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 《 人民的名義 》 中,從最高人民檢察院反貪總局空降漢東任漢東省反貪局局長的侯亮平曾就讀於漢東大學政法系,漢東省省委副書記高育良正是侯亮平的老師。因為對漢東的人和事並不了解,所以每次當侯亮平遇到困難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這位法學啟蒙老師。高育良也非常樂於給自己最得意的學生解惑。
大家都知道侯亮平第一次向老師高育良請教是他初到漢東的時候。因為初到漢東人生地不熟,而且手裡有關於丁義珍逃跑以及大風廠股權糾紛等大案。因此侯亮平便找到了自己的老師高育良,通過高育良的分析解惑,侯亮平初步對漢東的幹部隊伍及政治型態有了全新的認知。而且對案子偵破的方向更加的明確。
在之後的工作中侯亮平也有去找老師高育良解惑,比如當高育良秘書陳清泉落網,侯亮平特意找到高育良匯報,其實這可以看作是善意的提醒。還有就是當劉新建落網的時候,高育良曾主動找到侯亮平,幫助侯亮平分析解惑,讓侯亮平了解劉新建對於祁同偉乃至整個趙家的重要性,希望侯亮平高抬貴手。
而侯亮平對高育良的最後一次請教,其實就發生在整部電視劇即將結束的時候,隨著趙瑞龍、高小琴落網,祁同偉飲彈自盡。所有的線索和證據都指向了高育良,因此侯亮平才選擇了對自己老師的最後一次請教,而這次請教的目的就是希望高育良解惑他是如何從一個意氣風發的大學教授,淪落到貪汙腐敗的省委副書記。然而在高育良教授的最後一堂課上,自己的學生卻「喧賓奪主」,出現了學生給老師解惑的場景,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當時的高育良心中依然抱有一絲幻想,因為祁同偉已經自殺,如果趙瑞龍沒有交代自己的犯罪問題,那麼高育良自己就是安全的,當時的侯亮平其實已經掌握了高育良的犯罪證據,他就是希望老師能夠坦然面對自己的犯罪行為,爭取從寬處理。可是面對高育良的冥頑不化,侯亮平才選擇了自己給老師「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