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大廚做飯,胸有成竹,行雲流水是一種享受。
一鍋湯,該放多少作料;一鍋飯,該放多少水,長年累月的經驗讓他們幾乎不假思索就能完美調味。而反觀我們,這些在廚藝上並沒有什麼天賦卻又不得不為了飽腹在家裡硬著頭皮做飯的煮婦與煮夫們,猶猶豫豫、反反覆覆,一頓飯總是不甚滿意,不是鹽多了就是醋多了,要麼就是辣椒麵放多了。
那麼,當調味品失誤後,我們將如何補救呢?且看《秘制調料》中授予的補救「三十六計」(並非有三十六條計策,這裡的三十六計是虛數)。
菜太酸,如何補救
有人喜歡吃醋,就拿我閨女來說,每次吃麵條、餃子都恨不得抱著醋瓶子喝。而有些人則不然,就比如我,牙口不好,沾點醋就能滿口牙酸到。所以,如果家庭做菜時,醋不小心放多了,以致於菜品太酸,我們該怎麼補救呢?可以在菜中加點米酒進行輔味,能夠緩解酸味。如果是湯類過酸,則可以將松花蛋搗碎後放入,這樣也可以有效地減輕湯的酸度。
菜太辣,如何補救
對於愛吃辣椒的人來說,辣椒就是做菜的靈魂。沒有辣椒,飯菜就如同嚼蠟。我國的川湘黔鄂地區奢辣尤甚。而對於不喜歡辣椒的人來說,沾辣必齜牙。「嘻哈,嘻哈」眼淚都能飆出來,廣東人大都不能吃辣。如果烹飪時,辣椒放多了,為了照顧大家的口味,該怎麼補救呢?可以打一個雞蛋進行炒制。雞蛋可以有效吸附辣椒,減淡辣味。也可以放入適量的醋,使用醋來中和時,注意把握好量,以免一道菜又酸又辣,難以入口。
菜太鹹,如何補救
現在的家庭用鹽都是精鹽,均勻的細顆粒。七八十年代的時候,炒菜用鹽和現在的醃製鹽差不多,都是大顆粒,如果炒菜沒化均勻,就會導致一盤子菜有的無味,而有的齁鹹。如果炒菜過程中,鹽放多了該怎麼補救?一般來說,可以添加食材或者加水來衝淡鹹味。但這種辦法不適用所有菜品,還可以將一塊生土豆加入菜中一起烹飪,或將一把大米/麵粉用布包裹起來放入鍋中,這樣都可以有效地減輕菜的鹹味。
菜太苦、太膩,又將如何補救
記得上大學的時候,一個北方的男同學特別喜歡吃苦瓜,筆者表示難以理解。他笑著說,人學會吃苦未必就是一件壞事,現在吃食堂的「苦」,將來吃社會的「苦」。可即便他把吃「苦」的好處說得天花亂墜,我依然不甚喜歡苦味食物。
有些帶有苦味的食材,比如苦瓜,苦苣等均屬寒涼,具有清熱瀉火、燥溼通便等作用。假如烹飪不當,會導致菜品過苦,難以下咽。通常我們會用熱水焯一遍再炒,或者烹飪過程中滴入少許白醋。白醋可以減輕苦味。
在做燉品補品之類的菜餚時,常常會遇到湯汁油膩油脂過多的情況,此時又該如何補救呢?我們可以用少量的紫菜,在火上烤一下,然後再撒入湯中,這樣可以減輕湯的油膩感。還有一個簡單有效的辦法,那就是拿勺子直接刮掉浮在湯汁上的油脂。
漫漫廚師路,誰不錯幾步?沒有人生來就會做飯,所有的成功都是經過不懈努力而獲得的。因此,那些胸有成竹、行雲流水的大廚亦是經歷九九八十一難,六六三十六計才慢慢成為一個出色的人。
生活須知:廚房調味品的妙用與禁忌
學起來:生活中巧用調味品的小妙招
學習烹飪,先要認真了解調味基本功
想要廚房玩得轉,學會調味三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