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孔覺 鳳凰WEEKLY
一般人很難想像,在底層從事髒活累活的農民、建築工、裝修工和高雅藝術有什麼關聯。
我本以為,下裡巴人和陽春白雪,就像兩條平行線永不相交。
直到前段時間,我在微博上刷到了幾位快手上的民間高手,我承認,是我見過的世面太少了。
這個月的早些時候,微博上有一個非常熱門視頻,讓人十分驚豔。
眼前這個身上沾著泥巴,矮矮胖胖的大叔,居然會跳楊麗萍的孔雀舞?!
身姿如此婀娜妖嬈,無論肢體還是笑容都感染力極強,但他居然從沒受過專業訓練。
在這條被網友贊了7.2w次的熱門微博下面,大家跟我一樣,一面被他對舞蹈的熱愛所打動,一面又感嘆「高手在民間」誠不我欺也。
博主在評論裡指路,這位大叔原來是快手用戶@大山裡的舞者。
沒過幾天,我又在微博上刷到一個讓人耳朵為之一震的視頻。
這位大姐張口就來:「莫名,我就喜歡你,深深地愛上你」
這歌聲,竟然一點不俗也不土,而且還讓我莫名感覺回到了學生時代,對喜歡的人告白的那種羞澀和嬌俏當中。
微博評論說她「遼闊清新,像一股清泉」。
誰能想到呢,這樣一位皮膚黑黑的婦女,穿著打扮也完全是典型中國農村大媽的樣子居然擁有這樣的嗓音。
在評論裡扒了一圈發現,這位大媽果然也是一位快手用戶,id是@大棚櫻姐 416。
快手裡果真有一個隱藏的江湖嗎?
匯集了許許多多《天龍八部》裡的掃地僧一樣,看似平平無奇,出手就是天下第一的民間高手?
很多人都帶著這樣的疑問,被發布這兩個視頻的博主安利了快手。
是的,快手裡的確有一個能人的江湖。
快活的鄉村舞蹈大師
孔雀舞大叔的名字原來叫馬金,是雲南紅河州的一位農民,51歲,彝族人。
很多人說第一次看他跳舞就猜到,跳得這麼投入、這麼好,肯定是個少數民族。
他的第一個快手視頻,就是穿著彝族服裝,露出圓滾滾的肚子,光腳在地上跳舞。
一開始他跳孔雀舞火起來的時候,很多人就拿他和楊麗萍作比較,說他比楊麗萍還妖嬈。
雖然文化程度不高,大哥說話卻很有意思。
他視頻下方的文字,輕描淡寫兩句,居然也讓人讀出了一種白描田園詩的意境:
「地裡的活還沒幹完,烏雲來了,下雨了,回家去跳段舞放鬆一下」
天空中一大朵烏雲在慢慢移動,他本人就像一隻自由飛翔的大雁。
幹活累了、來靈感了,他就會跳上一曲:玉米地、辣椒地,外出打零工,隨時隨地想跳就跳。
這種精神感染了很多人,還有快手網友因此發牢騷說大叔帶壞了自己的老公,有事沒事就學大叔亂舞一段。
大叔在接受採訪時說,他從小就喜歡跳舞,他的夢想是希望能一直像這樣一邊跳舞,一邊照顧好家人。
快手上像孔雀舞大叔一樣的民間高手,其實有很多。
比如大連北部山區50後農民@老犁耙,沒事兒就喜歡站在果園裡、山頭上來上一曲,他一天沒學過音樂,不識歌譜,全憑感覺。
像他們一樣無師自通,又身懷絕技的人走紅之後,有很多網友都在嘆息:如果他們生出在一個不一樣的環境,家裡有錢送他去上舞蹈、音樂學院,憑藉他們的天賦,他們的命運會不會和現在不一樣?
另外一些網友則說,不應該為他們難過,因為熱愛跳舞、唱歌本身就是一種快樂。
人的出生不由自己決定,我們不能讓時光倒流,也無法做出假設,兩位大叔都在自己的努力下,練就了一身本領,本身就已經很了不起。
只不過,藏在深谷幽林裡寂寞開放的蘭花,即便再幽香也無人知曉。
快手特別好的一點就在這裡。它給像他們一樣民間高手,提供了一個能夠被更多人看到、欣賞,傳遞自己的熱愛與正能量的平臺。
給他們的生命帶來了高光時刻,也給他們的生活賦予了全新的可能性。
如果沒有這樣的平臺,孔雀舞大叔,可能只是空有一身舞技,卻只能像他的父輩祖輩一樣,默默無聞地老去。
而現在,大叔出圈了,他未來的生活,也許會很不一樣。
大棚邊上的鄧麗君
刷完大棚櫻姐的視頻,我發現她真是個寶藏,不僅音色好,還是一把模仿好手。
梅豔芳的《女人花》、蔡琴的《恰似你的溫柔》、鄧麗君的《甜蜜蜜》……學誰像誰,手到擒來。
二人轉、黃梅戲、流行歌,你櫻姐就是你櫻姐,簡直是行走的點唱機。
而且她還會按自己的經歷給歌曲改詞兒,《舞女淚》改編成了《農民淚》。
一邊割菜,一邊把自己的人生經歷唱到《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裡,「唐山出生,東北成長」、「東北啊東北,我的第二故鄉」。
櫻姐也因為歌聲在快手上俘獲了一大批鐵粉,有的老阿姨甚還學會了用年輕人的飯圈話術給櫻姐打call。
而且我發現自己不僅羨慕她的歌喉,還開始酸起了她的生活。
40多歲的她走在鄉間小路上,一蹦一跳唱歌的樣子,像個快樂的小女孩。
她在視頻底下撒嬌說,姐夫為了幫她拍視頻倒著走路差點掉進水坑裡了。
她和姐夫沒事兒就合唱一個「樹上的鳥兒成雙對」,跳個交誼舞。
猝不及防,就上演了一部中國鄉村愛情。
因為快手,櫻姐在村裡成了明星,很多鄉親們也很高興能在櫻姐的視頻裡露個臉。
給櫻姐做做音樂評委,幫櫻姐錄製群星MV。
在櫻姐的鏡頭裡,這一群農村婦女的生活如此有趣,他們一起摘菜、鋤地,幹完活休息的時候,還可以讓櫻姐給大家來一首,高興高興。
「高手在民間,絕活出草莽」,在快手,可以看到大量像櫻姐一樣,最真實、最淳樸的生活的社會生活記錄。
「新疆 牧羊哥」是伊犁人,從小在草原上放牧長大,常年奔跑在天山牧場,在風雨中行走,但是只要他一張嘴,牧歌聲響起,就讓人覺得「背景很配這首歌,聽著深深陷在歌裡了」;
年輕的內蒙古快手用戶@馬頭琴·亮仔是個帥小夥,在草原上迎著風拉起馬頭琴,風聲合著琴聲,讓人覺得那簡直是「來自草原深處的召喚」。
最有意思的是,亮仔還經常用馬頭琴對著馬群模仿馬叫聲,簡直是在「佛系放馬」;
快手用戶@瑪薇少兒藝術團 是涼山州一群孩子,他們學習彝族樂器、歌謠和原生態民歌,然後就來露上兩手。
在快手,還有很多很多這樣的神奇用戶,他們每天從田間地頭、灶臺煙火中出圈,這是快手最有魅力的地方。
他們展現的是最接地氣、富有生活氣息的東西,但他們身上又透出遠遠高於生活,閃閃發光的能量。
也是快手視頻能夠不斷在微博等其他平臺,引起很多人共鳴的原因。
都市裡的硬漢朋克
中學時背誦「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我其實有點不屑,窮酸文人的精神勝利法罷了。
但當快手給我推薦了一個在破破爛爛集體宿舍裡唱秦腔的樂隊時,劉禹錫這句話,我信了。
其實這個視頻也是先在微博上火起來的,有博主說看到他們一群人在陋室裡唱秦腔,就想起了《紅高粱》想起了《白鹿原》。
評論裡西安的網友說他吼那一嗓子,帶她回到了童年
還有人感嘆,像快手裡他這樣沒有刻意排演過的普通人生活,才能帶給人最多的感動。
這一次微博走紅,給快手主播@石景怡155953239 帶來了800多萬的播放量。
在他的快手主頁裡,白天和晚上簡直是兩個世界。
白天,他在腳手架上爬來爬去,是吃苦下力的建築工人,視頻裡的配樂時常是「爺們不說累,爺們不後悔,爺們撐起一片天。」
到了晚上,在這個簡陋的工地臨時建房裡,他就成了最硬核的秦腔演唱家。
最讓人驚訝的地方在於,厲害的不止石靜怡一個人。
他們整個建築工地簡直臥虎藏龍,小小的一個宿舍裡能聚齊拉琴的、打板的、敲梆子的,一應俱全。
擺出傢伙行頭,各自坐在床頭,人一齊,手臂一抖就開唱。
這就是典型的西北漢子,天不怕地不怕,從頭到腳都透著一股豪氣與壯闊。
當然,也有網友埋汰他們,錄視頻連個支架都沒有,手機只能放在雜物堆上。
「來來來,我給您焊一個手機支架」。
快手上還有許多像石景怡一樣的錚錚硬漢。
外表看起來普普通通,但不管他們的生活過得再累再苦,也要留出一點時間和精力給自己和生活。
無論身處什麼樣的環境,也要追求快意人生。
又一位從微博出圈的快手上的民間高手,是這位快手id叫@愚大海 開著卡車在路上的精緻男孩。
他的工作性質決定了他不能每天回家,所以他把車過成了家,車上的廚具從攪拌機、液化灶到小烤箱,一應俱全。
他帶著廚具和食材,走南闖北,每天奔波在路上,而不論天晴下雨,他都會好好做飯,好好吃飯,認認真真地活著。
在這條被轉發了1.6萬次的微博底下,很多網友都自愧不如,「自己連在家,都做不到像他在車上做飯這麼精緻」。
而這位小哥對生活的態度,還讓大家討論起了「精緻生活」的定義。
「精緻」不是在於你有多少錢,吃穿用度有多貴重,而是在於你對自己,對人生的態度。
他的廚藝也許不是最頂尖的、他也沒有賺到很多錢,但是他的堅持,對生活的熱愛和追求,讓人動容。
無論是雲南山區的農民還是銀川的建築工人,不管他們是唱山歌的7歲孩童,還是無師自通的七旬老翁,這些快手用戶們都擁有一個共同的特點:
他們沒有局限於自己的出身、城市、職業和年齡,依然保持著對生活的熱愛,對美好的追求。
快手最讓人喜歡的地方,就是它如實地記錄著每一個活蹦亂跳的可愛中國人的生活。
它是一個潛藏了許多民間高手的線上江湖,也是一片廣袤的熱帶雨林,形形色色的人在這裡勞作、生活,展示著各自粗獷、生猛,而又五彩繽紛的生命力量。
原標題:《在快手,我發現了一座民間異人博物館》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