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話題:我曾經登上武當山金頂。
兩年前,荊門市教育局的鐘先生有一位朋友在武當山做公司老總,很有教育情結,想做一些與教育有關的業務,邀我去武當山一起看看,我也是抱著學習交流的態度想到實地考察一下,共商合作項目。
來到武當後,老總很客氣的要我們先去武當山周邊轉轉,特意安排我們去登武當山金頂。說實在話,前十年我登過武當山金頂。三千多米高度,花三個多小時也就登上去了。今天再重複昨天的故事,就有點力不從心了。好在可以從太子坡乘車到瓊臺,坐纜車上武當山金頂。當然,還要歷經一天門,二天門,三天門,朝天門,才能爬到金頂。
沿途的風景如畫,特別是金色的深秋初冬,溫度在十四度左右,風和日麗,有利於登高望遠。我們爬在臺階上,觀賞武當山的美景,大嶽太和宮建在眾峰拱擁、直插雲霄的武當最高峰——天柱峰的絕頂上。天柱峰海拔1613米,譽為「一柱擎天」,是武當山的最高勝境,無論是信士香客,還是遊人墨客,只有登上頂峰,走進太和宮,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到了武當山。
我們高興的看到,像龜背一樣的是金頂所在的天柱峰,旁邊的這座山峰相當於龜的腦袋,而環繞天柱峰的紫金城相當於一條蛇,我們知道,龜蛇相繞是玄武的化身,是武當山供奉的最高尊神,古人在沒有航空器的時代是如何發現這一奇觀的,這不能不說是個奇蹟!
到了金頂,確定看到是一座神奇的是金殿。銅鑄鎏金的金殿,建於1416年,在武當之巔天柱峰頂,正殿面積為13.7平方米,高為5.54米,重達數百噸,是中國現存最大的銅鑄鎏金大殿,被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文物。史料記載,金殿全部構件是在北京鑄成後,由運河經南京溯長江水運至武當山,拼裝榫鉚而成。金殿四周,在千仞危巖之上,建有雄偉的紫禁城,紫禁城又叫皇城,高達數丈,周長三裡,築牆的條石,每塊重達五百公斤以上。從裡看牆體向外倒,從外看牆體向裡斜,工程浩大而又艱巨。 說來讓人費解。
我仔細觀察,這座巍峨的紫禁城沒有澆鑄一點混凝土、沒有憑藉一寸鋼筋。石石相銜,而且又是那樣的牢固!
與金殿對襯的須彌座(殿下臺基及前露臺)為精琢石材疊砌而成,以整塊紫色紋石墁地,洗磨光潔,被稱為「玉石座」。經專家考證,斷言此「玉石」是竹葉狀化石和三葉蟲化石,距今約5億年,可謂千古一絕。那麼,巨大的化石是如何被古人運上金頂的?也引起了我的思考?
陪同的朋友告訴我,武當金頂是一座銅鑄宮殿,雖然經過400多年的風吹雨打,銅鑄的屋頂卻從來沒有生鏽過,這是怎麼回事?武當山氣候多變,銅鑄的金頂又在天柱峰上,它就像是座龐大的導電體,發生雷擊時,強大的電弧使周圍的空氣劇烈膨脹、爆炸,並發出驚天動地的雷鳴聲,這就是「雷火煉殿」。「雷火煉殿」時,不只屋頂,包括一些生了鏽的銅鑄件、鐵欄杆,都會變得金光閃閃。當年「雷火煉殿」就成了武當山金頂的最大奇觀。
到武當山金殿參觀的人,都會看到殿內的長明燈,據說從建造好金頂至今,從來沒有熄滅過。武當山金殿位於武當山最高峰,經常殿外狂風大作,但殿內神燈火苗仍一絲不搖,相傳是殿內「避風珠』』在避風,世間真的存在避風珠麼?
金殿的秘密還有很多,感興趣的你,歡迎去實地揭開這些秘密,我也在尋找答案。今天最值得我高興的是,我再一次登上了武當山金頂!
作者簡介:林水洲 ,男,1957年出生,湖北漢川人,碩士研究生,編審(研究員)。國家教育部中小學督導評估專家,湖北省、武漢市兩級政府採購評標專家;中國研學旅行中小學校長聯盟特聘專家;陶行知中國研學旅行研究院特聘專家;長江研究院督導評估專家;華中師範大學行知實踐教育研究院特聘專家;湖北省校外管理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
主要貢獻:作為教育部督導評估專家,曾代表教育部和湖北省教育廳參加全國二十幾個省市和湖北省六十幾個縣市區省級示範學校評估和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評估工作。近三年來,主要從事研學旅行(勞動教育)基地(營地)考察,認定,評估,導師培訓,課程設計與編寫,教材編寫等工作,先後到上海,四川,廣東,安徽,山西,江西,西安,河南等全國二十幾個縣市,基地(營地)講課,其講義(微課)也被有關教育主管部門作為網上研學導師學習參考。也做一些公益活動,為有關部門,大專院校在網上進行公益講課。主編和參加編寫的教科書十一套本。個人詩歌集《桂子山下的思緒》,由有關國家出版社公開出版。
近五年來,堅持專欄每日話題,一天一篇感悟,文章及散文寫作達一千五百多篇。聯繫電話13006149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