但他們的結果都是一樣一未 能如願以償,究其原因都是膽小,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質。由這個共同點,我們可以提煉這樣的觀點:良好的心理素質是成功的重要因素,要培養良好心理素質.
十,[尋互補法][材料] [15]佛羅倫斯詩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波蘭諺語:「常問路的人不會迷失方向。」
[指導]材料"走自己的路」強調要有堅定的信念,材料"常問路的人不會迷失方向」是講走路時要有虛心求教的精神,要聽從他人指導,兩者誰是誰非呢?都很有道理,但都只是就某一方 面而言,兩者具有很強的互補性,若將兩者結合起來,就既全面而有很合理.因此,可以提煉這樣的觀點:既要有「走自已的路」的堅定信念,又要有「常問路」的虛心精神,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當然,材料作文審題立意的方法還有很多。此外,這些方法也不是孤立的,學生在具體的審題立意過程中可以綜合運用幾種方法,]
註:轉自蘆葦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