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初學者從這5種方法做起,學習繪畫不算難
文·段宏剛
繪畫最終目的是要把眼睛所見,心裡所想,思想所感,通過畫筆準確地表達出來,表達的前提條件是要掌握必要的技巧和基本功,若不具備這些能力,畫出來的東西只能稱作「信手塗鴉」,算不上繪畫。要系統地學習繪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能使初學者事半功倍。
第一,初學者要拜好師,找一名水平較高的領路人手把手地教授,這樣才能少走彎路。
買來繪畫資料和教材,依靠自學,到頭來也能提高繪畫水平。但無師自通只適合極少數天才的學習行為,普通人還得依靠帶路人。
初學者常常對用筆、造型、結構、畫理、色彩等方面的知識很貧乏,畫畫過程中容易出現各種錯誤,旁邊若沒人及時糾正,如果把錯誤養成了習慣,將來改正起來會很難,甚至會自己把自己廢了。
有一個好老師經常性在旁邊指導,及時給初學者灌輸正確方法,學起來會輕鬆許多,最起碼不會多走彎路。
第二,無論國畫還是油畫,練好素描功夫很有必要,尤其油畫,沒有素描功底,壓根就沒辦法畫下去。對寫實性繪畫來說,素描極其重要。
學習素描就像小孩子學吃飯,首先要學習使用筷子,如果連筷子都不會熟練使用,很難把飯吃到嘴裡去。
學習素描就是掌握物體的體積感和層次感、光影效果、結構比例等方面的要求。
油畫以形傳神,非常注重造型的準確,造型是建立在嚴格的黃金比例之上,素描是實現造型的前提。若素描都過不了關,畫出的形體變形、扭捏,比例不協調,連形似都達不到,就更談不上追求神似了。
第三,練習素描或寫生時,先從靜物入手。
靜物由於形態很固定,畫起來相對簡單。畫它們時,只需按照實物描繪出來,就能達到表現目的。
當然,在描繪時,可以適當進行取捨和優化處理,把跟畫面主題關係不大的景物可以捨去或適當變形,也就是常說的構圖。一切構圖要以美觀、和諧,看起來舒服為前提。
靜物畫熟練後,可以嘗試畫動態的東西,如,風吹大樹時,大樹枝幹傾斜,隨風擺動所表現出來的那種張力看起來很美,這就需要作者截取最精彩的一瞬間表現出來,比畫靜物要複雜很多。
要把筆觸、視角、環境,以及力度等方面準確表現出來相當困難。需要作者腦洞大開,充分發揮想像力,藉助其它藝術表現形式來充實繪畫,比如,可以利用文學中的對比、反襯、誇張等修辭手法來完善和充實畫面,這一步就涉及到真正的創作了。
第四,多交流,多學習,尤其多學習名家。
閉門造車是學習任何技藝的絆腳石。名家由於經過了幾十年摸索,他們的繪畫經受住了考驗,無論在技法、構圖,還是設色等方面,都比較純熟。認真學習名家,也是系統提升繪畫功力的好方法。
其五,加強畫外功夫的學習,在「藝術相通」的原理上,進一步追求繪畫的高度。
這一點對提升繪畫格調很重要。學畫畫時,不僅僅要學習繪畫,更要學習繪畫之外的知識,比如,跟繪畫相關的書法、文學、音樂、設計等知識,都對繪畫幫助很大。只有擁有全面的知識修養,在實際創作時,相互借鑑和融合,畫出的畫才更有內涵和味道。這樣的例子在歷史上很多,如王維、蘇軾、吳昌碩等人,之所以繪畫成就這麼突出,是因為他們在其它藝術上的修養也極高,時常能有效反哺和滋養繪畫,畫出高品位的繪畫。