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許陽 杭州報導
2017年至今,博實樂教育、紅黃藍、瑞思學科英語、四季教育、精銳教育、尚德機構等國內教育機構紛紛赴美IPO,掀起了新一輪的資本和教育聯姻熱潮。
在國內政策層面,《民辦教育促進法》的修訂完成,為民間資本進入教育領域帶來空間。
但從資本角度來看,教育和資本如何聯姻、中美資本市場如何看待教育產業、國內教育培訓市場現狀和變化等話題,值得關注。
作為全球最大的收購基金之一,貝恩先後收購了幼兒託管和早教服務商Bright Horizons、早教和嬰童用品製造商金寶貝、主打「浸入式學科英語」教育理念的瑞思學科英語等,並為他們提供了一系列的投後管理。
近日,瑞思學科英語與SSAT(美國私立中學入學考試)籤約,成為中國獨家美國中學入學考試的線下合作培訓機構,將在考務、師資培訓、專家支持、優質資源等方面合作。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在籤約現場,就上述話題對瑞思學科英語董事長、貝恩投資(亞洲)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兼全球合伙人王勵弘進行了專訪。
持續看好低齡教育培訓市場
《21世紀》:從投資角度看,你覺得教育投資這幾年發生了哪些變化?
王勵弘:以前大家可能比較關注職業培訓和民營大學,現在我覺得資本關注點正在回到青幼階段,從早教、幼兒園到K12,這一塊確實也有很多機會。另一個就是和在線相關的一些教育模式吸引了很多的投資,我覺得下一步,科技在教育方面的應用會越來越廣,在線只是其中一種技術轉化方式。
《21世紀》:貝恩在未來的教育培訓市場中,會有怎樣的布局?
王勵弘:我們比較注重商業模式,也就是那些得到了比較長時間的驗證,商業模式比較合理的項目。所以我們可能還是會在這些領域,比如說早教,包括幼兒園、K12培訓、職業培訓等,關注得比較多一點。我覺得新科技或者說純線上教育,還沒有得到商業模式上的驗證,對我們這種投資者不是特別合適。
《21世紀》:最近有沒有在談或者是預期的項目?
王勵弘:其實我覺得最近對教育資源,大家搶得很厲害,估值也不是特別合理,所以我們暫時沒有特別的動作,但是也在不斷看教育領域的標的。
《21世紀》:在資本和教育結合的過程中,應該注意什麼?
王勵弘:不得不說,資本市場追逐的風口是對的,幼兒園、培訓和K12是最大的幾個市場,同時也是增速最快的市場,我認為未來的發展空間還是非常大,未來的發展速度也會非常快。
但是我覺得,我們在討論投資的時候一定要想清楚,我們的確是看到了政策在逐步明朗,我們也看到了資本的青睞,但是我特別想強調的是,我們教育的本質是什麼。我覺得資本的本質也不應該僅僅是逐利,而是因為優質的教育理念和資源,讓資本的價值得到了體現。同時要記住,我們的孩子,他們最重要的就是寶貴的時間,一旦錯過最佳教育階段,造成的影響是不可逆的,他在三歲的時候沒有做三歲應該做的事情,他就永遠沒有第二次三歲的機會了,所以我覺得教育是非常嚴肅的一件事,我是比較反對用「風口」這樣的詞彙,如果風停了怎麼辦?所以我認為我們時刻要記住教育的本質。
教育企業上市潮的特點
《21世紀》:去年很多教育企業赴美IPO,中美的資本市場對教育產業的關注點有什麼區別?
王勵弘:在《民辦教育促進法》修訂之前,受法律限制,教育企業更適合在國外上市,尤其是在美國,這是從法律上來說。我相信隨著以後民辦教育越來越正規化,在中國和美國上市都不會有障礙。
美國資本市場關注什麼?我覺得可能更看重企業的商業模式是不是合理,有沒有經過長期的驗證,包括財務的驗證、學習效果的驗證。在中國資本市場,教育公司基本是通過借殼和收購兼併的方式融入到上市公司裡,所以我覺得整個的上市過程和體系還沒有得到驗證。另外,我覺得國內資本市場確實有一點抓風口,對如何看待商業模式,如何看待估值,這個體系不是特別完備。國內資本對教育產業的看法還有待發展、有待成熟。
《21世紀》:2017年這波上市潮有什麼特點?
王勵弘:2017年上市的教育機構,可以說分布在教育產業的不同領域。有些專注於幼兒園,有些專注於考培,也有瑞思學科英語這樣的英語課外培訓機構。他們的特點是區域性比較強或者學科類比較強,但沒有一家公司可以佔據很大的市場份額,所以同一個領域中相當多的公司都會做得不錯。我也覺得未來會有不少公司會繼續上市,他們或者服務某一個區域市場,或者專注於某些學科,比如說數學、語文培訓。
此外,就像房地產公司,你會看到先是很大的全國性公司上市,隨後很多區域性的公司上市,最後你發現他們開始合併,出現很多大的全國性的公司。我覺得教育產業可能也會這樣,過一段時間會有一些合併,因為我覺得教育資源的整合效應是很重要的。
《21世紀》:未來,瑞思學科英語會考慮收購兼併嗎?
王勵弘:我們其實去年就提到了,第一,最直接、最合理的是收購我們的合作商,將他們變成我們直營體系的一部分。第二,如果我們想在課程上做一些延展,市場上科學類、素質類的課程和我們還是比較契合的。當然,我覺得不一定只是收購,類似和SSAT這樣的國外機構的合作會越來越多。
線上線下不同場景如何設計
《21世紀》:瑞思學科英語未來和技術、網際網路更多的結合會在哪些場景?
王勵弘:從交互端,線上當然是一個發展方向,我們現在已經有線上的圖書館,也有線上的外教口語一對一課程,以後還會有小班課等等。
另外,很多科技手段是應用於後臺的,比如說學生畫像,可以根據他的情況來定製課程和進行測評,了解他的學習進展是怎麼樣的,並針對他的問題提供一些學習建議。
第三是新科技的應用。比如和家長、學生的溝通方式,最簡單的是微信,將來會有越來越多的科技手段得到應用。比如在人工智慧方面,現在有一些英語學習採用人工智慧的方式,讓學生和機器對話。瑞思學科英語也已經在應用一些人工智慧技術,而且越來越多被驗證的技術手段也會在瑞思的平臺上使用,包括AR卡片等。
《21世紀》:瑞思學科英語根據什麼設計線上和線下不同的學習場景?
王勵弘:我覺得第一是區分年齡層,低齡學員的學習自覺性不太高,所以線下場景會幫助比較大。而初中、高中的課程基本上都是線上課程,因為學員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比較強,這樣可以節約他的時間,同時會有線下的校園營課程,讓孩子感受真正的美國校園文化,學員需要指導的時候,又可以和老師有比較好的溝通。
另一個就是根據學習目的,如果學習目的只是「傳達」,比如說學習語言或者文字,我覺得線上是比較有效的。但是如果你是想在一個團隊裡做一個項目,培養演講演示能力、領導能力、管理能力,這需要和人的交流溝通、對團隊的組織,我覺得線上還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