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襪子》教學反思
馬素曉
鄭州航空港區益智學校
新的一學期,班裡孩子們的年齡又增長了一歲,個子也長高了很多,看著他們一天天慢慢長大,卻連自己都照顧不了,心裡很是難過,為了進一步提高我們四班整體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本學期我的勞動技能課堂開始慢慢帶領他們學習簡單的家務勞動的技能。家務勞動技能中有三塊內容,分別是使用工具、清潔整理、廚房勞動,通過調查、詢問,最終選擇從清潔整理方面開始他們的勞動技能課程學習,《洗襪子》是他們學習清潔整理技能的開端,是相對簡單的一個技能學習。
在《洗襪子》這一節課中,課堂的重點是讓學生掌握洗襪子的基本步驟,並能進行洗襪子,難點是有一定的乾淨意識。為達到則兩個教學目標,我的教學過程一共設計了三個環節:第一個導入環節為了讓他們知道洗襪子的原因,知道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我設計了談話導入,由誰每天換襪子?為什麼換襪子?襪子髒了、臭了怎麼辦?三個連續的問題導入本節的課堂。第二個環節,根據本班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都相對可以的特點,我設計了教師示範洗襪子,師生共同探討洗襪子的步驟以及洗襪子過程中要注意的事項,通過共同探討讓學生對洗襪子的步驟印象更加深刻。第三個環節,我設計了學生實操練習的環節,學生親自進行實操學習洗襪子,教師巡迴,指導,同時不斷強調洗襪子的每一個步驟。通過不斷地練習、強調,讓學生掌握洗襪子的步驟,同時又有一定的乾淨意識。之後進行小結並根據學生情況,留下洗襪子的家庭作業,讓學生在練習中進一步掌握本次課堂的學習內容。
在上過《洗襪子》這節課後,通過自己的反思以及其他老師的意見,我發現我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之處:
一、教學步驟分析不夠細緻,課堂預設不到位
在《洗襪子》這節課堂中出現的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教學步驟分解的不夠細緻,分析過程中沒有考慮本班學生都比較好玩的特性,沒有向學生講明白在洗襪子的過程中應該塗抹多少香皂才是合適的,只告訴了他們要把襪子的每個地方都塗一塗,這樣才能夠把襪子洗的更加乾淨,於是在真正實操的時候,就出現了這樣的現象:學生一直在重複塗抹香皂盒搓一搓這兩個步驟,導致後邊的步驟無法順利進展,課堂的相率大大降低。在上完課後,我就在想是不是可以統一組織學生進行塗抹香皂,並進行重點講解,如何正確的塗抹香皂,然後及時收回香皂,避免孩子因為想玩耍的原因,再次拿起香皂,洗襪子後邊的步驟會不會進展的更順利一點,讓學生也能得到更加有效的課堂練習呢?通過本次的反思,我也明白雖然勞動技能課堂教學,經常使用的就是分步驟教學,但是步驟該如何分不僅要考慮技能本身,還應該考慮學生情況,預設課堂可能發生的情況,將步驟分解的更加具體、有效。
二、課堂語言不統一、規範
在上洗襪子這節課之前,我們首先進行了一節認識襪子的課程,在認識襪子這節課中,為了便於學生記憶,我對襪子的稱呼直接聯繫了腳的部位稱呼,例如襪子的後跟也叫腳後跟、襪子的腳趾也叫腳趾、襪子的腳底也叫腳底。但是在認識襪子各個部位的時候,出現了一個問題,就是對襪子的腳趾這個部位,有的同學叫腳趾,有的同學叫腳尖,為了統一我讓他們都叫腳趾,但是還是有學生改不過來,學生們一會叫這個一會叫那個,把我也帶偏了,於是在將《洗襪子》這節課的時候,我一會說腳趾,一會說腳尖,知道自己說的不統一的時候,趕緊改過了,但有時還是會出錯,讓我很是慚愧,覺得自己的課堂語言還需要再次修煉。畢竟如何我的課堂語言不統一、規範的時候,就會加大學生學習的難度,降低課堂的效率。
三、課堂設計不夠合理
在洗襪子的這節課中,我覺得在學生實操洗襪子的這一個環節最為混亂,在學生實操洗襪子的過程中,我更多的去關注了C組的學生,重點對他們進行了肢體輔助,而對A、B兩組學生的語言輔助卻不夠到位,導致AB兩組的學生一直在進行塗抹香皂盒衝洗兩個步驟,導致剩下的洗襪子步驟無法順利進展,學生練習的整體情況不太理想。課後反思這一情況,我覺得我們以後的勞動技能課堂需要提前了解課堂學習的性質是實操還是知識學習,實操情況可以提前請來其他老師做助教老師,和主講老師一起輔助學生,讓學生的練習更加有效、順利。
上完《洗襪子》這節課後,我更加明白勞動技能課程最大的特點就是實踐性,所在在我們備課的過程中要更加細緻、全面。在我們上課的過程中更應該多方面關注,課後更應該及時反思,及時改正,讓學生真正把技能學會、學對、學精,這樣才能在生活中真正用到,真正達到我們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