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專題:北師大女孩吳瑩瑩
「少女總裁」神話破滅追蹤
北師大學生來信譴責吳瑩瑩簡歷造假
焦點人物:吳瑩瑩
1985年5月生,四川成都人,2003年通過特長加分考入北師大理科實驗班,一年後轉入該校心理學院。
短短兩天,在公眾視野裡,年僅21歲的少女吳瑩瑩承受了令人難以想像的戲劇人生:大喜——大悲。
美女大學生、跨國公司亞洲區副總裁、年薪不低於50萬、擁有100項發明、舞林高手……2006年12月7日,北京師範大學將本校大四女生吳瑩瑩被某美國企業聘為亞洲區副總裁的消息披露給媒體。
第二天,這位激起人們陣陣驚嘆的 「少女總裁」,作為「85後大學生就業楷模」迅速登上各大網站頭條。伴隨著大幅報導,網上迅速出現諸多質疑之聲:是天才少女還是造假高手?有人指責其100項發明子虛烏有;有人指其令人眩目的國外經歷和獎項有注水嫌疑……與幾天前吳瑩瑩高調接受採訪截然不同的是,這一回,校方與她本人都沉默了。
12月19日,在吳瑩瑩三緘其口,表示「一切採訪聽學校安排」的情況下,本報記者輾轉聯繫到吳的大學同屆校友、北京師範大學管理學院的李同學。李同學特地發來一封電子郵件,明確表示「對『高校造神』不能苟同」,並奉勸吳瑩瑩「事到如今,謹慎為好」。
<疑問>美國公司惡意炒作?
「很巧,你想了解的吳瑩瑩正是我的大學校友和朋友,我們有時一起吃飯。對她的事,我確實有過一些思考,也知道一點內情。作為一名北師大的學生,我對這起『造星神話』的評價和梳理是客觀的。」由於涉及認識的人和學校,李同學請求記者隱去他的真實姓名。
2006年12月7日,北京師範大學校園裡貼滿了吳瑩瑩的宣傳畫,李同學當時就覺得不可思議,他說:「一個尚未跨出校門,沒有任何工作和社會經驗的大四女生,竟被美國軟體公司Topcoder以年薪50萬聘為亞洲區副總裁!聽起來像神話,尤其是在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任何一個負責的公司也不會這麼做的。」
李同學認為,假若Topcoder公司真的看中吳瑩瑩同學是人才,科學和負責的做法應該是先錄取她為設計師和程式設計師,再送她去深造、鍛鍊,最後量才錄用,而不是像現在這樣讓她直接坐上亞洲區副總裁的位置,「這既是對吳瑩瑩同學的不負責,也是對自己的不負責」。
李同學曾在網上看到,Topcoder公司成立於2001年,是在今年10月26日成立北京辦事處的同時任命吳瑩瑩的,整個亞太地區只有她一個員工。「這一時間上的『巧合』,使我不得不產生懷疑:這家公司只是借吳瑩瑩來炒作,真正目的是炒高公司的知名度。」 李同學說。
「少女總裁」的謊言被媒體揭穿後,這起事件的主要當事者——北京師範大學和該校2007屆畢業生吳瑩瑩都沉默了。然而,無論他們怎樣地刻意迴避,此次造假事件已經使許多人陷入了尷尬境地。
而對於北師大2007屆畢業生來說,幾乎是受到了致命一擊,一些單位已經對他們的簡歷開始產生懷疑。北師大的畢業生,正在遭遇著空前的信任危機。
<痛 心>北師大為何還在沉默
當「吳瑩瑩事件」的負面新聞撲面而來時,高調推出吳瑩瑩的北師大卻沉默了。
「百年名校鬧出這麼個笑話,換作誰都不好受。」李同學與其他關注此事的北師大學子談論起此事時,都認為母校應負一定的責任。然而,北師大的態度卻令他們失望和痛心,「事情曝光之後,北師大隻承認對吳瑩瑩的簡歷沒有仔細核實,承認吳瑩瑩簡歷中有一點誇大。北師大希望通過這個簡短的聲明把所有責任推卸掉,並且從此就沒了下文」。
李同學自嘲為「有北師大情結」,「在我心中,北師大不是一座神佛的廟宇,而是一所學術的殿堂。我們雖不能說北師大多麼偉大,因為她只是一所大學,不需要誰去頂禮膜拜。可是如果選擇北師大,你不僅僅是選擇一間教室、一張書桌、幾位老師,更重要的是選擇了一種氣質、一種風格、一種思考的方式,一種生活的態度和一種做人的本分。」他認為這還不是全部,最重要的是,「在這裡,北師大教給你怎樣做一個從容、寬容、淡泊、端正、優雅、坦蕩的人」。
李同學曾就「吳瑩瑩事件」詢問過北師大教務處的一位老師。這位老師告訴他,「宣傳吳瑩瑩不是炒作,而是宣傳學校的人才培養方式」。可是,即便此次宣傳不算炒作,但是培養了一個不誠信人才的教育方式真是一個值得宣傳的教育方式嗎?對此,他感到十分困惑。在信中,他這樣寫道:「北師大應該為人師表,面對目前中國教育界學術腐敗、造假泛濫的局面,面對溫總理求大師若渴的教導,卻不盡獨立、反思、呼喚、挽救之職,不盡以身作則、逆勢推動之責,只知道挖空心思、製造虛假的『明星』。這樣的迴避,要到何時才能休止?」
「我的話也許重了點,但也是希望猛藥能治重病,希望北師大拿出勇氣來,公開回答網友的質疑:是否與吳瑩瑩共同策劃了這起『造星神話』?誇大的宣傳是否該受到批判?我們是應該寬容騙子,習慣謊言,還是應該提倡誠信?」
李同學告訴記者,這些答案其實不言而喻,「《高校管理手冊》明確規定,考英語四級作弊被抓的學生必須開除。既然作弊的(學生)要開除,那麼簡歷造假的該怎麼處理?」
<嘆 息>畢業生遭遇信任危機
作為一個和吳瑩瑩同屆的大四學生,李同學在北師大生活、學習了3年有餘。現在就快畢業了,他對母校的感情是極其複雜的。
李同學說:「北師大有很多值得尊敬的老師,他們的敬業和執著讓我深受感動;北師大也有很多優秀的學生,其中不少是以高出了北大和清華錄取線的高分,被提前批次錄取到北師大的。」
但是近年來,北師大的就業形勢卻日益嚴峻起來,能夠留在北京成為畢業生們的一個奢望。「『師範』二字,明明白白寫在校名上,無論你怎麼跟招聘人員解釋,也換不來別人的理解。在他們的眼裡,好像師範大學出來的學生只能做老師。」
終於,北師大出了個吳瑩瑩,「這個好消息的確像流星划過長空,給予我們不少希望和慰藉。據我了解,吳瑩瑩同宿舍的其他女生全都沒找到工作呢。」可是,隨即曝出的「神話破滅」事實卻「教育」了一些同學,「他們不服氣,說早知道簡歷可以隨便填,弄一堆假證件,早就找到工作了。『工作擺前頭, 誠信靠靠邊』啊」!
12月18日,李同學一個出外應聘的同班同學嘆著氣回到宿舍。原來,他去一家大公司參加面試,可是招聘人員一聽他是北師大的就皺起了眉頭,慢悠悠地來了句,「和那個造假的吳瑩瑩是一個學校的啊。你簡歷上的成績我們可要打個折扣啦。」接著隨手把他的簡歷丟在一旁。
因為此事,這名北師大學生可能到手的工作黃了;因為此事,「北師大2007屆畢業生也許會遭遇到嚴重的信任危機」。
(責任編輯:趙志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