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進入觀看廈門衛視2009閩南話春節晚會>>
兩岸製作團隊聯手打造的《歡喜大圍爐——2009兩岸閩南話春節晚會》即將於除夕夜在廈門衛視、臺灣TVBS電視臺、馬來西亞ASTRO頻道同步播出,屆時,兩岸的閩南鄉親和全球的閩南語同胞,將共同享受這臺閩南風味十足的牛年大餐。
2008年,廈門衛視聯手臺灣中天電視臺推出了兩岸第一臺閩南話春晚《歡喜大圍爐——2008兩岸閩南話春節晚會》。在《歡喜大圍爐》播出前,臺灣媒體就對春晚的方方面面給予高度關注,各大主流報紙以近九個大整版的篇幅進行了詳盡的報導。而在春節期間,臺灣中天電視臺、臺灣中視紛紛主動闢出黃金時段播出晚會的盛況,除夕至大年初二連續三天,《歡喜大圍爐》在臺灣電視臺首播、重播時間總計16個小時。晚會播出後在兩岸觀眾中都取得了驕人的收視成績,據權威收視調查機構央視索福瑞收視數據顯示,這場長達5小時10分的閩南話春晚在廈門除夕當晚平均收視率為12.62%,最高收視率為16.11%,初一的重播收視已經超過了央視一套同時段播出的文化部春晚。數據還顯示,閩南話春晚在除夕和初一兩天的收視佔據廈門收視市場半壁江山。同時臺灣收視調查公司AGB Nielsen提供的臺灣地區收視數據,除夕夜播出的《歡喜大圍爐》是中天娛樂臺當晚收視率最高的節目,而大年初二在臺灣中視播出的《歡喜大圍爐》,在全臺灣同時段播出的所有節目中收視率排名第一,在當天播出的同類型節目中收視率排名第二。
臺灣東森新聞用這樣的語言評價這臺晚會:「精彩、熱鬧、包羅萬象,歡樂笑聲不斷的《歡喜大圍爐――2008 兩岸閩南話春節晚會》,突破現今陽春的新年特別節目,是中國大陸唯一閩南語發聲的除夕特別節目,創電視綜藝史上的第一回,兩岸演藝人員空前大集合。大陸、臺灣、新馬、歐美華人地區同步聯播,收視人口超過2億6000萬,動員人數超過百人,臺灣的電視臺也特別調動增加初二回娘家時段播出,讓觀眾看到《歡喜大圍爐》,一整年都能好運旺旺來。 」參加錄影的臺灣藝人也主動為春晚進行宣傳,他們紛紛告訴告訴臺灣的親朋好友:「除夕當天守著電視從頭看到尾,節目效果真的非常贊。來錄影時看到廈門衛視特邀的主持人陳亞蘭,就覺得很親切,沒有任何疏離感,表演的發揮空間很大,節目效果比起在大陸任何地方錄製都出彩。」
臺灣的觀眾也感慨道:看到某臺灣電視(華視)的除夕節目,真是胡搞瞎搞,瞧瞧人家廈門衛視的《歡喜大圍爐》,年味重,才真的是過年節目,非常好,沒得說!
有了去年的成功舉辦和受眾的熱烈追捧,廈門衛視在2009年農曆新年再次重磅推出《歡喜大圍爐——2009兩岸閩南話春節晚會》,著力打造《歡喜大圍爐》的品牌效應,在兩岸民眾最具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新年時段,以閩南話春節晚會的形式為兩岸通報奉上一份具有濃鬱閩南年味的螢屏大餐。
晚會主創人員緊緊抓住春節的家庭屬性,以閩南特有的家庭圍爐的方式結構全篇,不僅在內容上凸顯家家和諧的理念,而且在形式中將藝人明星作為家庭成員的角色進入現場,使節目的組織、串聯循著家庭團圓的脈絡進行延伸和展開。2009兩岸閩南話春晚匯聚了來自海峽兩岸、馬來西亞、以及韓國的眾多演藝明星。臺灣綜藝大哥大張菲,廈門衛視特邀主持人亞蘭將以「老爺夫人」的身份串演晚會的大家長,臺灣第一名模林志玲作為嘉賓主持,不僅展現了她從容不迫應答巧妙的主持特色,還大秀了一把魔術才藝,令所有熟知這位美女名模歌舞風採的觀眾眼前一亮。同時,廈門衛視閩南話主持人更是以各種巧妙多變的角色出現在晚會的不同段落,或在音樂劇中閃亮登場,或與明星同臺對唱,抑或傳統曲藝中與名伶一道精彩亮相,這樣的設計既充分展現了主持人的多才多藝,又使晚會更像一個兩岸家庭的新年大聚會。
此次春節晚會以閩南文化為核心理念,節目充分表現了傳統文化的魅力,如《跳火群》、《群醜鬧新春》、新編歌仔戲《唐伯虎點秋香》、《閩南童謠串燒》、《拍胸啪啦舞》等,晚會為這些傳統融入了非常多時尚現代的包裝元素和人氣明星的重新演繹,使得閩南文化以一種喜聞樂見的既傳統又時尚的面孔奉獻給所有的閩南語同胞。
與此同時,今年的閩南話春晚劇組還傾注大量心血,製作體現閩南文化精髓的原創性節目。如奧運女孩林秒可和臺灣情歌王子合唱描繪廈門美麗風光的《美麗廈門你真水》、兩岸明星演繹閩南人春節大圍爐的《群星大拜年》等。並且,由兩岸音樂人聯袂創作的第一首閩南人自己的拜年歌《好運旺旺來》也一直烘託著晚會濃鬱的閩南年味。
在這些原創節目中,作為第一部閩南話歌中劇的《家後》尤其傾注了春晚劇組的心血。一臺春晚最應該呈現給觀眾的是笑聲,但僅僅有笑聲的春晚是不夠的。如何能在笑聲之後,還能讓觀眾有情緒的沉澱?這是兩岸閩南話春晚編導一直以來的追求。為此《家後》的主創鄭進一,三次來廈,劇本也一改再改。
《家後》劇本最後定在圍繞著新年禮物展開故事,20歲、30歲、50歲的妻子,對待禮物的不同概念,折射出家庭的和諧和人間真情。第一次錄影,《家後》收尾在熱鬧喜慶的氛圍裡,仿佛大功告成。
「缺少感動!」總導演在看完錄製後說的第一句話。但春晚的錄製日程是滿滿的,要不要重錄《家後》,成了劇組爭議的話題。都說好節目是改出來的,可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有沒有辦法改?能不能改得更好?或者只在後期剪輯的時候做些功課彌補?最終,在節目組的堅持下,深夜的化妝間再次亮起,已經在酒店休息的《家後》劇組再次折回,很認真地重新編排。幾個小道具的增加,一雙顫抖的手的細節加入,很快將主演鄭進一的真情觸動,情緒慢慢鋪延一直到最後。當熟悉的《家後》音樂響起,演員的眼淚情不自禁地流下,在情緒的共鳴中,舞臺下的觀眾也開始擦拭著來不及忍住的感動。
「改版後的《家後》,讓我在剪輯臺上哭了。」這是2009兩岸閩南話春晚的剪輯師,在剪輯臺上給春晚劇組負責人發的簡訊。只有能感動創作者的作品,才能感動觀眾。錄製完成的後的鄭進一有說不出的感動,坦言「如果沒有「堅持」,有些情緒的表達只能淹沒在泛泛的淺嘗輒止中,無法引起觸動,而觀眾席上擦拭眼淚的動作,是對演員的認可,更是對親情的感動」 。
與去年相比,像《家後》這樣由兩岸聯手製作的閩南文化原創節目在春晚舞臺上將給所有的觀眾一大驚喜。據記者了解,在2009兩岸閩南話春晚的舞臺上,143名大陸演員和38名臺灣演員將共同演繹晚會的51個節目,其中原創節目有15個,如螢光舞、沙畫表演、跳火群、群醜鬧新春、閩南童謠串燒(3首)、拍胸啪啦舞等等佔總節目比例為29%。
與此同時,晚會還緊扣時代主題,2008年一系列感動中國人的各種符號被巧妙地通過藝術形式在晚會中表現出來,例如2008北京奧運會、神七、汶川地震、改革開放三十周年、兩岸聯手面對金融危機等,為2008年留下溫暖的記憶。
晚會匯聚了眾多在華人地區享有盛名的演藝明星。屆時兩岸的觀眾和全球閩南語同胞將在這臺晚會了一睹費玉清、S.H.E、李宇春、劉力揚、李易峰、許飛、許效舜、王識賢、陳昇、範逸臣、K—ONE、吳淑敏、許秀年、等數十位明星的風採。
相關連結:
廈門衛視2009兩岸閩南話春節晚會精彩花絮大集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