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了黑洞的愛因斯坦,到底信不信上帝

2020-12-19 冰一律師

我孤寂地生活著,年輕時痛苦萬分,而在成熟之年裡卻甘之如飴。

黑洞照片被公布的時候,我正在讀《大問題——簡明哲學導論》、《愛因斯坦晚年文集》,兩下對照,對愛因斯坦的上帝觀試做淺薄分析,以博讀者一笑。

是否信訪上帝,是一個人面臨的最重要的哲學問題之一。眾皆周知,我們生活其中的現世並非靜好,邪惡未必得到懲罰,善良未必有好報,正義未必能得以彰顯。而在有神論者看來,只有信仰上帝,生活才有終極的意義。俗語曰「舉頭三尺有神靈。人可欺,天不可欺」,正是這個意思。心中有了神,善才有善報、惡才有惡報,不在今生,便在來世,一個強大的上帝自然會把一切事物以公正的方式安頓好。如此,我們才能獲得內心的平和與安詳。

如果不信仰上帝,則沒有一種終極的力量來保障人類社會的公平、正義,生活也因之變得荒謬起來。法國哲學家加繆是無神論者,他認為,生活是荒謬的,生活的意義就在於和荒謬對抗到底,在絕望中尋找希望,人生終將輝煌!而另一外大哲學家克爾凱郭爾則說,生活是荒謬的,所以,荒謬才是大家信仰上帝的前提啊!信了上帝,一切不就不荒謬了嗎?

你看,同樣的觀點,得出了不同的結論,這就是哲學的妙趣。

不管怎麼說,這個地球上,過去和現在生活過的人,相當一部分是有神論者。西方關於上帝的觀點很多,有人主張上帝是超驗的,有人主張上帝是內在的,有人主張上帝是普遍精神,有人主張上帝是道德存在。

愛因斯坦信仰上帝嗎?他在《科學與宗教》一文中說,人們可以對是什麼有最清楚最完整的知識,可還是不能從中推斷中我們人類的目標是什麼。客觀知識為我們實現某些目標提供了強有力的工具,但是終極目標本身以及對實現它的熱望必須來自另一個源泉。可見,愛因斯坦認為科學不是萬能的,人類需要終極目標和評價——這似乎正是宗教在人類社會生活中應該發揮的功能。宗教給個人設定了目標,對人生賦予了意義。

他說,每個探索科學真理的人都會日漸相信宇宙法則中體現的另一種精神,一種遠遠超越人類靈魂的精神,以我們渺小的能力與它直面只會感到卑微。如此,對科學的探索會導致一種特殊的宗教情緒。愛因斯坦認為一個篤信宗教的人,應該最大限度地把自己從自私的欲望的桎梏中解脫出來,而全神貫注於那些超越個人的價值之中,即:個人自由而又負責地發展,從而可以在服務全人類的過程中自由而快樂地行使自己的能力。這種觀念與中國古人的「天人合一」觀念非常類似。

當被問及自己的上帝觀,愛因斯坦說:我相信斯賓諾莎筆下的上帝,他在現存事物的有序和諧中展現了他自己,而不是一個關注人類命運和行為的上帝。謎底終於揭開了!

為什麼不信仰一個人格化的上帝?愛因斯坦解釋說,人格化的上帝,是人類精神進化的年輕時代,人們利用幻想按照自己的形象塑造了神。如果神是全能的、公正的、仁慈的,那麼,所發生的一切,包括人們所有的行動、思想、感情和抱負也都是上帝的成果,人怎麼可能對自己的行為和思想負責呢?在某種程度上,上帝給予人的懲罰,不也正是給予上帝自己的懲罰嗎?

愛因斯坦不相信人格化的上帝,那個他相信的上帝是什麼呢?那就是宇宙,即斯賓諾莎的「泛神論」。斯賓諾認為,世界與上帝是一個統一體,我們所有人都是這個統一體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說,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上帝的組成部分。斯賓諾莎舉個了例子:我們每個人就像某個偉大存在者血液裡的一個小蟲子,我們只看到了自己的周圍,就不由得把它當作實在,並產生了某個外在於我們的更偉大的存在者的模糊觀念,而實際上,我們就是偉大存在者的一部分。這個偉大存在者就是宇宙,信仰上帝就是信仰宇宙。

「泛神論」雖然有斯賓諾莎、愛因斯坦這樣重量級的擁躉,但是它的處境依然尷尬。在傳統的有神論者看來,上帝創造了萬物,如果上帝等同於萬物,上帝怎麼再創造萬物?所以,主張「泛神論」就等同主張無神論。而在徹底的無神論者看來,宇宙就是客觀存在,哪有什麼神聖可言。用一種宗教式的情感來對待宇宙,把信仰宇宙升華為信仰上帝,是否就是渺小人類在無邊無邊的宇宙時空面前所產生的一種脆弱敏感、自憐自愛的情愫呢?

在那黑黝黝的黑洞面前,一切凡塵往事、愛恨情仇、家國壯志都成惘然。沒有神,精神沒有寄託,而有了神,神又能解答什麼?

寫這篇文章時,我正在聽民樂《春江花月夜》: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一曲春江花月夜結尾,哀而不傷,突然在耳邊響起。如果愛因斯坦的上帝存在,那麼,春、江、水、月、夜,都是充滿了靈氣!

相關焦點

  • 奇妙的黑洞折射出上帝創造無窮的榮美
    隨著人類歷史上首張「黑洞」照片的發布,全世界的目光都被這張照片所吸引,因為神秘天體「黑洞」終於被人類「看到」了。關於黑洞的存在,其實在科學上早有預言(比如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理論就作出過預測),而且科學家們通過複雜的天文計算可以推斷出其存在的質量、位置等信息,但一直以來人類未睹其「真容」。
  • 愛因斯坦晚年信奉神學,霍金卻極力否定上帝的存在,他發現了什麼
    筆者-小文在科學界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當科學家好不容易翻越了一座大山,回過神來才發現,神學家早就在山頂了」。說來也奇怪,大部分的科學家在研究科學的同時,也信奉著神學,但在一般人看來,神學和科學是相互矛盾的,那麼,究竟是出於什麼原因讓科學家都迷信神學了呢?
  • 愛因斯坦相信上帝嗎?他的「上帝之信」和聖經,拍賣再次引發爭論
    愛因斯坦是否相信上帝?這位著名的物理學家在他的一生中,他的宗教信仰不斷被質疑。在紐約拍賣的兩件愛因斯坦文物,可能包含了20世紀最著名的思想家及精神信仰。克裡斯蒂拍賣的信,是在愛因斯坦1955年去世前一年寫的,並寫給埃裡克古特金德,他是一位寫過一本關於猶太人靈性和科學追求的書的哲學家。
  • 愛因斯坦:「上帝不會擲骰子」玻爾:「你別指揮上帝該怎麼做!」
    「上帝不會擲骰子」這句話最早在出現在1926年愛因斯坦寫給波爾的一份信中!但是被眾人所熟知卻是在1927年比利時布魯塞爾召開的第五屆索爾維會議上,這屆索爾維會議被稱為史上最著名的一屆。這屆會議的主題是「電子和光子」,其中最精彩的部分,當然是愛因斯坦與波爾之間激烈的論戰,愛因斯坦與波爾之間的辯論真可謂針尖對麥芒,不過最後還是以愛因斯坦棋輸一招而落敗,怎麼回事呢?
  • 愛因斯坦證明「上帝」存在的故事
    不管怎樣,文中愛因斯坦的邏輯和論證方式是非常有趣的,值得玩味。在現實中,愛因斯坦經常把「上帝」掛在嘴邊,他稱上帝為「老頭子」。在量子力學興起之時,他曾經犯了一個錯誤,他當時反對量子力學的一些重要發現,並且說了一句著名的話:「上帝不會擲骰子。」結果量子力學的發展,證明愛因斯坦對量子力學的反對是錯的。但這與「上帝」擲不擲骰子沒有什麼關係,「上帝會不會擲骰子」是永遠沒有答案的問題。
  • 愛因斯坦和牛頓晚年都信神?
    因此,如果你從近代科學開創者伽利略開始算,科學家裡確實是很多都是有宗教信仰的,但它們當中很多都是終生都相信,而不是從小就不信到老了才信。不過大約是到了達爾文發表《物種起源》以後,無神論思潮開始在西方國家,特別是在知識分子中蔓延。自然科學界也是首當其衝的。但依然有一些出類拔萃的科學家是終生保持了信仰的。
  • 愛因斯坦的方程式是錯誤的?量子物理學從新定義黑洞的存在
    愛因斯坦的方程式是錯誤的? 量子物理學從新定義黑洞的存在。幾十年來,黑洞被認為是由一個巨大的恆星在核聚變反應的燃料耗盡而「死亡」後,發生引力坍縮形成的。黑洞的體積十分微小,只是太空中的一個點——就像地球被壓縮成像花生米大小的一個球體——被稱為奇點。
  • 人類首次捕獲黑洞照片 愛因斯坦百年猜想終得檢驗
    這張在全球多地同步公布的「大片」,證實了神秘天體黑洞的存在,也使得愛因斯坦的百年猜想終得檢驗。黑洞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預言存在的一種天體,它具有的超強引力使得光也無法逃脫它的勢力範圍,這個勢力範圍稱作黑洞的半徑或稱作事件視界。由全球200多位科學家共同合作的事件視界望遠鏡也稱EHT項目,通過全球8個射電望遠鏡勾勒出了黑洞圖像。
  • 發出「響聲」的黑洞再次證明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正確性
    據外媒報導,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中的一個理論認為,在兩個黑洞碰撞並合併之後,新創造的黑洞應該像敲鐘時一樣發出「響聲」,在時空中發出引力波漣漪。更重要的是,這些波的俯仰和衰減應該直接告訴我們天體的質量和旋轉。現在,天文學家已經成功地第一次觀察到了這一點,再一次證明了這位傑出科學家的理論。
  • 量子力學最難理解的地方:上帝到底會不會擲骰子?愛因斯坦這樣說
    大家好,歡迎收看量子科普第97期,我是常常,今天和大家聊一聊關於量子力學中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上帝到底會不會擲骰子?牛頓的經典力學與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統治了物理學界將近四百年,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牛頓經典力學的補充與發展,但本質上來說,量子觀點是劃分經典與非經典物理學的分水嶺,即非經典的=量子的,所以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仍然是一種經典的物理學,而量子力學作為一種全新的非經典物理學卻很難被大眾所接受,經典物理學與量子力學的根本區別就在於:上帝到底會不會擲骰子?
  • 愛因斯坦系列之七:戰爭下的廣義相對論
    相對論的偉大並不僅僅在於它說明了美女和屁股及火爐的關係,而是超越了此前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理論——牛頓力學。牛頓是誰?牛頓是亞裡斯多德之後物理學世界第一大師。就物理而言,愛因斯坦的偉大還要超過亞裡斯多德。問個問題:一個10公斤鉛球和一個1公斤鉛球同時掉下來,哪個先落地?像我這樣的科盲想都不會想就會說10公斤鉛球先落地,亞裡斯多德也這樣說。他這句話人類信了將近兩千年。其實不確。
  • 「愛因斯坦寫給女兒的信」是真的嗎?復旦大學物理學系教授抖音直播...
    近幾年來,民間廣為流傳一個故事:上世紀80年代末,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的女兒Lieserl將愛因斯坦寫的1400封書信捐贈給希伯來大學。遵照父親的遺囑,信的內容要在愛因斯坦死後20年才能公開。信中提到,現在有一個強大的力在科學上還不能找到解釋,這種力量,包含並掌握一切,它像一隻無形的手,操控著宇宙間的所有現象,不論是正在發生的,還是尚未被人類認知的,這種力量就是「愛」。
  • 雙語:愛因斯坦離世前一年的"上帝"信件在美國拍賣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雙語新聞>時政熱點>正文雙語:愛因斯坦離世前一年的"上帝"信件在美國拍賣 2018-12-10 09:46 來源:美國財富網 作者:
  • 黑洞回聲證實霍金論文,愛因斯坦相對論再次被違反
    最近的一項研究,讓著名的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中的模型被再次違反,而這卻又給另一位物理學家霍金曾經寫的論文打上了正確的標籤。幸運的是,人類科學家於2017年在地球上探測到了外太空傳播到地球的引力波(時空漣漪),而目前人類通過對引力波記錄的篩選,一些天體物理學家認為人類已經找到了黑洞存在的證據,而正是這個特殊的證據與這個特殊的黑洞,卻可能會違反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中的模型。
  • 愛因斯坦說的「上帝不會擲骰子」是什麼意思?
    上帝擲骰子其實是發生在一次索爾維會議上,這是科學家的峰會。在上世紀的20年代~30年代,科學家們有一個議題,那就是哥本哈根學派對於量子力學的詮釋「不確定性」到底靠不靠譜?光是粒子還是波?我們要搞清楚一點,那就是光的速度可不是低速,甚至光到底是啥也很難說得清楚。伽利略就曾經試圖測光速,然後他失敗了。也就是說在牛頓的時期,光速到底是多少還跟迷一樣。其次光到底是啥,實際上那個時代的科學家也沒啥好的想法來驗證。驗證不了,不代表不能提出理論,牛頓認為光是一種粒子,惠更斯等人認為光是一種波。
  • 上帝這樣玩撲克
    上帝、牛頓、愛因斯坦、玻爾組成牌局。牛頓說:我發現了力學定律和萬有引力,洞悉了宇宙之秘。上帝笑而不語,看了看愛因斯坦一眼。愛因斯坦心領神會:你的時間模型有問題,相對論才是。上帝依然不語,只是將手中的牌再洗了一遍。玻爾對愛因斯坦翻個白眼:宇宙的奧秘藏於微觀世界。上帝點了點頭,但對玻爾這個牌友似乎不大滿意。愛因斯坦看玻爾不懂事,踢了一腳他的凳子:你下,讓楊振寧上。上帝、牛頓、愛因斯坦、楊振寧組成新牌局。
  • 新知 | 上帝不擲骰子:被誤解了的愛因斯坦!
    另外,他還發現了新的數學工具——拓撲不變性,提出了量子混沌理論。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光量子理論,指出光波實際上是一系列的粒子,稱為光子,光有時像波相互幹擾,有時像粒子與物質交換能量。他最先提出了波粒二象性,又是第一個試圖建立一個新的電子和力學理論來將它們接合起來的人。愛因斯坦還提出了固體比熱的量子理論、光電效應理論,他還通過光量子研究輻射,通過比熱研究原子力學。
  • 愛因斯坦曾大膽預言黑洞,還說了一番關於中國的預言,現全都應驗
    在愛因斯坦的成就中,廣義相對論絕對是最突出的一個,愛因斯坦本人就曾經驕傲地說:「如果我不發現狹義相對論,那麼5年之內肯定有人能發現它;但如果我沒有發現廣義相對論,那麼50年之內都不會有人發現它。」也就是通過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預言到了黑洞的存在。
  • 愛因斯坦到底比牛頓偉大在哪些方面?
    也就是說牛頓的定律雖然大部分時候非常適用,但是面對光這種特殊事物時,無法解釋為啥總是光速不變,這根源於人類對時間和空間的認知上有了幾千年未發現的錯覺。而愛因斯坦則重新審視了下我們對時間和空間的認識,發現時間和空間竟然具有相對性。
  • 西媒:在銀河系中心巨大黑洞附近 愛因斯坦「擊敗」了牛頓
    參考消息網7月28日報導西媒稱,一顆恆星的光在通過銀河系中央的一個巨大黑洞附近時出現了愛因斯坦相對論所預測的那種彎曲,而牛頓的引力定律卻沒有做出這樣的預測。歐洲南方天文臺(ESO)26日宣布的這一發現,首次證明了相對論在超質量黑洞強引力場下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