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杭州高級中學官微發了一則校慶公告——《浙江省杭州高級中學一百二十周年校慶一號公告》,短短數小時閱讀量就達到十萬以上。不過,據說中文十級才能看懂,因為公告主體部分全是用文言文寫的,共932字,僅注釋就達74處。(5月15日《中國青年報》)
消息見報後,立即引發爭議。網友說「看不懂,看了個開頭,就懵了。大概正是校方擔心「看不懂」,才附了74個注釋。也難怪,瞧這開頭:脈尋十紀,洪基肇自圓通;風闡八方,丕構締乎貢院。樂菁莪之育,浙師流馨;謹庠序之教,杭高韞璞。嘉名雖易,該悉舊章;懿制猶循,甄綜新法。網友看不懂一點不奇怪,即便網友看8處注釋,也不一定能看懂,實在太難理解,哭暈,直接扎心!這玩笑不好玩!
有評論稱,以校慶公告而言,其作用無非是把舉辦校慶的消息廣而告之,讓校友知悉,讓社會知曉,順帶著把學校引以為傲的淵源追溯一下。而要做到這一點,並非一定要採用文言文的形式。即便果真是「向知識分子先輩致敬」「向傳統文化致敬」,則致敬的方式、路徑有很多種,未必一定要採用多數人看不懂的文言文。而一竿子把杭州高級中學的淵源插到科舉時代之貢院,未免也有強拉硬拽的嫌疑。
然而,寫稿教師另有說法:這篇古文駢文本意不在為難大家,而是想用一種風雅的形式傳播杭高文化,凝聚校友力量。而且這麼做也契合了杭高的文化定位、歷史定位和傳承定位。很多學生覺得學文言文很痛苦,很多時候,讀不懂,不是字詞和語法的問題,而是缺乏理解的語境,欠缺相關的古典文學的常識和知識。所以,公告後面跟著的74處注釋,就是為了讓大家回歸原著,回歸經典。
不過,我們認為,強調回歸經典沒錯。但是,即便是用文言寫,也用不著刻意找詞,拼湊對偶句,故作高深,寫出如此生硬、缺乏靈氣的駢體文來。為何不寫成語言形式比駢體文要生動一些的文言散文?李白那個時代,散文已經出現散化,語言形式開始變化,內容生活化,而不再一味擬古。例如,李白的散文《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只有121字,寫出了人生感悟,抒發了真摯感情。
李白的原文: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遊,良有以也。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會桃花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群季俊秀,皆為惠連;吾人詠歌,獨慚康樂。幽賞未已,高談轉清。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不有佳詠,何伸雅懷?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
據說,杭州高級中學集體創作公告,醞釀和寫作完成用了近一個月的時間。用四天時間寫成初稿,多次修改定稿後,請浙大教授和文學大師作了指導。查閱資料,目的之一就是找詞,造出對偶句來,這真是下了功夫。遺憾的是,寫文章就是要給讀者讀的,原本並不想為難讀者,結果卻實實在在為難了讀者。難怪有網友調侃:現在開始研究研究,等到明年就看懂了!
杭州高級中學校慶公告開頭的意思是:追溯120年文脈,杭州知府林啟在直大方伯創建養正書塾,是為杭高最初的源頭,開浙江省公立中學之先河。杭高的學風校風影響力擴展到四面八方。杭高的另外一個源頭即明清時代的浙江貢院創建,是為浙江省新文化運動中心。杭州的先賢們在育人方面,重視傳統道德和文化教育,也吸收外來文化知識,東方西方兼收並蓄與時俱進。網友說,還是現代文好,一看就明白。
另外,我們注意到,所謂公告是公文的一種,指的是政府向國內外公開重大事項的公文。即,公告適用於向國內外宣布重要事項或者法定事項。按照有關規定,發布公告的權力被限制在高層行政機關及其職能部門的範圍之內。一般來說,地方行政機關和黨團組織、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不適合發布公告。然而,近年來,不少大學和中學搞校慶,卻喜歡發「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