暈車,成為了困擾人們出行的一大因素。最常見的情況是逢年過節走親戚和全家旅遊出行的時候,不暈車的人可以望著窗外的風景,悠閒的聽聽音樂、看看電影,而暈車的人表示「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坐在車裡就好像行駛在飄渺無際的大海上,行程從一開始就瀰漫著悲慘的氣息。
當然,大家在選購汽車的時候更加看重的是汽車的外觀和實用性,僅僅通過汽車類型的選擇也無法幫助暈車的人解決本質問題。但毫無疑問,選對了汽車類型,至少能夠幫助家裡人減輕出行痛苦,乘坐更加「舒適」。
要想選對合適的車型,我們首先要搞清楚暈車的原因。通俗地講,我們之所以會暈車,是因為大腦裡的各個工作系統紊亂了。首先要做一個小科普,我們耳朵裡的前庭和半規管是一個位覺感受器,它幫助大腦來感受我們頭部位置的變動。
當我們坐在顛簸行進的車上時,我們眼前看到的景象和前庭所感受到的身體運動變化不符,這就會使我們的神經陷入一種矛盾狀態。有一種假說認為,當前庭系統、視覺系統和神經系統產生分歧時,大腦會認為我們中毒出現了幻覺,於是執行了催吐的操作。
當然,這種分歧不只會在「暈車」中出現,現實生活中還有許多能讓我們「暈」的,例如暈船、暈機、暈電梯、暈3D甚至暈電影等等。只要是前庭系統和視覺系統向總部—大腦神經系統傳遞的信息有矛盾,萬物皆可暈。
所以,要想儘量不暈車,我們就得讓這幾個系統保持協調一致的關係。有的人感覺越高級的車越容易暈,可有的人卻說,日本車容易暈,德國車不容易暈,看起來這好像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客觀上來說,每個車主在購車時都會糾結買SUV還是轎車,特別是二次買車的車主,同樣的預算比來比去最後兩個都想要。
其實,買車的時候選擇困難症不是個事,因為不管是SUV還是轎車,都能夠滿足最基本的需求,也就是代步。二者的基本功能相同,也因人而異,有各自不同的優缺點,例如轎車性價比更高,SUV商務功能更廣等等。
同價位的轎車和SUV相比,轎車的座椅要更軟一些,而且轎車的坐姿更矮,適合躺著駕駛的人群。但如果後排坐著一個暈車的人,汽車行駛在公路上時遭遇轉向,車身很容易傾斜,汽車會很容易搖晃起來並且很難吸收振動。一般來說,越軟的汽車越難以吸收振動。
而對於SUV來說,操控性顯然要比汽車更難一些。SUV的底盤較高,重心高,在高速過彎時離心力較大,更可能發生搖晃。除此之外,同級別的SUV車身更重,在同樣動力下,車重的差別會影響到車輛的加重和剎車等動力性能。SUV比轎車更加考驗「老司機」的駕駛技術,如果司機的駕駛技術好,後排的人也會不容易暈車。
總的來說,暈車和車型的選擇有一定的關係,但最終還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結合實際情況去確定選擇轎車還是SU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