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數:2508 字
閱讀時間:5分鐘
動量和能量的知識是高中物理中的重點內容和主幹知識,動量定理、動能定理、動量守恆定律、機械能守恆和功能關係的綜合應用是歷年來高考物理命題的重點、熱點。
動量和能量思想是貫穿整個物理學的基本思想,應用動量和能量的觀點求解的問題,歷來是高考命題的熱點,而且命題方式多樣,題型全,分量重,是很多同學普遍感到棘手的難點之一。本文將指導同學們研究整合高中力學的主幹知識和解題的方法,特別是動量和能量知識的綜合應用。
重難點剖析
① 如圖1所示,獨立理清兩條線:一是力的時間積累——衝量——動量定理——動量守恆;二是力的空間移位積累——功——動能定理——機械能守恆——能的轉化與守恆.把握這兩條主線的結合:系統。即兩個或兩個以上物體組成相互作用的物體系統。動量和能量的綜合問題通常是以物體系統為研究對象的。
② 解題時要抓特徵扣條件,認真分析研究對象的過程特徵,若只有重力、系統內彈力做功就看是否要應用機械能守恆定律;若涉及其他力做功,要考慮能否應用動能定理或能的轉化關係建立方程;若過程滿足合外力為零,或者內力遠大於外力,判斷是否要應用動量守恆;若合外力不為零,或衝量涉及瞬時作用狀態,則應該考慮應用動量定理還是牛頓定律。
③ 應注意分析過程的轉折點,如運動規律中的碰撞、爆炸等相互作用,它是不同物理過程的交匯點,也是物理量的聯繫點,一般涉及能量變化過程,例如碰撞中動能可能不變,也可能有動能損失,而爆炸時系統動能會增加。
常見模型、情景與過程
一、一動一靜的碰撞模型
1.同一直線上的彈性碰撞
彈性碰撞是動量和動能都守恆的碰撞
這兩個根應該根據物理情景取捨。兩個剛性小球間的彈性碰撞(見圖2所示)的結果只取解(1);這個方程組的解應該記住才能提高解題速度。
兩個剛性小球間的彈性碰撞(見圖1所示)的討論:
①若m1=m2,則v1』=v2』,速度交換;
②若m1<m2,則v1』<0主動球反彈, v2』>0被動球向前;
若m1<
③m1>m2,則v1』>0主動球繼續向前, v2』>0被動球向前;
若m1>>m2,則v1』≈v1主動球速度幾乎不變,v2』≈2v1被動球幾乎以2倍速向前;
2.完全非彈性碰撞
完全非彈性碰撞是所有碰撞種類中,動能損失最大的情況
完全非彈性碰撞過程中損失的動能大小是一定的,只與兩個物體的質量比有關,與轉化的方式無關。這個損失的動能在不同的問題中可以轉化為不同的能量,如:系統增加的內能、焦耳熱、氣體的內能、彈簧的彈性勢能、重力勢能、兩個點電荷間的電勢能、原子的能級躍遷等。
3.一般碰撞
該方程組如果v』1和v』2都未知,則有三個未知數,沒有定解,但可以證明:0≤ΔE≤ΔEmax.即,
二、滑塊小車及子彈打木塊模型
子彈打木塊模型、滑塊小車模型是比較類似的,以滑塊小車模型為例。如圖3所示:
質量為M的小車置於光滑的水平面上,質量為m的滑塊以初速度v0滑上摩擦因數為μ的小車表面,小車足夠長,最後滑塊和小車以v共共速前進。我們可以列出方程:
這方程組顯然與完全非彈性碰撞相似,方程的解完全相同:
這一過程中損失的動能比例是一定的,與μ和S相無直接關係。
以下是一些關於能量轉化的重要結論(注意圖3中的位移關係):
3.摩擦力對滑塊做功:
4.摩擦力對小車做功:
5.整個過程中產生的熱量(損失的動能):
我們經常用到這個結論:Q=fs相,它表明了動能轉化為內能的方式和轉化關係。例如傳送帶問題中,物體與傳送帶間產生的熱量:Q=fs相對滑動的路程,這一能量關係有些同學會覺得較為複雜,圖4可以幫助分析、記憶。
三、圓弧軌道模型及人船模型
情景1.如圖5所示質量為M的光滑圓弧軌道置於光滑水平面上,質量為m的質點由軌道上h處滑到軌道的底端,求軌道和質點分別獲得的速度。
由於水平動量守恆:mv=Mu
質點的勢能轉化為兩個物體的動能:
由這兩個方程顯然可以很容易地求出速度u和v來。
情景2.如圖6a所示,質點m以速度v0滑上質量為M的原來靜止的光滑圓弧軌道,達到的最高點高度為h,(圖6b所示)則有:
水平方向上動量守恆:
整體機械能守恆:
仿照完全非彈性碰撞結論,有:
情景3.當滑塊在上面又滑回來時(圖6c所示),設速度大小分別為v1和v2則:
這與彈性碰撞的解是一樣的。
要注意(a)(b)(c)三個圖中,M的位置是逐漸向左移動的,m對M的壓力一直對M做正功,M的速度也越來越大。
四、一動一靜的彈簧模型
如圖8所示為質量相同的雙振子在一個周期內的運動情景,由於不受外力的作用,共有的質心在水平方向上作勻速運動. 在彈簧原長(彈性勢能為零,動能守恆)的兩個瞬間,相當於彈性碰撞的情況,出現「速度交換」現象,分別是前述彈性碰撞方程組的解(1)或解(2)的結果;最長和最短瞬間都是兩個物體共速的時候,是彈性勢能最大、動能損失最大的時刻,相當於完全非彈性碰撞。
該模型的討論較為複雜,應該利用彈簧的特殊點(原長、最短、最長)對全過程進行分段,耐心地利用動量和能量關係逐段分析,從而得到清晰的運動圖景
典型例題
【例1】兩個球A、B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線,同一方向運動,mA=1kg,mB=2kg,vA=6m/s,vB=2m/s,當A球追上球B並發生正碰後,兩球A、B速度的可能值是(取兩球碰撞前的運動方向為正)()
A.v』A=5m/s,v』B= 2.5m/s
B.v』A =2m/s,v』B= 4m/s
C.v』A =-4m/s,v』B= 7m/s
D.v』A = 7m/s,v』B= 1.5m/s
解析:判斷球A、B碰撞後的速度可能值有三種途徑:
(1)情景的可能性 碰撞完成後,被碰小球B的速度一定比原來的速度大,因此D選項一定是錯的;碰後如果兩個小球分開並且同向運動,則後面的A球的速度一定要小於前面的B球的速度,因此A選項一定是錯的;
(2)碰撞前後的動量守恆 B、C選項都可能是對的
(3)機械碰撞後的動能一定不會大於碰撞前的動能,即
由此可得C項錯誤。所以,正確的選項是B。
【例2】一質量為m靜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體B,其上有一與水平面相切的光滑弧形軌道,如圖9所示,現有質量也為m的滑塊A,以水平速度v0向B滑去,若不計一切摩擦和碰撞的機械能損失,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A. 若A不能翻過B的最高點,那麼A、B分離後一定是A靜止,B以速度v0向右運動;
B. 若A能翻過B的最高點,且能沿B的右側面下滑,那麼A、B分離後一定是B靜止,A以速度v0向右運動;
C.若A恰好能翻過B的最高點,且沿B的右側面下滑,那麼B獲得的最大的動能為
D.若A恰好能翻過B的最高點,則當A在B的最高點時,B的動能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